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小劇場|話劇《一出小戲》:品人間的悲喜交織

揚眼 2024-04-06 09:36:23

4月6日19:30,話劇《一出小戲》將在國民小劇場上演。據了解,這部劇在結構上比較有挑戰,有“戲中戲”段落,有喜劇荒唐的段落,也有悲劇意味濃重的前史與高潮段落。

話劇《一出小戲》講述的是,1945年9月的南京,在秦淮河畔的陋巷中住著兩戶人家,一戶是在家門口擺茶攤,邊賣茶邊賣藝的夫妻芳英和馬樂,一戶是憂國憂民的文明戲導演新民。新民看不慣馬樂、芳英渾渾噩噩、癡癡笑笑的小戲,整日琢磨著寫出一部驚醒世人的悲劇大作。

一日,暗自愛慕芳英的茶客羅子給芳英帶來了一個賺錢的消息,讓她在回遷的富戶齊家女兒齊素素的葬禮上表演一出小戲。爲了賺賞金,芳英、馬樂鼓動新民爲他們排戲。在排戲的過程中,衆人過往的曆史被揭開,在笑與淚當中迎接新的生命開始。

從中可以看出,故事以喜寫悲,將一群小人物在日軍占領期間的悲痛故事藏在一個喜劇故事之後。過往與當下,戲劇與真實生活之間,永遠都存在著一個模糊地帶,而《一出小戲》將這些完整地捏合在一起,成爲一個有機的戲劇空間。

【編劇說】

Q:在創排時,人物設定甚至劇情通常都會有變動,《一出小戲》的二度創作過程中有什麽可以分享嗎?

江舒雯:有不少有意思的事情,尤其是初排期間,是一個碰撞、磨合、再創作的過程,有的角色人設也跟我最初的版本有或大或小的調整。比如劇中人物齊天均,他最開始很明確的“惡”,在創排磨合調整中,豐滿成了一種“細思極恐”,留有足夠余地讓觀衆自行解讀。

Q:爲什麽會選擇1945年這個時間點作爲故事背景?

江舒雯:從1945年8月日本投降到1946年5月國民政府正式還都南京,這段時間的故事只剩下一個個曆史時刻的標題,很難再去揣測處在那個時期的人們究竟是用什麽樣的心情去面對未來。若僅僅是勝利後的歡樂似乎太過淺薄,因爲傷痛早已刻入骨髓;若說是全然的黑暗,卻也是已經熬到了曙光來臨。

這樣一個喜與悲交織的混沌狀態對我有莫名的吸引力,雖然苦難的情境不同,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有過傷痛或是難以啓口的過往,如何背負著痛苦繼續前行是每個人的功課。

Q:如果讓你形容青年和舞台的關系,你會怎麽來形容?

江舒雯:抛卻年齡來看,青年更多是一個狀態和心理。狹義到年齡層面來說的話,舞台對于青年意味著比較低的試錯成本。你的思緒飛揚,你的天馬行空,你的不准確,你的不到位等等都可以被舞台宥融,而你自己不斷積累成長。

舞台空間不大,但是它遼闊、肥沃,種子和苗落在這裏,總有一種方式生長。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孔

校對 徐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