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三叛使司馬家族喪失對功臣的信任從而大肆分封同姓諸侯

史海撷英 2024-04-10 09:38:44

三國時代是中國曆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加上《三國演義》的流行,大家對三國的很多故事那更是耳熟能詳,人們總是熱衷于談論各種故事,但有時候看似差不多的故事背後的原因和意義卻是大不一樣。

比如說曹魏曆史上著名的三次淮南之叛,三次看上去都是淮南這個地方的大將軍起兵造反,但其實三次的原因和目的都不一樣,尤其是最後一次諸葛誕的叛亂,更是直接爲西晉建國之後的內亂埋下伏筆。

一個小問題

很多人都看過《三國演義》,不管是書還是各類影視劇,三國之中第二個亡國的是哪個國家?

這個問題怪就怪在第二這個詞上,第一個亡國的是蜀漢,最後一個是吳國,這個大家都知道,很多人都覺得最後是曹魏贏了,這個答案是錯的。三國滅亡各有特點,蜀漢第一個被曹魏所滅,之後是曹魏也亡了,只不過是亡在權臣手裏,但是的的確確是亡了,皇帝、年號、國名全部都換了,最後三國之中的吳國是亡在了西晉開國皇帝晉武帝司馬炎手裏。

這就是曆史有趣的地方,真實的曆史可比演義更加精彩,太多故事《三國演義》裏都沒有說,比如三國後期發生的這次諸葛誕叛亂,精彩程度完全不亞于赤壁之戰,而且是可以說是魏、蜀、吳三國最後的國運決戰,並且對以後西晉的政治格局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淮南三叛

李密的《陳情表》裏面有一句叫“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這話是寫給晉武帝的,爲什麽要以孝治天下呢?因爲三國兩晉時期實在是談不上忠,忠、孝、仁、義、禮、廉、恥,這段時期“忠”是幾乎不存在的,第一是因爲時局混亂各立山頭,第二是因爲政局變得太快,很多人都沒有反應過來,到底該忠于誰。

荀彧

曹魏篡漢很多人都吃了一驚,很多大名士都難以接受,大家都是漢臣,怎麽突然就變成了魏臣了呢,爲曹丞相出生入死出謀劃策的荀彧就受不了,最後自殺了。

沒想到這曹魏剛幾十年,眼看著司馬氏又要像曹氏父子一樣篡權了,很多人就開始不淡定了,尤其是前線手握大軍的將領,各種心思都慢慢出來了,尤其是淮南這個地方,當時是對吳作戰的前線,集中了吳國的主要兵力。

可偏偏就是這個地方,前赴後繼地出現了三次反對司馬氏的叛亂,史稱淮南三叛,各個都是名頭很多的人物,曹魏的實權派,第一次王淩叛亂,這個王淩就是當年設計殺死了董卓的漢朝大臣司徒王允的孫子。

沒過幾年淮南第二次叛亂,這一次毌丘儉、文欽叛亂,這個毌丘儉甚至還和司馬氏有姻親關系,結果又一次被平定了下去。

這個地方像著了魔,不管派什麽樣的人去最後都反了,這一次是諸葛誕反了,此時的諸葛誕手裏統領著十八萬大軍,而且還有東吳派來的援軍,蜀漢那邊又有姜維同時出兵北伐,這一次反叛直接促成了三國後期最大一次的國運之戰,此戰以後三國命數已定,再無翻盤可能。

諸葛誕

這次反叛的主角很有趣,諸葛亮、諸葛瑾、諸葛誕號稱三國時代龍、虎、狗,說他是狗絲毫沒有貶低的意思,主要是他的同族都太厲害。

三國時期最閃耀的家族是諸葛亮家族,諸葛亮是蜀漢丞相實際統治者,諸葛瑾是東吳後期主要的領導人物實際控制者,這次反叛的諸葛誕,領導這曹魏一半的兵力,三國像不像是諸葛家的一場爭鬥,諸葛家族這邊人才輩出,但此時卻難壞了司馬昭。

最奇葩的遠征

此時當權的司馬昭面對叛亂實在是愁得厲害,一般人發愁是爲了叛亂本身,他發愁則是因爲滿朝文武已經沒有什麽人可以信任了。

淮南三叛都是針對司馬氏專權的,第一次王淩叛亂,司馬懿親自出征,第二次毌丘儉、文欽叛亂司馬師不顧自己的眼疾親自出征,輪到第三次淮南叛亂的時候,司馬昭急了。

第一次司馬懿出征司馬師看家,第二次司馬師出征司馬昭看家,第三次出征,眼看著沒有人可以獨當一面看家,這可怎麽辦呢?

司馬昭

一般遠征都是防範敵人,司馬家族的出征都是防著自己人,自從司馬懿逆襲了曹爽,趁曹爽出城的時候發動叛亂,司馬家就對領兵外出這件事格外重視,前幾次都有自己最信任的人坐鎮後方防著內部人士,這次司馬昭實在是找不到一個能力又強自己有信得過的人了。

最後司馬昭決定把皇帝也帶去淮南平叛,畢竟皇帝在自己手裏也有個保障,後來想了想這樣還是不保險,把太後一個人留在京城,她要是搞事情後果更嚴重,于是司馬昭做了一個最奇葩的決定,帶上皇帝和太後一起遠征淮南。

一次平叛的遠征,國家的權臣帶著皇帝和太後同時外出,這在中國曆史上可算是絕無僅有了,司馬昭爲了防著後院起火,可以說是費盡了心機,接連的叛亂已經讓他無法相信滿朝任何一個文武大臣了。

姜維

這次叛亂,吳國直接派兵三萬支援諸葛誕,“吳人大喜,遣將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率三萬衆,密與文欽俱來應誕。”蜀漢那邊姜維也同時發起來又一次北伐,“二十年,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反于淮南,分關中兵東下。維欲乘虛向秦川,複率數萬人出駱谷,徑至沈嶺。時長城積谷甚多而守兵乃少,聞維方到,衆皆惶懼。魏大將軍司馬望拒之,鄧艾亦自隴右,皆軍于長城。維前住芒水,皆倚山爲營。望、艾傍渭堅圍,維數下挑戰,望、艾不應。”“二十年,春,大赦。魏征東大將軍諸葛誕以淮南叛,連吳,魏分關中兵東下。後將軍姜維複從駱谷出長城,軍芒水,與魏大將司馬望、鄧艾相持。”本來算計很好的諸葛誕在雨季等著下雨把司馬氏大軍淹沒在壽春城下,結果自從司馬氏紮營壽春外部以來,一滴雨也沒有下過。

最後司馬昭險勝,諷刺的是大軍剛攻進壽春,就下起了暴雨,城外一片汪洋,諸葛誕想突圍都沒有機會,本來這一片汪洋是留給司馬昭大軍的,結果現在自己成了甕中之鼈。

西晉滅亡的禍根

西晉皇族要防的是全天下的官員,淮南三叛的直接後果就是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接連親自平叛,對于晉武帝司馬炎來說,這絕對是最刻骨銘心的記憶,滿朝文武誰都不能信任,這就是晉朝立國之初的國策。

晉武帝司馬炎統一全國之後,做的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罷州郡之兵”,同時大封司馬氏的成員爲諸侯王,統領兵權防止再出現大臣的叛亂。

司馬家族把自己的家族所有親戚都封官進爵,竟然喪心病狂地封了27個司馬王,無數個公爵伯爵,本來西晉統一全國應該是蒸蒸日上的時代,可以開國之初就開曆史倒車,完全不顧曆史上七國之亂的教訓,重新走上了分封同姓諸侯王的老路。

司馬炎

劉邦起碼還封了幾個異姓王,司馬家是一點湯都不給外人喝,一個異姓王都沒有封,封的全部都是司馬家自己人,這下子司馬炎一定可以舒口氣了,終于不會再出現淮南三叛這樣的事情了。

大臣和地方都沒了兵權,天下全成了司馬家的,以陰謀詭計起家的司馬氏一下子沒了對付的目標,于是就只能自相殘殺了,天下統一沒多久就爆發了八王之亂,皇族之間的殘殺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絲毫不比外人的反叛手軟一點點,很快西晉就在自相殘殺中走向滅亡,北方被遊牧民族占據,剛剛統一的中國又陷入了最黑暗的時代。

西晉一朝亡于八王之亂,但禍根其實很早就埋下了,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三位核心成員對淮南三次叛亂的平定,徹底奠定了西晉皇室對所有大臣的不信任,最終導致了兵權全部收歸司馬氏的結果,很快西漢的七國之亂就重新上演了,可惜西晉沒有周亞夫,就算是有恐怕也被司馬氏殺了。

1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