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廢太子胤礽先後兩次被廢?曆史上胤礽又是怎麽樣的人?

聞學天史 2024-03-05 22:36:22

曆史上太子胤礽文武雙全,善于理政,若不是胤礽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康熙也絕不會如此決絕地放棄胤礽!

太子胤礽身份高貴,康熙與發妻赫舍裏氏所生,是清朝曆史上唯一、也是最後一位公開設立的皇太子,本應有著大好前程的他,卻因爲自己處事不當,荒誕不羁,最終被廢而圈禁的命運。

對胤礽的培養,康熙可謂是費盡苦心

康熙四年,鳌拜權勢威震朝野,橫行霸道,無視君王,孝莊爲了拉攏當時的首輔大臣索尼對付鳌拜,在孝莊太後主持下,索尼孫女赫舍裏氏嫁給了康熙爲皇後。

而赫舍裏氏家族並沒有辜負孝莊太後的期望,索額圖爲康熙出謀劃策“擒拿鳌拜”,立下大功,使其家族在朝堂上地位和名望更爲顯赫。

康熙十三年,赫舍裏皇後因難産,生下胤礽便去世了。康熙爲了感念結發妻子,同時也爲了表彰赫其家族的功績,于是將不足兩歲的胤礽冊封爲皇太子。

在此之前,赫舍裏氏與康熙還有一個孩子,是康熙嫡長子承祜,即胤礽哥哥,不過出生不久早夭,所以胤礽就此成爲了康熙唯一一位嫡子。

康熙對每個兒子的教育很重視,尤其是嫡子胤礽,希望他能夠成爲一個合格的君王,康熙不僅是親力親爲,並且還參與胤礽的整個培養過程之中,可以說,康熙爲了胤礽費盡苦心。

首先,爲了胤礽能健康成長,康熙讓榮妃馬佳氏撫養胤礽。

馬佳氏育有五男一女,其中三男早夭,只有胤祉和固倫榮憲公主長大成人,但也足見其受寵程度。

馬佳氏爲人低調,她的這一對兒女,絕對稱得上出類拔萃的。三阿哥胤祉不僅通古博今、精通騎射,典型的學究派。而固倫榮憲公主爲大清朝與蒙古之間關系,遠嫁漠北蒙古劄薩克多汗部做出巨大犧牲和貢獻,因此受到康熙和雍正兩朝的推崇。

可見,康熙讓馬佳氏撫養胤礽,是“慧眼識人”,康熙不僅讓馬佳氏撫養胤礽,還將馬佳氏剛生不久的三阿哥胤祉送宮外官員撫養,原因是希望讓胤礽得到更多的關愛。

其次,康熙爲了培養胤礽,先後爲胤礽請幾位名聲顯赫的老師。

有張英、李光地、熊賜履、湯斌,他們不僅名聲顯赫,學識卓越,才能出衆,更是皆以清廉著稱。

張英,史家公認的“學者大儒”,是大臣張廷玉的父親,康熙朝時期是漢官的官至最高職級的一位,足可見其能力。

李光地,官至文淵閣大學士,不光政績突出,名聲還顯赫,是著名的理學家。

湯斌,以儒學名揚天下,是著名的理學家。

熊賜履,在程朱理學上頗有造詣,曾出任東閣大學士。

從聘請四位名聲老師,足見康熙皇帝對太子胤礽的教育非常重視,對胤礽的良苦用心。

再次,康熙不僅親自對胤礽輔導,還給其鍛煉的機會。

胤礽從小滿漢文皆通、弓馬騎射都不錯,並且康熙每次出巡,都將胤礽帶在身邊,加以鍛煉和訓導,胤礽五歲隨康熙狩獵,射獲了一鹿五兔,十二歲時讀完四書五經,學問和武備皆出色,頗得康熙的滿意。

在康熙兩次親征噶爾丹期間,更是委以監國重任,年僅22歲的胤礽處理事務上,既細心又穩妥,得到康熙多次誇贊。除處理朝政外,還有胤礽與歐洲傳教人士交往期間,胤礽表現雍容大度,那些自诩爲紳士的歐洲人士都稱贊不已。

而這無疑都是在培養胤礽施政能力和鍛煉,同時提升胤礽的威信,爲胤礽日後登基提前准備和安排。然而,對胤礽的用心良苦,回饋的康熙卻無盡的不滿和失望。

胤礽的乖謬行爲,讓康熙極度不滿

在《雍正王朝》中,要說胤礽因爲自己的無能,導致兩度廢黜,那麽在曆史,胤礽表現更加糟糕,讓康熙盡是失望。

康熙與胤礽之間第一出現裂痕,是在康熙二十九年,康熙親征噶爾丹期間,在途中生病,讓胤礽和老三胤祉前來探望,然而,胤礽似乎對父親病情漠不關心,全然沒傷心之意,讓康熙很傷心,康熙訓斥後,直接把他攆回了北京。

此事讓康熙十分地在意,始終難以釋懷,直到將近二十年,一廢太子的時候,康熙還提過此事。而此事,不僅沒有讓胤礽受到教訓,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經常做一些違法行爲,這些自然就成政敵的把柄。

而這僅僅只是個開始,康熙在此之後發現,胤礽變得更不可理喻。

康熙的成人兒子,個個算是文韬武略,文武雙全,康熙三十七年,康熙首次冊封皇子爵位,不但給成人皇子們建立府第,還讓各自有屬下之人派遣,並讓皇子們參政,形成各自黨羽,因此諸皇子的明爭暗鬥悄然拉開。

所以諸位兄弟與胤礽之間利益矛盾日益加深,諸位兄弟的排擠和毀謗,直接導致胤礽和康熙的關系縫隙越來越大,胤礽也因此變得更加不可理喻,讓康熙愈發反感。

其一,貪婪無度。身爲太子,不僅主動向官員索賄,還違規私自動用大內庫銀。

其二,生活奢靡。康熙一直都很縱容胤礽,胤礽的生活奢靡遠超他老爹康熙,甚至使用東西幾乎都是貴重物品。

其三,越權行事。胤礽行爲越來越惡劣,朝臣們是怨聲載道,胤礽還擅自修改老爹康熙已經批閱的事情,觸犯了皇權威嚴。

康熙四十二年,索額圖因結黨營私,令康熙很不滿,于是,索額圖被囚死牢中。康熙本來想借懲罰索額圖此事,提醒一下胤礽,給他個警醒,而不但沒有,還讓他産生怨恨,使父子之間又多了一層縫隙,這也是引發“一廢皇太子”事件的發生。

胤礽兩度被廢黜之後,就此墮入“深淵”,退出政治舞台。

康熙四十七年,發生幾件事,讓康熙極爲憤怒。熱河秋闱期間,大阿哥胤褆舉報行爲異常,並揭發胤礽黨羽貪贓受賄行爲,表達了強烈抗議,康熙知道後直接遷怒太子胤礽。

緊跟著,隨行的十八阿哥胤祄突然病倒,胤礽再一次的表現滿不在乎,讓康熙想起十多年前他生病之事,康熙斥責胤礽:當年我病床榻,你都沒有關心,當時你年幼無知,並沒有斥責。如今兄弟病重,你也漠不關心,實在是無藥可救。”後來甚至對胤衸的死,胤礽也毫無悲傷之意。

面對康熙的斥責,胤礽並沒有反省自己,反而頂撞。更爲康熙所震怒的是回京途中,康熙發現胤礽夜間在帳篷內窺視,讓康熙瞬間覺得胤礽有有弑君之心,篡逆圖謀,于是康熙以胤礽勾結黨羽爲由,將他太子之位廢黜。

然而,胤礽被廢除後,康熙非常傷感,以至幾天幾夜未合眼,而更令康熙無奈和傷心的是,兒子們對皇位虎視眈眈,造成兄弟阋牆的局面,愈演愈烈。

大阿哥胤褆勾結巫師“魇魅”胤礽,被三阿哥胤祉揭發後,康熙震怒,把大阿哥胤褆永久圈禁。經過此事,康熙認爲胤礽的異常舉動,是被“魇魅”導致的。

到第二年,康熙爲了穩定局面,緩和朝局的動蕩,重新複立了胤礽太子之位,于是二人關系開始漸漸回暖,畢竟康熙不想自己耗費半生的心血,全部付諸東流,因此選擇不再追究。

但此後,胤礽依舊是我行我素,繼續貪汙腐敗,還變本加厲拉攏黨羽,直到“會飲結黨案”,再次觸怒康熙,這也是胤礽二度被廢的原因,康熙給他欲加幾條罪:

“暴虐無所不爲,不知忠孝,行事乖戾,不識廉恥,有不可言者。”說胤礽之行爲,是因“狂疾”引起。

胤礽雖然有惡劣行爲,但此前善于理政,能力是得到康熙肯定的,康熙念他治國有建樹,在诏書中還強調他“學問材技,具有可觀”。

但實際上,康熙希望兒子“內襄政本,外領師幹”,但各個兒子們對權力的欲望,超乎他的想象,諸位兒子參政後,各個勢力慢慢形成,鬥爭愈演愈烈,讓胤礽無處可躲,直接威脅到他的太子之位,惶恐至極。胤礽兩次被廢,除了自己不收斂,還有殘酷的政治鬥爭,讓胤礽是無法逃避和控制,連康熙都無能爲力。

曆史上胤礽學識出衆,能力超群,胤礽的兩度被廢,應該跟本人行爲和身份有關。

一來,身份成爲眾矢之,是兄弟們奪嫡的障礙,兄弟們恨不得拉他下水,畢竟一個人防守一群人的攻擊,明槍暗箭,很難做到滴水不漏,太子胤礽不倒,其他兄弟沒機會啊。

二來,“不法祖德,不遵朕訓”,這讓康熙最不能容忍,不可饒恕的。

三來,皇權和胤礽之間的天然矛盾,而胤礽又不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的人,所以導致有觊觎之心的兄弟有機可乘。

胤礽也因此早早退出了政治舞台,被康熙圈禁于鹹安宮,並且失去了自由,直到雍正二年去世。

結語

對于胤礽培養的整個過程,康熙可謂是下一番苦心,甚至耗費半生的心血,少年胤礽學識出衆,能力超拔,康熙對胤礽期望很高,多次以儲君身份監國鍛煉,而胤礽遭到兩度被廢,除了自己荒誕不羁,還有殘酷的政治鬥爭,使皇權和儲君之間天然矛盾,若不是胤礽實在無藥可救,康熙應該不會如此決絕放棄他。

0 阅读: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