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養出一個對待作業認真且自律的孩子,一定要趁早

父母也是第一次 2024-03-12 06:28:35

天下父母苦作業久矣。

不光是父母,奶奶也苦。

鄰居小朋友的奶奶吐槽:

“我家這小孫女一讓寫作業就開始磨蹭,我說我得量下看是不是血壓升高了,她問我要是血壓變低了算誰的……”

雖然是剛開始寫作業的小孩,在胡攪蠻纏上,這思路也挺“清晰”的,更別說久經沙場的老將們了。

作爲家長,要明確的一件事:寫作業是每天學習的一環。我們不是逼孩子寫作業,而是讓孩子去養成學習習慣。尤其在低年級,學科任務不重,是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的最佳時機。

在寫作業這件事上,越早開始訓練,孩子越早受益,家長越早解放。

1.低年級的作業是必須要做的,這是鐵定的

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每日所學,是固定屬于每天的任務之一,就像餓了要吃飯、困了要睡覺一樣,要想學會知識,鞏固是必不可少的。

作業就是學生的責任。放學回來,把作業寫完,這是一套既定流程,稀松平常,不要畏懼也不要躲避。

2.記錄作業

學期之初,老師就讓准備好方格本,目的就是讓孩子自己記錄作業。

記錄作業的好處是:讓孩子明白,作業這件事,本身就是屬于他自己的。

這個任務是孩子從老師那領回來的,不是家長下達的。

老師對記錄作業的要求是:

寫清楚日期;格式固定。

他們班裏的作業固定出現的項目:拼音、漢字、數學、指讀。

在最初讓孩子記錄作業的時候,老師也依然會把作業發在班級群。雖然孩子每天的作業我都能了然于心,但還是會通過提問“今天的作業都有什麽”,以此來提醒他,即便已經記在本子上,腦子裏也要有痕迹,實在記不起來的可以翻本子看看。

寫作業前,由孩子來確定先寫哪一項,也就是判斷一下難易。

寫作業時,寫完一項,打個對勾,再完成下一項。

這樣的好處是,無形中會使孩子做事有計劃性和條理性,以後學習難度加深、學習任務增加,很需要制定學習計劃的能力。

3.自己對作業負責

這涉及到寫作業的時間和質量。

放學究竟是先寫作業還是先玩?

先玩了,回家先吃飯還是先寫作業?

答案並不是唯一的。

先寫作業,肯定是一個好習慣。可是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做到。

最初接觸作業時,需要根據孩子的特質來決定。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做的事情就是耐住性子,允許孩子反複,也允許事情的結果不盡如人意。

如果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反複,還是安排不好寫作業的時間,家長就可以出手了。可以規定每天的家庭作業時間。

至于作業的質量,我的要求一直很佛系:寫完就成。

我佛系,孩子反倒緊張了。

老師的標准孩子最清楚:寫完交上去,字不管多差,老師都能看清,都能換來對勾。尤其剛開始寫作業,老師的要求也不會多高。

只是,橫平豎直,起筆占格規範,字寫得漂亮就能得A+。想得A+,只能是仔細認真寫。

幾次試驗之後孩子發現,要想得到老師的肯定,就得付出努力。

4.寫作業時專注

有些孩子寫作業不專注,是因爲有很多事情可以讓他分心。可能是周圍環境嘈雜,孩子被電視聲、說話聲幹擾;可能是身體需求沒滿足,一會兒喝水、吃零食,一會兒上廁所,一會兒又看到了桌上的玩具。  

在孩子寫作業前,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

和孩子約定好,把准備工作做好:桌面保持幹淨整潔,不留玩具,提前喝水、上廁所,肚子餓的話可以先墊墊肚子再寫。

一旦開始寫作業,不要離開座位。

有些孩子的不專注,是家長的頻繁打斷導致的。

在孩子寫作業的起步階段,家長是需要適當陪伴的,但我們需要的是“多看少說”,不要過多幹涉。

當孩子自主去做作業時,才能暴露出來問題,不管是具體的知識性的還是習慣上,才是家長應該幫助改進的地方。

5.自己整理書包

自己的學習用品怎麽分門別類、怎麽放拿取方便、怎麽做到整潔,都要以孩子的感覺爲准。

其實,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摸索、形成自己風格的過程,有疏漏有反複有曲折,才是正常的。

這是孩子學會自我管理、獨立承擔責任的關鍵。

孩子有犯錯的權利,直接告訴他正確答案,會讓孩子失去探索世界的熱情。

在很多家庭中,孩子應該爲自己負責的事情都被家長包辦了。這無形當中剝奪了孩子體驗生活、學會自我管理以及獲得的權利。其實,孩子的潛力是超乎我們想象的。

比如孩子從小就會遇到的問題:玩具的收納。

孩子在3-4歲的時候,就有能力收拾自己的玩具。當然只是簡單的能收起來。

4-7歲就會按照自己簡單的邏輯將玩具分類整理:比如不玩的玩具放回原位;將玩具按顔色或種類分類,

7-9歲學會收拾自己房間,這其中就包括自己玩具的整理;

8-10歲,能夠做到保持自己臥室的整潔。不光是玩具,是自己的物品都可以有條理地安排好位置並記得使用過後放回原位,不容易丟三落四。

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隨著孩子能力的提升,也會將在收玩具中習得的歸納、總結、先後順序、分類等的概念,將愛整潔、做事周到全面、不丟三落四、條理清晰等好習慣遷移到其他事務上,比如收拾書包、整理書桌甚至是抽象知識的學習上。

老師對完不成作業、忘帶本子橡皮等的問題,也提前和家長溝通過:

家長不用打電話、發微信解釋。

基本的學習用品學校都會有備用的,即便臨時沒有也可以和同學借、和同學共用,一次忘記帶不是大問題。問題是要讓孩子自己來和老師解釋說明,爲自己的行爲負責。

自律其實是一種選擇。

怎樣才能讓孩子在學習中自律,最根本的是讓孩子在選擇時形成路徑依賴,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養成好習慣。

當孩子每次選擇最難的選項,卻依然能順利完成時,他才會慣性一般地去選擇學習。

想要孩子在學習上自律,就從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業開始吧!

20 阅读:6090
评论列表
  • 123
    2024-03-13 10:19

    [玫瑰]

父母也是第一次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