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曹縣再次爆紅,靠漢服造出自己的「義烏」

節點財經 2024-03-20 22:57:48

文 / 零度

“曹縣”被網友戲稱爲“宇宙中心”,在漢服、馬面裙的帶動下,曹縣抓住了古風服飾的風口,再次火了。

早在2021年,這個有著175萬人口的魯西南縣城,因爲一次網紅喊麥而走紅。在網友們“北上廣曹”狂歡式的玩梗中,曹縣被描繪成擁有高樓大廈、宇宙飛船的賽博高科技城市和“宇宙中心”。

而距離北京600公裏外的小縣城,在今年春節又一次引發關注,這一次,不是網紅梗,催動曹縣走到台前的,使是其極具特色和流量的産業——馬面裙。

據央視財經報道,僅今年的前兩個月,曹縣的馬面裙銷售額就接近5.5億元。一些商家透露,壓根不用打廣告,訂單就像雪花般飛來。還有人稱,自己把馬面裙賣到國外,一個月就賺了25萬。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從貧困縣到“宇宙中心”,再到服飾産業集群發展,這一次,曹縣抓住了時代賦予的機會,乘著電商東風,成爲全國馬面裙之都。

01 轉變和崛起,從貧困縣到産業縣

提到山東曹縣,這個坐落于山東省西南部的小縣城,總人口175萬,是山東人口第一大縣,也是山東勞動力資源第一大縣。

因爲當地經濟落後,曹縣的適齡勞動力紛紛出走打工,一項數據顯示,每500到600名適齡勞動力中,在家閑著的只有4到5人,打工是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如果用一個詞形容十年前的曹縣,那就是“三多”:光棍多、老人多、留守兒童多。

2009年,電商的機遇吹到曹縣。一個廣爲流傳的故事是,曹縣大集鎮丁樓村村民任慶生、周愛華夫婦在淘寶開店,點燃了大集鎮電商發展的星星之火。回到1992年,21歲的任慶生開始幫村裏的商戶銷售影樓服,他背著蛇皮袋,輾轉全國各地兜售。但生意不好,他選擇回鄉當了電工。2009年9月,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他和妻子在朋友的鼓勵下,花了1400元買下一台二手組裝電腦,打算開網店賣影樓服和演出服。

直到半年後,任慶生才迎來自己的第一位客戶。廣東一位老師找到任慶生的網店,給他發來一套兒童演出服的照片,問他是否能做。任慶生一口答應。對方于是訂了40多套,每套60元。任慶生和妻子立即購買布料,在家自己制作。刨去材料、快遞成本,這一單,任慶生賺了2000多元。2010年,任慶生通過網店賺了6000多元,相當于種地兩三年的收入。

“叮咚一響,黃金萬兩”。

任慶生的事迹迅速傳開,越來越多的人跟著開起了網店,在線銷售演出服。“剛開始大家都不知道怎麽操作,只能一個帶一個、一家幫一家,就這麽開起來了。”任慶生曾對媒體表示。

此後幾年,依靠電商的發展,當地的線上服裝生意像滾雪球一樣,越做越大。此後,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台的直播賣貨的火爆,更是讓他們將服裝的陣地從淘寶、天貓等平台擴展到拼多多、京東等平台。

圖片來源:海報視頻

而也就在此時,伴隨國潮興起,大集鎮的電商服飾企業抓住這個風口,開始發力漢服“賽道”,從演出服轉型做平價漢服。

如今的曹縣,將漢服制作擴大爲産業鏈集群,已形成集原創研發、設計制作、裁剪打版、繡花印花、輔料輔具、展演展示、網絡營銷等于一體、完整的産業鏈。

02 打造産業集群,每3件漢服,就有一件來自曹縣

曹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數據顯示,春節期間,該縣以馬面裙爲主的龍年拜年服飾銷售額超過3億元。曹縣再次走紅並非偶然。從演出服,到漢服,再到馬面裙,曹縣似乎抓住了每一次蛻變的機會。

擁有18000多家網店的曹縣大集鎮,藏著中國最密集的漢服制作工廠。起初,大集鎮是以演出服爲鎮上的主要外銷産品。隨著國人越來越重視中國的傳統文化,漢服愛好者們逐漸從小圈子走出,成爲社會主流文化的組成部分,漢服這個市場越來越大,而且日漸火爆。

從布料生産,成衣制作,網店銷售再到快遞分布,曹縣的漢服産業鏈已經非常成熟。關于曹縣漢服,一組最新數據頗爲亮眼:去年1月-9月份曹縣漢服銷售額達55.31億元,同比增長45.22%,創曆史新高,曹縣生産的漢服占全國漢服市場四成份額。

曹縣之所以能在北方小城的區位上,實現漢服産業的崛起,與數十年來曹縣演出服産業發展不無關系。早年間,曹縣以家庭爲單元,形成了精細完備的市場分工。大集鎮、安蔡樓鎮及周邊鄉鎮方圓5公裏內,集聚了從制版、布料、裁剪,到印花、縫制、成衣等所有配套。

産業集聚鄉鎮,成就曹縣漢服成本低、出貨快優勢。此後,工業化的發展,讓曹縣漢服生産開始品牌化。他們發掘自己隊伍中有才華的裁縫、設計師,同時也與外面的設計師合作,研究各個朝代漢服的形制要求,在配色、刺繡圖案乃至生産工藝方面力求精細、創新。

最終,曹縣的漢服帝國逐漸形成。曹縣擁有漢服産業鏈商家2000多家,消費者每買3件原創漢服,就有一件來自于曹縣。

在以家庭爲單位自發創業之余,曹縣政府也不斷放大這一産業優勢。

據了解,曹縣政府投資百億元在大集鎮建設漢服産業園,鼓勵企業打造自主品牌,引導漢服産業聚集壯大。爲避免同質化競爭,曹縣成立漢服協會,幫助漢服制造企業與設計機構、高等院校等建立合作機制,形成多元化發展路徑。

面對新興産業對知識産權的旺盛需求,當地有關部門還成立中國曹縣(演出服飾和林産品)知識産權快速維權中心,將專利申請辦理時間從傳統的180天縮短至10天。

在各方合力之下,曹縣從貧困縣,一躍成爲全國漢服基地。

03 爲什麽是曹縣?

2023年12月,曹縣馬面裙開始“火”起來,至今熱度不減,全國各地的訂單源源不斷。

曹縣的馬面裙生産商,剛剛度過最繁忙的春節。3月9日,據央視財經報道,今年前2個月,當地馬面裙銷售額接近5.5億元。

曹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數據顯示,僅今年春節期間,該縣以馬面裙爲主的龍年拜年服飾銷售額超過3億元。該中心主任張龍飛介紹了馬面裙走紅的過程:2022年7月,國際知名品牌迪奧發布一款售價折合人民幣2.9萬元的中長半身裙,因其外形酷似馬面裙,有網友指出該款産品設計疑似抄襲馬面裙。此事在短時間內引發大量關注,馬面裙也走進公衆視野。

繼馬面裙成“新春戰袍”並熱賣3個億後,“400名大學生回曹縣小鎮賣馬面裙”再次登上熱搜。曹縣,這個近年來頻繁進入大家視野的山東小縣城,如今正與漢服進行深度綁定。

圖片來源:海報視頻

在曹縣的城中心,常常可以看到“返鄉置業”的房地産廣告。曹縣電子商務服務中心主任張龍飛介紹,2023年,曹縣漢服産業帶動就業人數達10多萬人,銷售額達70億元。目前,曹縣共有漢服企業2282家,原創漢服加工企業2053家。

適齡勞動力不再背井離鄉,反而抓住機會,在曹縣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馬面裙的走紅有些突然,但對曹縣來說,這種成功絕非偶然。

憑借著紡織業底子、精細化分工、産業結構的完善,曹縣得以抓住馬面裙的商機,再一次實現飛躍。時至今日,曹縣共有19個淘寶鎮、168個淘寶村,成爲僅次于義烏的全國第二大農村淘寶産業集群。

數據顯示,全縣彙聚電商企業商戶5000余家、網店6萬余家,帶動35萬人創業就業。其中,大集鎮下轄的32個行政村全部被評爲淘寶村,全鎮4.7萬人中80%從事演出服飾加工及上下遊行業,全鎮電商年産值近70億元。在全國電商市場,近70%的表演服飾和30%的漢服産自這裏,大集鎮成爲名副其實的“中國漢服生産基地”。

從山東縣城,到“宇宙中心”,這一次,推動曹縣登上熱搜的不再是互聯網熱梗,更是“全國漢服基地”的堅實産業格局。

注*封面來源:海報新聞

0 阅读:8

節點財經

簡介:專注價值發掘,聚焦增長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