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一三二:海瑞中舉,擔任教谕人稱海閻王

隱真曆史 2024-03-03 20:44:34

明朝正德九年,即1514年,海瑞出生于海南瓊山縣,他的家庭是書香門第,叔叔要麽是進士,要麽是舉人,在當地頗有聲望。他的父親海翰比起幾個叔叔來就差多了,只是個秀才。海瑞年幼時,父親便去世了,母親一個人養育他,靠做些針線活維持生計,日子過得很艱辛。海瑞十分懂事,刻苦讀書,對母親十分孝順。叔叔們雖然做官,但對他沒有什麽幫助,海瑞體會到了什麽是世態炎涼。在這種長期壓抑的生活環境下,海瑞養成了極端、剛直和個強的個性。

海瑞是中國曆史上與包拯齊名的大清官,是明王朝的道德模範,剛正清廉而又倔強。按理說,首輔張居正應該重用他才是,可長期將其束之高閣。原因很簡單,海瑞固然清廉正派,他的道德無可挑剔,並不能給張居正治國帶來實效。戚繼光的個人品行雖然沒有海瑞高尚,但他能帶兵打仗保家衛國,是名垂史冊的民族英雄。相比而言,海瑞和戚繼光相差甚遠。

海瑞學習雖然十分努力,但天賦一般,28歲才成爲秀才。而張居正12歲就考中秀才,16歲考上舉人,22歲那年參加殿試,二甲賜進士,被選爲庶吉士,進入翰林院編修。與張居正比,海瑞不在一個層次。

海瑞又經過多次,屢考不中,靖二十八年,他36歲,終于考中舉人。繼續考進士,連續兩屆沒有考上後就直接放棄了。在當時,舉人和進士都能做官,但一般舉人做官的幾率小,沒有實缺,官職小,做官的地方大都偏遠,環境險惡。進士就不一樣,吏部直接任命,從七品知縣做起,正常情況下到退休混個從五品沒有問題。舉人則不然,從九品幹起,退休時不一定能當上七品知縣。張居正致力改革,想對舉人和進士做官一視同仁,消除差別,可惜沒有實施。

海瑞被分配到福建南平縣擔任教谕,沒有級別,主要職責是管理縣學,但做得很好。明朝秀才的社會地位高,不少秀才橫行鄉裏,縣學裏很多生員惹是生非。海瑞對學生們加強管理,嚴格考勤,對違反紀律的予以嚴罰,因此被學生冠上了“海閻王”的稱號。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