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錄丨打通科普人才職稱通道激活科普活力

河北新聞網 2024-05-21 09:00:33

如今,上海市自然科學研究系列“科技傳播”方向職稱評審,不再以論文或專著作爲硬性要求,在副高級職稱評審中,獨立或作爲第一作者在主流媒體發表新興産業或前沿科技相關科普文章也可作爲評審指標。近日,多名頗有影響力的自由科普人獲評首批上海市科技傳播高級職稱。(據《文彙報》5月19日報道)

科普對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著基礎性的支撐作用,對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很多科普工作者把比較難懂的科學知識講得妙趣橫生、深入淺出,讓科學知識更加通俗易懂,受到很多人喜愛,促進了科學知識傳播。然而,由于科普職稱評價體系不健全,科普工作者特別是自由科普人面臨缺乏職業認同、上升渠道狹窄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和科普事業發展。

上海開設科技傳播中高級職稱評審通道,並面向科技傳播市場,以科技傳播職稱認定方式挖掘市場端科普領軍人物,有助于激發個人創造性,打造一支結構優化、素質優良的科普人才隊伍,助推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構建大科普發展格局。

不只是上海,越來越多的地方打通科普人才發展梗阻,向擁有一技之長的科普人才敞開懷抱。比如,陝西省近日印發通知,提出在陝西省自然科學研究系列職稱中增設科學技術普及專業,設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在該省相關機構和社會團體中專職從事科普管理、科普研究、科普創作、傳播推廣、校外科技輔導和其他科普實踐的人員,以及專業從事上述科普工作的自由職業者均可申報。這些創新舉措,對于增強科普人才獲得感,提高科普人才質量和科普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科普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綿綿用力、久久爲功。繼續用好職稱評價“指揮棒”,把從事科普工作的“千軍萬馬”調動起來,激勵更多愛科普、做科普的人才發揮才能,全社會創新創造潛能必將進一步激發和釋放,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科技強國建設培厚土壤、夯實根基。(許君強)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