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總參通知葉飛炮擊金門,葉飛很意外:應由韓司令指揮啊

兵說視界 2024-05-10 11:09:47

#桅杆筆談##三野戰將#

作者:桅杆

聲明:兵說原創首發,已開通全網維權,抄襲洗稿搬運必究

1958年8月23日17時30分,我軍福建前線部隊36個地面炮兵營又6個海岸炮兵連,共動用459大炮,對金門島發動突然炮擊。其中,第一波急襲持續15分鍾,暫停5分鍾後再度炮擊5分鍾,共發射了3萬發炮彈。這就是著名的炮打金門,又稱823炮戰。

鮮爲人知的是,當時福州軍區司令員是戰將韓先楚,可總部卻指定軍區政委、已經主持地方工作的葉飛指揮這場炮戰。這是爲什麽呢?今天就來說說這事。

【炮兵轟擊金門島】

(一)因美軍介入,導致攻台計劃推遲

要說清楚炮打金門的由來,必須從朝鮮戰爭說起。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第三天(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下令美國第七艦隊進駐海峽,並“阻止對台島的任何攻擊”,同時要求台島“停止對大陸的一切海空行動”,並妄言“台島地位未定”。

杜魯門在這份聲明中,抛出兩個十分荒謬的邏輯:一是朝鮮半島爆發內戰,卻下令其第七艦隊開到海峽,公然介入中國內戰;二是公然違背自1943年11月開羅會議以來,美國多次聲明、承諾及簽署的《波茨坦公告》這一具有國際公約性質的文件,抛出“台島地位未定論”。

可以說,朝鮮戰爭的爆發,讓逃到台島的蔣氏當局得以喘息,撿了一條命。大陸解放後,我軍就積極准備攻台,已經任命粟裕爲攻台總指揮,並擬定了攻台方案,准備動用三野12個軍作爲攻台主力,從四野抽調4個軍作爲預備隊,總計攻台兵力爲16個軍,共計50萬人。同時積極“分化台島敵軍,爭取一部分站在我們方面實行裏應外合”。

【粟裕大將】

原計劃1950年展開攻台作戰,後由于准備工作浩大及運輸船只不足,作戰計劃推遲到1951年。當時,台島可謂風雨飄搖、人心浮動、軍心不穩,又有大批我方的潛伏英雄隨蔣軍撤往台島。應當說,如果沒有朝鮮戰爭的爆發,攻台是有相當大的勝算的。

由于形勢重大變化,我軍決定“支援朝鮮人民,推遲解放台島”。這裏需要說明的是:攻台計劃只是推遲,而不是終止。將來會不會攻台,以及什麽時候攻台,也要依據形勢的變化而定。

(二)1958年爲什麽要炮打金門?

應當說,美軍進入海峽,無論在國際法上還是在道義上,都是站不住腳的。這一點,連美國人自己也是這樣認爲的。1953年艾森豪威爾上台後,在國會發表的第一個國情咨文中,就宣布美國“不要再使用第七艦隊來屏蔽中國”。這就是當時所說的美國“放棄中立、放蔣出籠”政策。

當時,因爲美國的保護和支持,在台島的蔣氏當局急于要“反攻”,並在1953年初向美國提出“締結中美安全條約”。此舉正中美國下懷:這一方面可以使其介入中國內戰“合法化”;一方面可以控制台島,使其成爲“西太平洋地區集體安全連鎖防線的一環”。雙方于1954年12月2日在華盛頓簽訂了《共同防禦條約》。

這個條約,是爲美國插手中國事務創造條件的。因此,在條約談判階段,我軍福建前線部隊就于當年9月3日和22日兩次小規模炮擊金門,表明中方的嚴正立場。但此時,因爲我軍在福建前線沒有制空權以及戰備工作不足,無法對金門實施大規模炮擊。

也就是說,我軍早就想大規模炮打金門。其目的,就是針對《共同防禦條約》,就是要試探美蔣“共同防禦”的底牌。

在此之後,我軍爲了消除威脅,加強了福建前線的軍事基礎設施建設,新建或擴建了空軍機場、海軍港口及其他戰備工程等。鷹廈鐵路也在1957年4月建成通車,對福建前線的運輸保障能力大大加強。這一切,爲大規模炮打金門奠定了物質基礎。

1958年上半年,空軍和海軍部隊先後大批轉場福建前線。尤其是從抗美援朝戰場回國的志願軍空軍,在轉場福建後,于當年7至8月,先後4次在福建上空與蔣軍空軍激戰並取得勝利。空軍奪取福建前線制空權,爲大規模炮打金門創造了戰場條件。下面,就是等時機了。

(三)主席爲什麽指定葉飛指揮炮打金門?

1958年7月,美國出兵黎巴嫩,幹涉伊拉克,制造了中東事件。我方敏銳地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決定大規模炮轟金門。

7月中旬的一天,葉飛突然接到北京來的加密電話,總參作戰部王尚榮部長通知他說,總部決定炮擊金門並指定葉飛負責指揮。對後一決定,葉飛十分意外,在電話裏連問了兩個不合常規的問題:“到底是不是總部決定要我指揮的?”“是不是主席的決定?”

在得到肯定的答複後,葉飛還有疑慮,說:“既然這樣,我接受命令來指揮。”

此時,葉飛的職務是福建第一書記、福建省長兼福州軍區政委,是福建黨政軍“一把手”。雖然兼任軍區政委,但其主要精力不在軍隊,而在福建省的全面工作。

【開國上將韓先楚】

當時的福州軍區司令員則是著名戰將韓先楚,于1957年9月上任,組織或參與了前期炮擊金門的各項准備工作。應當說,此戰由韓先楚指揮是順理成章的,葉飛在前述電話中也提出“應該由韓司令指揮啊”。實際上,8月20日,葉飛到了北戴河,直接聽從主席指示並向前線的張翼翔副司令員下達命令,韓先楚基本上沒有參與。

那麽,主席爲什麽指定葉飛、而不是讓韓先楚指揮炮擊金門呢?筆者通過諸多資料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是葉飛熟悉更熟悉福建前線的情況,包括部隊情況。福州軍區是葉飛1949年率領進軍福建的第10兵團改編的。而韓先楚到任才10個月,沒有葉飛熟悉情況。

【陳毅與葉飛在一起】

二是炮擊金門實際上是一場政治仗,並不是軍事仗。其過程的分寸拿捏十分重要,來不得半點馬虎,更多的是需要領會意圖、靈活把握。韓先楚是一員猛將,適合讓他打大仗惡仗,打政治仗讓葉飛來把握更合適。

三是給葉飛一雪前恥的機會。1949年10月,10兵團發起金門戰役,所屬3個建制團全軍覆沒。這是葉飛一生中最大的痛,背負了沉重的包袱,一直想找“立功贖罪的機會”。這次主席給了葉飛機會,以一種特別的方式關愛這位戰將。

炮擊金門,雖然不是登陸攻占金門,但第一波炮擊就打死了金門防衛司令部的三個副司令(趙家骧、吉星文、章傑),更重要的是意義重大。對葉飛來說,總算是放下了1949年金門失利的包袱了。

0 阅读:83

兵說視界

簡介:聚焦國際風雲,深耕戰爭軍事,獲評“百名網絡正能量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