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花1200元,誰擡高了共享充電寶價格?

價值星球Planet 2024-02-22 10:51:11

作者 | 曹雙濤

編輯 | 麻吉

“用共享充電寶一年花了1200元”。

六七年前大火的共享充電寶,最近以這種話題又出圈了。

事件的主人公王亮就職于北京一家互聯網公司,因工作原因需經常拜訪客戶,使用共享充電寶的頻率極高。臨近年關,王亮在計算共享充電寶年度消費報告時發現,自己一年在共享充電寶上的花費竟高達1200元。

圖源:王亮朋友圈

據王亮朋友圈發布的內容來看,這1200元的支出包括使用美團、怪獸充電、街電、來電等平台的充電費用。其中美團充電寶支出占比70%,且因兩次忘記歸還充電寶,被頂格扣費99元。

一年千元支出的個體案例背後,近幾年共享充電寶價格不斷上漲已經成爲普遍現象。2017年時,共享充電寶的收費標准還是1元/小時,而如今多在4元/小時,甚至部分品牌已經達到6元/小時,收費在5年多時間翻了數倍。

從當初的“救命稻草”到如今的“錢包刺客”,短短幾年時間,共享充電寶行業到底經曆了什麽?爲何價格會不斷上漲?

“我被共享充電寶逼瘋了”

“我快被共享充電寶給逼瘋了。”

安徽合肥的消費者趙娜告訴價值星球。今年大年初三,趙娜和閨蜜相約逛街,因出發前忘記給手機充電,當手機電量只有5%時只能租借某品牌的共享充電寶。

但她在使用過程發現,一方面共享充電寶充電速度極慢,1個小時最多只充進30%的電,讓人懷疑是否故意減慢充電速度,進而增加使用時長,向用戶收取更多費用。

另一方面是歸還充電寶時地圖漏洞百出,按照地圖指引前往卻顯示沒有該品牌機器,而有的地方雖有品牌機器,但卻因卡槽全滿,無法歸還。當天,趙娜前前後後找了4個地方,花費2個小時,才最終成功歸還了充電寶。尋找過程中,共享充電寶一直保持計費,這讓她覺得很不合理。

事實上,消費者對共享充電寶的吐槽並非個案。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搜索共享充電寶後,相關投訴高達2萬多條,且這些投訴集中在無法聯系客服導致難以歸還、惡意扣費、歸還後仍在扣費、隱性收費等問題上。

更有消費者投訴稱,使用某品牌的共享充電寶2小時被扣費60元,1.5小時被扣費75元。

圖源:黑貓投訴

中消協公布的2023年消費維權輿情熱點中,共享充電寶“好借難還”也位列其中。Fastdata極數數據顯示,歸還困難、計費不合理及價格高,是影響共享充電寶用戶滿意度的三大因素。

圖源:Fastdata極數

不僅如此,曾被視爲“剛需應急”的共享充電寶,也在被更多其他充電方式取代。不僅越來越多用戶出門會主動帶上充電設備,傳統油車通過簡單改裝可搭載USB/Type-C接口,當前新能源汽車也逐漸將USB/Type-C接口做成標配,並在前後排位置上搭載更多接口,進而解決車主的手機充電焦慮。

圖源:懂車帝

此外,過去幾年,智能手機通過如超級閃充、綜合性能優化、大容量電池等方式,本身的續航能力也在不斷提升。

圖源:CounterPoint

多方因素共同影響下,用戶使用共享充電寶的頻率和人數均在下降,這不僅影響著共享充電寶平台的共享充電收入,也對其他版塊收入構成沖擊。

圍繞To C端的互聯網平台,本質上做的就是DAU+切割用戶使用時長的生意。不管是怪獸充電的廣告收入、後續拓展的賣酒、賣口罩業務,還是哈啰單車先後上線的遊戲、社交、相親、寵物等衆多業務,本質上都是最大程度利用平台流量進行變現。

用戶使用數量和頻率減少,意味著平台DAU+用戶使用時長下滑,平台流量自然受到影響。這就不難解釋,爲何不管是怪獸充電的賣酒還是賣口罩業務,都並未在市場激起太大水花,而這也是共享平台難以構建出第二增長曲線的原因所在。

用戶流量下滑的同時,共享充電企業還需承擔高額的運營成本和設備折舊成本。杭州市消保委相關負責人曾透露,充電寶的充電槍在500次充電後,存在20%到30%的損耗。若考慮到充電、使用、環境等因素、使用壽命將會大幅縮短。

怪獸充電此前披露的財報信息也顯示,2019年至2021年期間,企業移動電源的折舊成本占各年度移動設備充電服務和移動電源銷售收入的7.6%、10%和8.8%。爲對沖設備折舊和運維成本,共享充電寶企業只能選擇提價。

這樣的現象不僅發生在共享充電寶領域,哈啰單車對此前漲價給出的解釋也極爲相似:運維和折舊等成本增加是漲價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團當年在上調騎行卡價格的公告中也表示,漲價的原因是“硬件和運維成本的增加”。

但從本質上來看,以共享充電寶爲代表的共享經濟,主要依賴于互聯網平台和技術,共享經濟在互聯網中建立平台,讓各利益主體在平台上進行平等地經濟交往,平台上的用戶越多,所産生的經濟效應就會越大。

無法實現用戶規模下,共享充電企業或深陷虧損泥潭,或通過裁員降本增效,或關停業務。如怪獸充電財報顯示,其2021年和2022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25億元和-7.11億元。

美團在2020年4月時,曾成立2000多人的共享充電寶運維團隊。但2021年7月,美團充電寶負責人高程離職,共享充電寶業務線BD則被分配到美團優選。2022年美團營收約爲2200億元,但包括共享單車、充電寶業務等所在的“新業務”板塊經營虧損卻高達284億元。

面對上述困境,共享充電寶企業只能把漲價當成“全村的希望”。但漲價也很容易讓共享充電寶企業陷入用戶使用欠佳、紛紛遠離“錢包刺客”→平台共享充電收入下滑、DAU+用戶使用時長下滑→平台虧損加劇、繼續漲價的惡性循環中。

共享充電寶,也是商超“打工人”

爲獲取更多用戶,滿足用戶的充電剛需,進而帶動平台營收增長,共享充電寶企業需鋪設更多點位。換言之,共享充電寶的競爭本質上就是點位之爭。艾瑞咨詢數據也顯示,共享充電寶的成本結構中,商戶入駐成本占比最高,達到46.8%。

雖說共享充電寶曆經幾輪行業洗牌,競爭格局趨于穩定,但商業模式的同質化,決定了這種競爭格局很容易被打破。基于此,共享充電寶企業不得不投入大量資金用以爭奪優質點位。

圖源:Fastdata極數

一是爭奪如電影院、商業街、大型商超等人流量相對較大的位置。在這些區域,共享充電寶企業不僅要承擔較高的入場費,還需和終端商戶進行分成。據相關媒體報道,2021年9月,爲入駐環球影城,小電、街電、怪獸充電等多家共享充電寶企業曾參與競標,最終由怪獸充電以700萬元入場費成爲北京環球影城首家共享充電寶合作夥伴。

重金爭奪優質點位下,共享充電企業的進場費用水漲船高。如當年小電科技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其進場費比例從2018年的1%增加到2020年的16.3%。怪獸充電的進場費支出也從2019年的1.06億元增至2020年的3.8億元,同比暴漲260%。換言之,共享充電寶可以說是大型商超妥妥的“打工人”。

二是對于沿街服裝店、夫妻超市、餐飲店來說,共享充電寶企業也需承擔較高的分成比例。

安徽省阜陽市某餐飲店老板張威告訴價值星球,去年國慶前後,有共享充電寶企業與自己合作時,給到的分成比例是5:5,但他並沒有答應。原因是一來2020年到2023年這三年特殊情況下,門店沒有賺到什麽錢;二來2023年因餐飲行業大量小白瘋狂入局,店鋪租金價格暴漲;三來自己的餐飲店並不缺客流,有無提供共享充電寶對獲客並沒有什麽影響。“餐飲收銀台放誰家的充電寶都是放,當然是誰跟給的分成比例高,我放誰家的。”雙方陷入僵局下,最後這家充電寶企業的區域經理也只能按照3:7的分成比例與張威進行合作。

三是共享充電寶企業通過代理商模式拓展更多點位,減少企業運營壓力,雖然該模式免去了高額入場費,但共享充電寶企業卻需支付給代理商高達75%至90%的傭金。

同時,某共享充電寶企業代理商李強告訴價值星球,由于存在直營點位和代理商點位的差異,並面對業內競爭,共享充電寶實際並沒有統一的定價,代理商可以進行隨意調整。

“但2020年到2022年這三年,線下市場的情況是我們也都沒有賺到什麽錢。所以2023年,自然要通過漲價、自定價等方式賺錢。”李強說。

這些情況都讓共享充電寶企業盈利變得更加困難。如上文所述,共享平台遲遲無法探索第二營收增長曲線,面臨著嚴重的營收單一問題。

以怪獸充電2023年三季度財報爲例,其移動設備充電收入爲24.04億元,占總營收的97.2%,廣告和銷售充電寶收入累計占比也只有2.77%。面對合作方高額的分成,共享充電寶企業只能通過提價,才能帶動營收增長。

共享經濟,只不過是個資本生意

當年共享充電寶價格相對較低的背後,本質上也是沿用互聯網企業燒錢換用戶、換市場份額的玩法。

2017年前後,互聯網流量紅利逐漸退散,獲客成本增加,很難再造一個超級APP或小程序,但線下流量卻仍有太多可深入挖掘之處。以共享充電寶爲場景,將線下相對割裂、分散的流量聚合,形成線下線上流量閉環,挖掘用戶更深層的價值,進而探索出更多盈利方式。這也是爲何美團深知共享充電寶業務短期內難以盈利,卻始終沒有放棄的原因。

但從2017年至今,曾經備受資本追捧的“共享經濟”卻不斷受挫。頂著“共享充電寶第一股”的怪獸充電,其股價從上市初的9.49美元/股一路暴跌至如今的0.5美元/股,而從共享單車到共享雨傘,再共享汽車、共享電動車等多種共享模式平台的暴雷、關停,均讓資本市場意識到,共享經濟若想真正跑通,還需長期探索。

圖源:雪球

與此同時,互聯網流量徹底見頂,企業紛紛追求降本增效,行業估值也從營收驅動增長逐漸轉變爲營收、利潤驅動增長。不僅如此,2023年內外部市場環境的改變,也讓資本市場面臨著融資難、退出難的現實困境。

如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23年VC/PE投資案例數量8534起,同比下降12%,投資案例規模1675億美元,同比增加8%。市場寒冬疊加監管趨嚴,資本出手愈發謹慎。與此同時,資本也紛紛將目光轉向如新能源、硬科技等具有長期主義的賽道。

圖源:CVSource投中數據

種種現實壓力下,共享充電寶企業面臨資本退出或業務被砍壓力。一旦資本撤退或母公司不再“輸血”,就不得不面對企業現金流嚴重吃緊的狀況。基于此,共享充電寶只能通過漲價盡快跑通盈利模型,向資本市場或背後母公司講述“全新”的共享充電寶故事,進而減輕壓力。

但漲價所引發的亂象,以及用戶不滿情緒加劇,又是否意味著共享充電寶真的命不久矣?

其實不然,艾瑞咨詢《2023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共享充電寶行業市場規模在2023年增至168億,並將于2028年超過700億規模。

只是在市場規模迎來真正擴容前,如何探索更豐富的營收模式、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實現價格與服務體驗的平衡,仍然需要充電寶企業不斷進行思考與探索。

*本文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爲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0 阅读:3

價值星球Planet

簡介:從全球化視角,帶你進入不一樣的商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