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過孩子們吧!令人窒息的“廁所社交”,正在無情的摧殘著下一代

小彭的燦爛 2024-05-20 19:08:54

文|小彭的燦爛筆記

編輯|小彭的燦爛筆記

本文陳述內容參考的官方信息來源,均贅述在文章末尾。

【前言】

在進入到社會中後,若是說什麽最讓人懷念,相信很多朋友的第一答案就是上學的時候,當時沒有社會中帶來的各種壓力,對未來也是充滿希望。

再加上有朋友們的陪伴,即便有時候會存在矛盾,但依舊是開心居多,當時,大家都想著快快長大,約定要和自己最好的朋友成爲一輩子的好朋友等等。

可從學校裏徹底出來,遭受到了社會的“毒打”後,幼時的天真似乎變成爲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東西,尤其是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一群穿著校服蹦蹦跳跳的學生時,懷念在這一刻達到了頂峰。

但是當詢問起下一代在學校裏有什麽好玩的事情時,得到的答案,卻與自己想象中的有很大的出入,大家會發現,自己懷念的美好校園時光,好像並不被下一代懷念。

我們的下一代在下課後,並沒有機會聊八卦,也沒有時間去打球、去操場上奔跑,他們唯一的交流場所,變成了臭氣熏天的廁所。

那麽,這到底是因爲什麽呢?所謂的“廁所社交”又是什麽呢?

【廁所社交是什麽】

現在社會中“內卷”嚴重,不管是上班族還是學生,都有著很大的壓力,大家都在努力的完成自己的目標,變成一個普通人。

而在多年前,學生時代可以說是人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除了學習壓力其他的壓力相對都比較輕,孩子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結交自己好朋友。

但是現在的孩子們,想要聊一些除了學習以外的事情,還需要前往廁所,甚至將廁所當成自己的秘密基地,而這樣的行爲就被統稱爲是“廁所社交”。

這個詞語的意思,就是字面意思,在廁所裏進行社交,孩子們會在廁所裏面聊天,講述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孩子們有這樣的行爲,其實也並不奇怪。

因爲這也是迫于無奈,此時可能會有朋友好奇,孩子們爲何要在廁所裏進行交流呢?爲何不在走廊裏,或者是在操場上?

畢竟對于大多數的朋友來說,廁所的味道實在是算不上有多好,孩子們在這裏聚集,畫面讓人不敢想,尤其是還有網友表示,自己的孩子會和朋友們在廁所裏分享自己的零食。

至于說爲何要在廁所進行交流,因爲在現在的社會中,不少學校爲了所謂的安全和不必要的麻煩,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定”,這些規定直接束縛了孩子們。

比如說在下課應該休息的時候,學校不允許學生去操場,此時可能會有朋友說,不能去操場的話,在走廊裏交流也可以,而事實證明,在走廊裏也不能逗留。

就算是在教室裏面,學生們也只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交流也是小聲,不能大聲交流,所以我們前面才說,學生們能有這樣的行爲,是無奈之舉。

當然,管理更加嚴格的學校,就算是學生們上廁所,都不能追逐打鬧,只能安靜且迅速的走路,走廊上還有老師在巡邏,一旦被抓到有前面我們說到的情況,就是記名扣分。

原本,在上學期間,特別是在小學的時候,孩子們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但是在這一系列的規矩下,原本應該積極樂觀的孩子們,慢慢的變成了沉默寡言。

就算是內心渴望玩耍,也要迫于老師、家長的壓力,壓制住自己的天性,而孩子們之所以選擇在廁所進行交流甚至是吃東西,也不過是因爲廁所裏面沒有監控,也不會有老師巡邏。

對于成年人來說,沒有吃飯還能忍受一下,但是對于正在長身體的孩子們來說,吃不到飯會影響到身體成長,所以會有家長心疼孩子,買些面包之類的放到孩子的書包裏,讓其在課間吃掉。

但有些學校卻並不這樣認爲,他們怕弄髒教室或者是産生一些不好的味道,這一點我們也能理解,所以孩子們可以在教室外面吃掉,但前面我們已經說了,不可以在走廊上逗留,也不能在操場。

無處可去的孩子又該去哪裏?答案顯而易見,就是廁所,躲到隔間裏面偷偷的吃掉,或者是和自己的朋友一起偷偷的吃掉。

那麽,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到底是什麽呢?

自殘的中學生

【“扭曲”的教育方式】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爲社會壓力比較大,不學習就找不到工作,不好好學習就找不到好工作,這是多少人不願意聽但是經常聽的話。

而對于孩子們來說,仿佛不學習就是全家的罪人,先前就有報道顯示,有一位高一的女生服藥自殺,好在是搶救比較及時,這才保住了性命,在老師的建議下,自殺學生的家長,帶其就醫。

接診的醫生發現,自殺的學生胳膊上有數道劃痕,讓人看著就很心痛,最開始的時候,這個女生不管醫生詢問什麽都不願意回答,而這個時候,她的母親就會憤憤的責罵她。

聲稱從初中開始,每年光是往女生身上花費的培訓費就有幾十萬,結果現在倒好,直接玩起了自殺,後來,在醫生的引導下,才知道她究竟是爲何要選擇自殺。

小欣家裏就只有她一個女兒,所以家人對其的期望值非常高,自從進入到初中以後,家裏就算是不富裕,每年還是要花費大量的金額去給其不可,父母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

一旦沒有達到家裏的要求,就是一頓臭罵,甚至還會遭到毆打,爲了能讓家人滿意,小欣拼命的學習,考試的時候也是次次高分,但是慢慢的小欣發現,父母總是不滿足。

所以她的壓力非常大,尤其是在意識到自己偏科的時候,她開始恐懼了,因爲她不管多努力,數學成績還是很低,爲了能解決這件事,她的母親花高價給她聘請了家教。

時間長了,小欣覺得自己馬上要喘不上氣了,于是她開始自殘,一直到後來她吞下了一整瓶藥,這才受到了重視,被送到了治療抑郁的醫院中。

本身這種病不受到重視的話,就非常的危險,但是後來,小欣在治療兩周時間後,被她母親借治療耽誤學習爲借口,讓其強行出院。

至于後面的事情,我們就不得而知了,而在現在的社會中,像小欣一樣的孩子,還有很多,這些孩子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裏,都要學習,以至于現在的孩子在心理上總是會出現各種問題。

這一點,其實應該引起重視的,因爲孩子們就是祖國未來的希望,他們健康明媚,我們的國家才能發展的更好,若是在未來孩子們全都是循規蹈矩,是考試機器,未來又該如何。

針對這樣的事情,網友們也做出了評價,那麽,網友們是怎麽說的呢?

【網友辣評】

有朋友認爲,學校做出不合理的規定,讓孩子們之間開始盛行“廁所社交”這件事是好的,因爲有些孩子的家長,發現孩子在學校裏面出現任何事情,都要鬧要討說法。

老師光是處理這些事情,就已經很疲勞了,根本沒有心情去教學,所以幹脆下課除了上廁所,就都不要動。

也有朋友將自己家孩子的經曆給分享出來,說老師只會看重分數,就算是中午休息的時候,都要背單詞等等,孩子一整天都說不上話,甚至就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

另外有網友表示,再這樣下去,我們的後代會長成什麽樣子,實在是細思極恐,亦或者是呼籲給孩子們一點休息的時間吧,孩子們太累了等。

當然,有反對的有贊成的,也有中立的,比如說孩子們早上不吃早飯帶零食這件事,這是家庭教育行爲,學校有制度,孩子違反規定,是孩子的問題。

而廁所社交這個現象是孩子不正確的行爲表現,所以家庭和學校需要加以引到,不能單方面的指責學校,對于這樣的事情,官方也給出了回應。

從官方的報道中,我們就可以知道,想要孩子成爲人上人的家長有很多,大家都很看重孩子的成績,從而忽視了孩子們的社交能力培養上,這樣的行爲,不利于後續孩子們長大融入社會。

不給孩子們充足的社交機會,長大以後,很容易讓孩子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甚至還有可能走上人生歧途,這樣的結果,相信大家都不願意看到。

所以學校應該多重視孩子們在社交能力上的培養,確保在課間的時候,能讓孩子們自由活動,鼓勵孩子們去參加課外的興趣小組,家長朋友們也應該適當給孩子們“松綁”,不要逼的太緊,造成像小欣那樣的結果。

【結語】

所謂少年強則國強,孩子們可以健康發展,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繁榮昌盛,在教育孩子上面,家長和老師們應該做好協商工作,正確的引導孩子們去學習。

對此,您有什麽樣的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

參考資料:

極目新聞在2024年5月15日關于《捍衛“課間十分鍾”休息權終有硬招》的報道

中工網在2024年5月19日關于《多給孩子社交的機會》的報道

中國甯波網在2024年5月13日關于《"孩子都服藥自殺了 家長還在擔心治病耽誤學習?"這種現象並非個案》的報道

金羊網在2024年3月5日關于《兩會快評|課間“廁所社交”當休矣,請把歡聲笑語還給孩子們》的報道



-1 阅读:13

小彭的燦爛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