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相信有跨越物種的愛情嗎?

愛戀光譜 2024-03-10 18:01:33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秘密進行了一項動物實驗,專家要求一只公海豚和年輕女子實現24小時的同居生活,妄圖讓人和海豚産生溝通。但不久後實驗被迫結束,公海豚和女子只能“分手”,沒想到公海豚卻對女子産生了感情,分開不久後就殉情自殺。

美人魚因愛上人類,最後甘願自我犧牲化作泡沫,而在現實生活中真的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只不過主角不再是美人魚,而是一只海豚,他也做出了與美人魚類似的行爲,爲愛自我毀滅。

在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就做過一個有關于海豚的實驗,由于海豚的大腦跟人類的大腦重量非常相近,發達程度近似于人類,所以也被評爲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于是美國航空航天局和海軍做了這個實驗,教海豚說話。

約翰·李利博士是這項實驗的負責人,他邀請瑪格麗特來負責教會這些海豚說話。瑪格麗特雖然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但在與海豚相處方面有著驚人的天賦。

瑪格麗特加入團隊後就開始鼓勵海豚模仿人類發聲,她一共負責三只海豚,分別叫彼得,帕梅拉和茜茜,只有彼得是雄性海豚。

沒過多久,瑪格麗特就跟三只海豚建立了友誼,她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和海豚們待在一起,不過實驗一直都沒有什麽進展,于是她打算以後全天都跟海豚待在一起,就像母親教孩子一樣,無時無刻地陪在它們身邊,可是之後的事情開始變得不受控制了。

作爲唯一一只沒有接受過聲音訓練的海豚,瑪格麗特幾乎所有的心思都在彼得身上,他們一起睡覺,一起起床,不過每周還是給它一天的時間放回去跟雌性海豚待在一起。瑪格麗特試圖理解彼得的想法,並讓它學著說人類的話,于是它制定了教學計劃。

很快,海豚的聰明就在彼得身上展現出來,不到兩周的時間,彼得就學會了用氣孔發聲,像簡單的hello,hi這種日常用語彼得都能叫出來。

瑪格麗特還教彼得說她的名字,但是m這個字母對于它來說非常困難,經過反複練習後,雖然不太清楚,但彼得真的可以發出這個讀音了。

長時間的相處下,瑪格利特發現彼得越來越不愛學習。相反,它開始對人類的人體構造産生興趣,在沒有課程的時候,他們就在水裏一起玩耍,如果瑪格麗特坐在池邊,彼得就會浮上認真研究瑪格麗特的雙腿。

除此之外,彼得對瑪格麗特表現出了異常且強烈的占有欲,它不僅每天照鏡子吸引瑪格麗特的注意,還會在瑪格麗特打電話的時候大喊大叫,因爲它感覺自己被忽視,于是強烈表達自己的不開心。

時間長了,瑪格麗特發現了一個更棘手的問題,那就是彼得的性沖動,它現在正處于青春期,所以經常會引發性沖動,而且每一次在發情的時候,他就粘著瑪格麗特,在她的膝蓋,腳或者手上摩擦。

工作人員察覺到彼得的性需求後,就會把它帶到另外兩只雌性海豚生活的地方,但是後來它的性沖動越來越頻繁,一直更換生活環境,對實驗會産生不好的影響,而且還會幹擾另外兩只母海豚。

于是瑪格麗特就開始用手幫彼得解決生理需求,可讓她沒想到的是,這種做法讓彼得越來越依賴瑪格麗特,這雖然對于他來說只是給彼得止癢而已。

後來這件事被報紙報道出來,經過輿論的發酵,人們越來越懷疑這個實驗的專業性,到最後工作人員只好強制將彼得和瑪格麗特分開,海豚實驗被迫停止。除此之外,彼得和瑪格麗特的同居生活也隨之結束。

被強行分開的彼得心裏受到了嚴重的傷害,它跟其他兩只雌海豚被關在邁阿密實驗室,這裏沒有陽光,除了不能適應環境之外,彼得還忍受著相思之苦,它的脾氣也越來越差,非常暴躁,不斷地呼喊著瑪格麗特的名字,可是都沒有回應。

最後彼得選擇沉入水底,活活把自己憋死,其實在瑪格麗特的心裏,彼得已經不僅僅是一只海豚了,更像是一位戀人。而她更不是因爲實驗才想跟彼得在一起,而是發自內心地想跟它在一起。而他們的事迹,最終也被拍成了一部紀錄片——《The Girl Who Talked To Dolphins》——“與海豚對話的女孩”。

但抛開所有一切身份後,彼得和瑪格麗特都是被實驗者,也都是實驗的犧牲品,他們無法做出選擇,只能任人擺布,這種實驗並不符合人人道精神。

0 阅读:10

愛戀光譜

簡介:我們致力于爲廣大讀者提供一個溫暖真誠的情感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