無法被消滅的眼中釘,上千萬元一輛的東風41彈道導彈發射車有多強

天亮心會暖 2023-12-07 17:07:17

前言:在所有核國家中,只有中國和俄羅斯擁有機動部署戰略彈道導彈,目前只有中、俄和白俄羅斯才擁有戰略彈道導彈運載發射車的生産技術,目前中國已經爲“東風”31洲際導彈、“東風”41洲際導彈配備了這種發射車,是中國核威脅的主要保證。

一:導彈發射車的戰略價值

機動部署的“東風”41洲際導彈比采用液體推進劑和井式發射方式的“東風5A洲際導彈擁有更強大的生存能力和更可靠的核反擊能力,“東風”41洲際導彈起飛重量50噸,載荷1400公斤,可在中國山西將3個與美國W-88級別相當的47.5 萬噸核彈頭投至11000~12000公裏外的美國本土,覆蓋除佛羅裏達州外所有5萬人以上的美國城鎮,按70周年國慶閱兵展示的“東風”41洲際導彈數量算,全部射到美國的話,足夠讓13個美國主要的工業人口城市全部化爲灰燼,消滅近2000萬美國人,而且可重複裝填的發射車不同發射井,很憑發射車的數量判斷彈道導彈的數量。

因此“東風”41洲際導彈是美國除之而後快的眼中釘,但想消滅它可不容易,導彈發射車可以到處機動,要先發制人在其發射前消滅需要打擊的範圍數倍甚至數十倍地擴大,如果一輛導彈發射車在4萬平方公裏的範圍內隨機機動的話,大約需要7000枚50萬噸W88核彈頭進行地毯式轟擊才可以確保90%的摧毀率,但這是不可能的,由于潛射導彈打擊精度比陸基導彈低1/3,美國一般用陸基導彈打擊對方的導彈發射井或加固指揮所等硬點目標,用“三叉戟”2潛射導彈打擊城市或導彈發射車等地面機動目標,而美國14艘“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總共只能打出384枚W88核彈頭。

因此美國需要精准跟蹤“東風”41洲際導彈的位置才能發動核打擊,目前美國部署在1000公裏低地球軌道上的偵察衛星可探測10平方雷達反射截面,速度最低2.4公裏/小時的活動目標,對道路兩旁有遮擋樹木,水平觀測角低于9.5°的目標發現概率是24%,對在山坡傾斜度超過45度的目標發現概率是25%,但衛星有一個直徑560公裏的燈下黑肓區,衛星飛過這個區域需約1分鍾,足夠導彈發射車行駛了幾百米,如果美國發現了距離海岸2000千米處的導彈發射車並決定消滅它,會在離海岸2000千米的關島以東海域發射三叉戟”2潛射導彈。

時速可達20000公裏/小時的三叉戟”2潛射導彈只需飛行30分鍾就可落地,也就是說導彈發射車的預警時間有30分鍾,如果發射車50千米/小時的速度機動,30分鍾時間內可開出25千米,而三叉戟”2潛射導彈搭載的W88核彈頭對抗壓強度爲2千克/平方厘米的導彈發射車的殺傷半徑爲10千米,發射車的生存機率爲84%,即使1顆三叉戟”2潛射導彈攜帶的3顆W88核彈頭彈頭同時打擊一輛發射車,生存概率也有52%,如果發射車在對方發射導彈後立即收到反擊命令,在待機陣地待機的發射車90秒內就可發射導彈,如果發射車在疏散地域內機動,從進入發射陣地到發射導彈也少于15分鍾,足夠在被摧毀前完成反擊。

二:導彈發射車的起源

80年代,美蘇進入戰略核力量平衡狀態,美國擁有1023枚陸基洲際彈道導彈,616枚潛基核導彈,3000枚核航彈和空射巡航帶導彈,共1.1萬枚戰略核彈頭和1.3萬枚戰術核彈頭,同期蘇聯擁有1400枚陸基洲際彈道導彈,979枚潛基核導彈,600枚核航彈,總共9000枚戰略核彈頭和3.7萬枚戰術核彈頭,無論任何一方先發動攻擊,投射全部出核力量,摧毀對手90%的核武器,但對手殘存的核力量仍然可以摧毀攻擊方所有的工業城市、重要軍事與工業基地,雙方都無法保證搶先發動核打擊而自己不被對方二次反擊能力毀滅。

70年代,保存二次反擊能力的辦法加固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大幅度提高抗超壓的能力,但著雙方導彈命中精度達到180米,導彈發射井無法在35萬噸當量核彈頭攻擊下生存,而且每一座發射井都在對手間諜衛星的嚴密監視之下,是戰時首輪核打擊目標,建設發射井的成本甚至超過一枚導彈的成本,美國改用“拉斐特”級戰略核潛艇作爲二次核打擊主力,蘇聯海基核力量就弱多了,潛艇技術水平和戰備水平不高,每一個軍港都處于美國攻擊型核潛艇嚴密監視之下,蘇聯海軍也無法壓制美國海軍。

于是蘇聯另辟蹊徑,采用機動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增強自身抗毀能力,不過50年代的洲際導彈質量達到180噸,只能裝在發射井內,即使洲際彈道導彈小型化到45噸,要拉著這麽龐大的導彈機動絕非易事,彈道導彈發射流程非常嚴密,需要面積龐大的技術准備陣地和一大串配套保障車隊,美蘇都設想過用鐵路機動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只有蘇聯在1987年部署了Ss-24“手術刀”鐵路機動導彈列車,將發射裝置和保障裝置以及人員勤務設施統統裝入二十節車廂內。

導彈列車可以規避掉很多跟蹤,對美國構成了較大威脅,但蘇聯14萬多公裏鐵路只有10萬公裏適合內燃機車,鐵路所在的地方大多是主要的工業和人口城市,如果對手無法掌握導彈列車的動向,采用用殺傷半徑爲10公裏的50萬噸級核彈全部覆蓋這10萬公裏鐵路也只需要5000枚核彈,鐵路周邊的城鎮和良田也跟著陪葬,所以蘇聯只生産了12列導彈列車和36枚SS-24導彈,在公路機動方面,蘇聯氣候苦寒,很多地區是築路不易的凍土帶,很多公路開春後就是一片泥沼,150萬公裏的公路只有70多萬公裏公路是硬質路面,高速公路基本是零。

蘇聯合適的核導彈機動場所只有廣達1200多萬平方公裏的西伯利亞蒼茫山野和林海雪原,這裏幾乎沒有高等級公路,西伯利亞的森林公路在春秋季節會變成連坦克都難以通過的“翻漿路,4輪驅動的悍馬、豐田的陸地巡洋艦、陸虎、Jeep,都會被輕易的吞沒在泥濘的沼澤中,普通車輛通過這種地形只能挂著低速檔,發動機和變速箱半小時就已嚴重過熱而無法工作了,而且這種半沼澤的濕地或凍土地帶根本沒有合適的路基,修好了路也會沼澤凍土撕成碎片,維護保養是一個噩夢,沒法修路就另辟蹊徑,造越野能力極高的車輛。

三:價格驚人的車輛

蘇聯最先用用IS2坦克底盤改造的2P19履帶底盤導彈運載車,野戰履帶底盤通過性很好,但懸挂系統彈性低行駛速度和行程不理想,行駛中導彈容易上下顛簸,振動對彈道導彈精密的慣性系統影響很大,而且早期彈道導彈采用腐蝕性或易揮發的液體燃料,燃料箱容易變形,采用固體火箭發動機的大型藥柱也很容易出裂紋,60年代,蘇聯爲“飛毛腿B導彈專門研制了MAZ-543型8x8重型多軸發射車,MAZ--543最大載重15噸,最大時速60公裏,可爬60%的陡坡,垂直越障0.6米,越壕2米,讓蘇聯戰略火箭軍認識到了重型多軸車的優越性。

這些車輛有十幾個車輪以及獨立懸挂外加差速控制系統。在任何惡劣路面都不會被陷住,只要還有一對輪胎保持了抓地力,就能從爛泥坑中一躍而過,70年代,蘇聯明斯克輪式牽引車廠爲SS-20“先鋒隊員”導彈研制了MAZ547V型12x12運載車發射車,該車在MAZ--543的基礎上增加了兩對車輪,首次實現了戰略火箭軍在敵方導彈落地前跑出殺傷範圍的要求,只是這種發射只能搭載射程5000公裏的ss-20中程彈道導彈,直到1985年,爲SS25“白楊”洲際導彈研制的MAZ-7912型14x12發射車才算真正的全地形洲際導彈發射車。

該車在MAZ--547基礎上增加了一對車輪,長22.8米,自重44噸,載重80噸,最高時速40公裏,自重系數爲1.25,軸荷達13噸,重量盡可能均勻分布在橋梁上,可攜帶重達47.5噸的洲際導彈在高等級公路上高速機動,通過1~2級公路及橋梁,安全通過3~4級公路及橋梁,低速通過低等級的5~6級公路及橋梁,可在-40-50C的無路、泥濘、松軟土壤及沙漠等惡劣環境,可以裝載3000個成年人或200輛小汽車輕易涉過泥沼、翻過土丘,相當一個半成年人的身高的子午線鋼絲輪胎所過之處被碾出深深的車轍,深度和寬度讓小汽車不能動彈,當然耗油量也很驚人,100公裏會燒掉半噸燃油。

不過這種發射車重心太高,越野時有傾覆的危險,遇到核爆的沖擊波時容易被超壓掀翻和摧毀,駕駛室一側的的“大包內裝慣性定位測量和瞄准模塊,發射車從一個已知坐標點出發後,加速度傳感器在行駛過程中感應發射車的線加速度。經一次積分得到運動速率,二次積分得到運動距離,並用角速率傳感器感應發射車運動的角速率,經--次積分後得到運動角度,當停車後就可以根據線加速度和角加速度1分種即可實現定位,停車後5分鍾內系統自動地執行導彈自檢,通電加溫、降低支撐架、修訂瞄准數據等准備工作,隨後起豎發射導彈。

重型多軸車雖然好用,但制造難度極高,研發難度之大遠超想象,技術要點是要求全重超過百噸的車輛全輪驅動或者多輪驅動,能夠通過一些沒有道路的地方,對傳動系統的功率、軸載荷分配能力提出了很苛刻的要求,還要盡量避免損壞精密的導彈和經受住導彈發射時的沖擊與高溫,這使得世界上只有蘇聯才能制造這種車輛,被蘇聯和俄羅斯作爲戰略物資嚴格限制出口,蘇聯解體之後,一輛軍隊庫存的二手MAZ-7912型14x12發射車也要2000萬盧布,全新的要1000萬元人民幣。

四:中國的導彈發射車

中國以前用卡車牽引一個累贅的大拖車,分爲全挂車和半挂車,全挂車牽引爲普通載重汽車,可挂2輛挂車,但行駛穩定性差,易發生側向偏擺,也不能通過狹窄的急彎,半挂車行駛時穩定性較好,載重量大、容易操作,早期的“東風-21中程導彈、“東風-31洲際導彈均采用牽引-半挂車,通常導彈藏在洞庫內,需要時把導彈從洞庫裏拖至發射陣地即可,而半挂車高度低,也方便進出洞庫,也可在高等級公路機動,但半挂車在惡劣路面條件下受到牽引車附著重量的限制,不能發揮驅動力,爬坡能力差,根本就沒有任何越野能力。

早在80年代中國就仿制過MAZ--543多軸車,用于搭載著“東風-11.“東風-15短程彈道導彈,但整車軸數大于4軸之後,就需要非常複雜的多軸驅動系統和轉向系統,所以更大型發射車還是一片空白,2004年前後,以萬山,泰安爲代表的特種車輛制造廠經過十多年的艱苦研制,研制了14x12驅動和14x8驅動的大型車輛底盤,還爲“東風-31B洲際彈道導彈配上了8軸16x16整體式導彈發射車,爲“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發射車奠定了基礎,這種發射車是典型的導彈運輸、起豎和發射三用超重型整體式輪式越野車,直徑爲2.2~2.25米的導彈發射筒置于車體中部,凸出車體之外。

和SS-27“白楊M導彈發射車很相似,但比“白楊”M洲際導彈發射車的越野性和機動性更強,重心低行駛更穩定更安全,采用大承載能力的獨立懸架系統、液力自動變速箱、雙叉臂結構、油氣彈簧和輪胎充放氣系統,8軸16x16裝了15個差速器和15個差速鎖,複雜程度遠遠超過了4軸8x8的驅動,高速行駛中只用後4個軸進行驅動,采用前4個軸轉向、後4個軸鎖止,低速行駛時前4個軸轉向,後4個軸反向角度轉向,轉彎半徑小于30米,可以通行中國西南山區道路,也可在西北的沙漠、灘塗、沼澤等松軟路面上行駛,如果發射車在17.8千米半徑內機動,其生存概率就與發射井持平了。

五:結語

中國目前能打到美國的導彈不多,“東風5A洲際導彈發射井生存能力不高,而摧毀導彈發射車需要非常高的命中精度和偵察能力,美國目前還無法做到一次全部消滅它,只要有一枚導彈幸存,就能造成200萬美國人傷亡,有此鎮國神器,有效壓制了美國發動核戰爭的企圖,保證了國家的安全,這個價值何止1000萬元一輛的價格幾萬倍了。

0 阅读:258
评论列表
  • 2023-12-07 23:56

    新車,還平宜舊車嗎?舊車2000.新車1000??

    逆我者 天下共誅之 回覆:
    舊的是盧布,新的是人民幣。看清一點大哥[呲牙笑]
  • 2023-12-08 12:15

    駕駛室兩邊駕駛員怎麽交流,怎麽看另一面倒車鏡[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笑著哭][笑著哭][笑著哭][笑著哭]

天亮心會暖

簡介:學習是苦根上長出來的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