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衛戰8天就失敗,15萬國軍大潰敗真相是什麽?

年代的回憶 2024-05-20 20:53:38

南京保衛戰,指的是日本侵華戰爭時進攻南京,國民黨守軍與日軍展開的戰爭。

1937年,集結了15萬大軍拱衛的南京城,從1937年12月5日至12月13日,短短8天時間,就在日寇的強攻下土崩瓦解,隨後日寇進城,對30萬中國軍民展開滅絕人寰的大屠殺。

每次看到南京大屠殺,看到那麽多無辜平民慘死在日本侵略者的手下,看到那麽多士兵和軍官被槍殺,我們總會升起一個疑問:爲什麽南京會被輕易的攻占?只用了8天時間,南京保衛戰就宣告失敗,這當中到底有什麽隱情?裏面的原因到底是什麽?

首先是當時的國內環境:在1937年7月中日開戰以來,日本就叫囂“三個月滅亡中國”,國民黨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念想,到11月中旬,日本才占領上海。占領不足數日,日本便從太湖南北同時西進,意圖攻占南京,滅亡中國。

當時國民黨政府雖然粉碎了日本“三月滅亡中國”的軍事行動,但深知自己與地方的實力相去甚遠,因此做了兩個方面的軍事准備:一是遷都重慶表示抗戰到底,二是制定南京保衛戰的作戰計劃。但在是否放棄南京這座城市方面,南京政府內部意見並不統一,多數將領表示爲了長久抗戰大局應該放棄南京,但出于各方面(主要是外交方面)的考慮,蔣介石主張短時間應該固守南京,根據國際勢力的幹預以及戰局的實際變化再慢慢放棄南京。

國民政府內部的意見不一致,造成南京保衛戰的作戰計劃遲遲未定,然而,日本侵略者可不等待你國民政府統一意見來抵抗,日本侵略者來勢洶洶,上海沒有被迅速占領的戰果讓日本侵略者調整了自己的作戰方針,爲達到速戰速決的戰略目的,殲滅戰遂成爲日軍迂回包圍南京的主要作戰目標之一。

所謂“殲滅戰”,就是利用先進的武器設備摧毀中國軍隊,對俘虜的中國軍人全部殺光,日本侵略者希望通過對南京的屠殺摧毀中國軍民的抵抗意志。

蔣介石顯然對此預估不足。

在政府內意見遲遲不能統一的結果下,蔣介石決定在南京進行短期固守作戰,然而在問到誰來固守南京的時候,在場的將領無一回應,唯獨在政府、軍隊內已沒有實力基礎的唐生智站了出來表示願意擔負此責任。蔣介石立馬就同意讓唐生智擔任守城將領。蔣介石此舉很聰明,一來找到了人支持自己的作戰意見,二來在失敗來臨的時候又可以把黑鍋甩給唐生智。

蔣介石自己在此後也留在南京,實際指揮南京保衛戰,直至12月7日早晨離開南京。可見,蔣介石起初並沒有給予唐生智作爲南京衛戍司令長官的實權。

于是後續的事情你我都知道了:11月24日,唐生智正式組建自己的軍隊司令部,18天後,南京失陷。真正的守城作戰只堅持了兩天,隨即開始撤退。

爲什麽短短8天,南京城就被攻破?

原因有很多,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唐生智對于各部隊狀況了解也非常有限,且在各部隊中高級指揮官中也沒有權威,唐生智無法真正調用軍隊的資源來全心全意的抗戰,把南京失陷的黑鍋讓唐生智一個人背顯然有失公允。而唐生智在指揮南京保衛戰時期,拒絕日軍的誘降,堅決表示固守,其抗敵表現,無可爭辯。

日軍來勢洶洶,南京外圍抵抗紛紛被一掃而空,爲避免南京守軍被敵圍殲,蔣介石于12月11日中午考慮令南京守軍撤退,然而唐生智于當夜在衛戍司令部開會研究後,對形勢估計不足,認爲在12日撤退更好。

此時此刻,日軍已經攻破中華門,大批逃難居民與潰退的散兵擁擠在街道上,城中秩序開始陷于混亂。南京守軍已開始呈動搖態勢。唐生智等臨時決定改在當夜撤退。由此可見,由于唐生智對于戰局判斷失誤,城破前一天才開始下令撤退(而此時最佳撤退時機已過,各部隊聯絡不暢,秩序混亂,指揮系統已經瓦解),從而造成了大批中國軍隊未能成功撤退而滯留南京,最後大部分被日軍屠殺的嚴重後果。

唐生智,是曆史的罪人;南京保衛戰,即使敗,也應該是慘烈的敗,但最終,卻成了一場屈辱的,被日寇爲所欲爲的大屠殺。

0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