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米莉評《去有風的地方》:華策多年“精制生産”的又一力作

文旅頭條新聞 2024-05-19 23:55:33

5月13日,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研討會在北京舉行。國內影視專家、學者以劇話産業,解密中國溫暖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標杆的流量密碼,深入探討如何運用影視文藝作品盤活資源經濟,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研討會上,北京市廣播影視協會理事長李米莉表示,《去有風的地方》是華策多年堅持“精制生産”創作的又一個成功案例,出品方華策影視極好的履行了企業的社會責任。

李米莉表示,自己看過多部華策精制劇作,而《去有風的地方》很好的體現了華策“精制”的精髓。

首先,《去有風的地方》“精制”的定位,它起于細致和深層次的考慮。“現在的年輕人尤其Z世代群體不喜歡生硬說教的表達方式,只有把握住他們內心深處的情感點和價值曲線,能夠用觸動感動治愈的方式講述,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李米莉說,“即便像我,作爲退休人員,也不喜歡生硬,我們希望看到用情感來打動觀衆這樣的好作品。”因此,在她看來創作方是經過細致和深層次的考慮的,是經過大量的到現實去尋找題材。“精制”是這部劇的頂層設計,也體現了創作規律:題材來自于生活,因此有了鄉村振興的內核立意;青春的價值、回歸田園溫暖治愈的故事情節、傳統文化韻味的和美表達、村落美景美食的恰當體現,都將時代的號召和內核立意融彙在一起,把雲南想給的和觀衆想要的進行了有效鏈接。

其次,是作品作品將理想和現實結合,進行了藝術化的表達。觀衆爲什麽要跟著電視劇去旅行?值得大家思考。在她看來,只有特別打動人心的作品,讓觀衆沉浸其中,感受到電視劇的藝術魅力,才使得無數青年男女啓程,並抵達大理。

《去有風的地方》從充滿詩意的劇名,到創作團隊將深層次的思考融入流暢的敘事,再經過劇情將鮮明的地域特色、風土人情進行了很好的展示,因此,當觀衆到有風小院打卡之前,其實已經在劇中找到了對應的自己,完成了精神療愈,以至于來到小院的時候,把個人心中千姿百態的“風”,統一爲對美食美景的尋覓,實現了心境歸屬和飽覽風光的雙重目標。

在李米莉看來,劇情處理很巧妙,很好地展示了雲品魅力。隨著該劇熱播,不少觀衆被當地美食、美物所吸引。也讓“雲花”“雲果”“雲茶”“雲咖”等雲品備受關注,爲“雲品出滇”“雲品出海”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

另外,在“非遺”方面,李米莉看來,劇中“非遺傳承人”的出現,首先是給觀衆帶來了好奇,而《去有風的地方》很好的將這種好奇,最後轉化成了“來到大理的遊客”,當看過劇的這部分遊客來到大理之後,有一種自發的願望,想要去電視劇之外,去對自己的好奇進行一次實地的“買單”。劇中這些細節的體現,非常到位和流暢。

此外,出品方的“精制”帶來了品牌效應,爲文化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賦能。李米莉表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是電視劇界的奮鬥目標,華策已經在這個賽道上遵循30多年,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奮鬥,“有一種電視叫華策出品”的品牌效應,成爲了觀衆追劇的首選,以及地方政府與文化結合的首選。最後,李米莉表示,希望華策繼續保持精制的狀態,制作出有品質的電視劇,呈現有品質的生活,讓觀衆憧憬有品質的遠方。

文旅頭條融媒體記者 楊振 整理

文旅頭條 圖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責編 王楚雲

校對 馬寅瑞

審核 李元

終審 古文麗

0 阅读:131

文旅頭條新聞

簡介:一手掌握文旅大事,全新全藝爲文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