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再說“杭州是美食荒漠”只能證明他無知,這些江南菜你嘗過幾樣?

阿陸 2024-05-09 16:45:55

挺煩網絡上“杭州是美食荒漠”這種論調的,因爲每個地方,每座城市,幾乎都有其“土生土長”的風味小吃,至于美不美味,往往因人而異,口味差異還在其次,更多時候是受心情影響,和跟誰一起吃,在哪吃,什麽時候吃都脫不開幹系。比如最近我剛去打卡過的花房私廚(柳浪聞莺店),品嘗了一部分主打的江南菜式,味道就相當不錯。大概在美食圈裏小有名氣的緣故,我在餐廳隨手拍的時候,甚至還碰到一桌專程從西安過來饕餮的食客。

話不多說,直接“上菜”,因爲數量確實有點多,就“隨便”傳一部分自己喜歡的吧。

首推大塘瓷杯裝的“雞汁千張包”,其實這道菜很家常,小時候在一些菜場或者食堂都有售賣,制作工序並不複雜,有的家庭自己也會做(有點類似包春卷,只是無需油炸,表皮換成了千張,內餡則以肉糜爲主)。不知道什麽原因,當網絡在討論蔥包燴,鄙視酸菜魚,藐視叫化雞的時候,它卻始終保持著不溫不火無人褒無人貶的狀態。可能是帶點兒時的味道吧,在諸多佳肴之間,先對它“情有獨鍾”。

第二道有點像東坡肉,但黑了好幾度,其實它叫“蘇小妹紅燒豬肉”,和前者的做法並不相同,多出先炸再瀝油的工序。當然,僅從外觀上看,我這天碰到的應該是非完美作品,估計是糖下得早了,火候有點過就帶點焦黑色,本來應該也是晶瑩剔透紅如瑪瑙的模樣吧。同樣是肥而不膩的甜口,喜歡吃東坡肉的朋友肯定不會失望。

第三道,初看以爲三黃雞或白切雞,正疑惑是否該有蘸料,卻及時被揭秘,原來它是“古法蝦油露嫩雞”,菜如其名,肉質果然鮮嫩且更加入味。

第四道“當家鹹件兒三拼”,我個人以爲是杭州最具北方特色的菜式,食材主要以臘腸臘肉和鹹肉爲主,主打的就是一個“腌貨”大雜燴,在餐廳大廚的精心擺盤下,看幾眼就讓人不自覺得咽口水。

一桌子菜,絕大多數都貼合也能代表杭州本地人的口味,像老杭州特色卷雞、老杭幫醬爆田雞、椒鹽香酥桂魚粒、黃湯雙椒炖肚條、金銀蹄炖老鼈、香炸江南糯年糕等等等等,我就不逐一介紹了,感興趣的可以按個人喜好選擇或讓店員推薦,餐標每人100基本上能吃得不錯了。(圖文作者:阿陸,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請多多留言,歡迎指正、評論、點贊和關注,非本人允許不得轉載。需要照片視頻素材可約,謝謝。)

小秘密:餐廳老板娘的動手能力極強,據說這種現烤現吃的燒餅就是她發明的,同樣是豬油起酥,在覆上一層白芝麻後,和我們平時吃的蔥油餅比起來,外脆裏嫩,要可口很多。

而桌上的楊枝甘露、話梅蘇打水等冷熱飲品,也俱是出自她手。對于我來說,兩種冰鎮飲品的風味都恰到好處,必需豎大拇指。

不過,最後要重申一點,傳統江南菜裏很少有超鹹超辣之類的重口味(超甜除外哦),如果外地朋友來杭州,在這方面有需求的最好提前跟老板或者後廚打招呼。像“酸菜魚”這種差不多被傳成黑暗料理的西湖名菜,其實我個人覺得並不難吃,只要把魚的土腥味兒壓掉,也就只剩下刺多的毛病了,何況現在好像有些地方還可以挑鲈魚當食材。所以我有點懷疑,喜歡酸甜口的人是不是都不上網的,把這挺好的一個杭州“招牌菜”,硬生生養成了反向營銷的經典。

餐廳的位置就在柳浪聞莺景點大門口的旁邊,相隔十幾米就是入口,建議是打車或者綠色出行(南山路西湖邊的停車位都很難“搶”的),如果乘坐地鐵,可以至“吳山廣場”站下,然後沿河坊街往西湖方向走400多米即達。其實到這裏吃飯,乘公交車反而更方便,4路 ; 12路 ; 12路區間 ; 31路 ; 42路 ; 102路 ; 102路[工作日日間] ; 102路[工作日夜間/雙休日節假日] ; 510路 ; 1314路 ; 大紅豆數字旅遊專線 ; 西湖內環線或者西湖外環線,到“清波門”站下車,再走100來米即達。

0 阅读: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