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高質量”,發展“新優勢”,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全力推進省醫學中心建設

四川健康 2024-05-22 15:30:21

省醫學中心和省區域醫療中心系列宣傳之③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作爲省醫學中心之一,情系群衆健康,以“大病重病在本省解決”的目標,聚焦醫院“1357”發展戰略(即:一個奮鬥目標、三大核心戰略、五項提升工程、七個專項行動),用力按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加速鍵”,努力爲人民群衆提供更加優質、高效、可及的醫療衛生服務,全面助力四川省打造西部醫學“高原”。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忠山院區

醫療實現“高精尖優”

強醫療服務圈實現“大病不出省”目標

近年來,醫院以臨床專科能力建設爲核心,提升醫療服務能力,以特色專科診療技術爲利器,堅持“以患者爲中心,以疾病診療爲鏈條”,打造“1+N”臨床專科群發展模式。目前共獲批國家和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四川省重點學科、四川省醫學重點學科、四川省中醫重點專科等各級各類重點學/專科49個,形成了核醫學、腫瘤、心血管、神經和代謝五個學科特色方向,建成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區域醫學中心,成爲區域內乃至全國領先的特色學科。打造專病中心,設立骨科與運動醫學中心、腦血管病中心、美容中心、心髒病中心、眼病中心等。開展肝膽胰脾、消化內科炎症性腸病、産科、頭頸腫瘤、肺癌等18個MDT團隊並設立門診MDT,2023年接診MDT疑難患者近 3000人。

在提高重大疾病診療效果、降低診療成本、提升診療效率和打破技術壟斷等方面,醫院也敢于突破,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提升大病重病救治能力,推動高水平醫學中心建設。如:以“核”爲藥,新型核素治療已逐漸應用到腫瘤治療領域,吸引需到國外就醫的癌症患者來川治療;開展全國首批、西南地區首例钇-90微球注射治療肝癌手術;設立“四川省婦科及乳腺疾病治療中心”,建立中德婦科標准化診療模式,晚期卵巢癌患者 4 年生存率提升至 60%,乳腺癌保乳率大幅度提升;開展省內首次采用低溫等離子技術治療大氣道疾病;刷新醫院異基因(單倍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最大年齡紀錄,突破“60歲禁區”……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爲百姓生命健康加上一把“安全鎖”。

▲德國專家團隊開展手術

醫療技術向上攀登的同時,醫療服務也不容滯後,醫院優化就診流程,建立集中采血點,高峰時段采血患者平均等候時間,較原來縮短了57%;成立日間診療平台,有效節約患者時間和費用;新建罕見病診療中心,積極推進罕見病/疑難病診療工作。每一步流程的改造,都是踐行“以病人爲中心”,建設讓百姓看病舒心、暖心、放心、愛心、省心的“五心”醫院。

爲充分發揮省級醫學中心引領輻射作用,推進區域衛生健康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醫院牽頭成立了川渝滇黔邊界區域醫療聯盟,使醫院在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診、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下,能更系統、更充分發揮作用。目前已經有古蔺縣人民醫院、泸縣人民醫院等7家醫院實現了等級提升,甘孜州鄉城縣的執業(助理)醫師通過率從1.5%提升到50%。通過進一步優化配置醫療資源,實現了優質醫療資源的下沉共享,有力推進各成員單位的持續、健康、快速協調發展。

科研聚焦“攻堅克難”

硬核新質生産力解決“卡脖子”問題

醫院以解決臨床問題爲導向,努力構建“臨床需求牽引、基礎研究突破、臨床轉化應用”一體化鏈條,堅持狠抓科技創新與轉化應用不松懈。近年來,在高級別項目、科研平台、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與突破。醫院核醫學、內分泌與代謝、心血管病研究團隊先後中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聯合基金重點項目3項;醫院科研成果發表于《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Hepatology》《Radiology》等高質量期刊;近五年,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科技成果獎17項。醫院先後獲批省級科研平台10個,包括四川省重點實驗室2個,川渝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 四川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4個,以及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省級工程實驗室、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核醫學科醫療、教學和科研平台

醫院還先後與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四川科倫博泰合作共建“同位素及藥物國家工程中心”“生物靶向藥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組建“産學研”高效協同的科研技術攻關和成果轉移轉化一體化平台。醫院核醫學科團隊自主創新研發骨轉移放射性新藥,在全國乃至國際上率先開展镓68-TBM-001早期診斷、镥177-TBM-001靶向治療,並已在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腫瘤骨轉移治療中取得理想療效。該藥物在去年9月與科倫博泰簽約轉化,轉化金額達3850萬元,這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放射性藥物轉化最大價值的藥物,加快解決“卡脖子”問題,爲核藥關鍵材料打破壟斷、進軍國際市場提供重要保障。

▲TBM-001成果轉化簽約儀式現場

醫院腫瘤中心項目獲批“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將依托“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平台,重點推進放射性核素治療惡性腫瘤的研發與應用轉化,構建多單位、多學科合作開放的四川省核醫學轉化創新平台,擬建設成爲西南地區最大,在全國有重大影響力的核素診療示範基地。

人才追求“善德精醫”

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實現“人才強院”目標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爲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高地,醫院堅持教務、教學、教研齊抓並舉,強化立德樹人,爲學生和教師提供多維度、多層次的成長平台,爲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提供高質量的組織保障。

醫院的臨床醫學專業具備完整的碩士學位授權點資質和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點資質,其中臨床醫學專業學位博士授權點是四川省內僅有的兩個授權點之一。醫院現有院內外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600余人,並組建教學名師、青年教師、青年技能教師庫;新增國家級一流課程1門,省級一流課程4門;加強虛擬教研室建設,組建實習基地醫院教研團隊。2023年,臨床醫學專業再次入選四川省雙一流建設學科,並長期位于ESI學科全球排名前1%,2024年5月,百分比排位由28.87%上升至27.63%。此外,臨床醫學專業在四川省本科高校應用型示範專業驗收中評爲“優秀”, 2023年學生執業醫師考試總通過率爲82.66%,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6.07%。2024年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考研上線率71.85%。

▲西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畢業典禮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醫院堅持人才強院和人才興院的戰略布局,從引才引智到人才打造,醫院實施“引、育、留、用” 的人才政策,孵化出高層次人才引育新生態。近年來,醫院已引進德國婦科、乳腺外科等權威高端醫學人才60余名,塔希曼教授先後榮獲四川省“天府友誼獎”“中國政府友誼獎”,醫院連續3年獲得科技部“國家引才引智示範基地”。

2023年,醫院以高分通過德國癌症協會專家組現場考核,獲批設立“德國婦科癌症醫師執業資質培訓基地”。今年,醫院將定期接收德國癌症協會和德國醫師協會共同派遣的德國婦科醫師來院進行婦科腫瘤技能培訓,打造了“泸州—德國”人才合作培養模式。

當前,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瞄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目標,牢牢把握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衛生健康一體化發展和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重大戰略發展機遇,爲建設西部高質量教學研究型醫院、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區域醫學中心和特色鮮明的西部高水平醫科大學不懈奮鬥,爲人民群衆生命健康貢獻更大力量!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