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深度解析:大結局爛尾,劇情聯想到了最近的“胖貓”事件

葉秋臣 2024-05-21 15:42:20

文/葉秋臣

刷完《新生》後,有很多話想說,但卻沒想好怎麽說。

如今恰逢“胖貓”事件塵埃落定,似乎就到了最適合寫此文的契機。

熟悉葉秋臣的朋友都知道,我從來都不喜歡蹭熱點,更不是吃這類紅利的人。

之所以用了這個標題,是因爲通過看這部劇,再聯系最近網絡熱議的“胖貓”事件,發現唯有提升個人的辨識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在未知全貌前盡量不要相信任何一方說的話。

若非是當事者本人,普通大衆真的很難得知全部的真相,即便是調查也有觸及不到的領域。

所以我們沒辦法站在任何一個立場上去爲誰講話,唯有從中獲取一些值得借鑒的經驗和道理而已。

申奧導演在《新生》采訪裏也明確說了,記憶是不可靠的,是可被修改的。

通過記憶講出來的話,亦是同理。

每一個被修改的內容,都帶有極強的目的性。

作爲一個局外人,只能希望這個世界上,不要再出現更多的“胖貓”事件了。

接著,我們講回《新生》這部劇本身。

以下涉及劇透,介意者請慎入。

1.關于結局

《新生》確實爛尾了。

主要是邏輯無法自洽,人物走向突然詭異,前後矛盾點實在過多。

劇情是從第7集開始全面畫風突變的,即何珊(周依然飾演)逐個揭穿在場人自述中的謊言和漏洞,視角是以她的認知來拍的,過程中存在美化成分,其實是爲了下面一集內容別太突兀做鋪墊。

接著第8集就講了爲什麽費可(井柏然飾演)從當初那個品學兼優的李澤瑞變成了如今的高級騙子,從他與何珊的相識爲切口,視角是費可+何珊雙角度。

其實我一直懷疑費可與何珊是同夥,但劇裏的證據不多,就沒辦法詳細展開說了。

何珊那句“爲了正確的目的,說了善意的謊言”,怎麽想都覺得是另有用意。

而且她參與此事的態度過于積極,動機很可疑。

在這裏,葉秋臣想提醒一下所有讀者,任何自述內容都不是事實本身,可參考電影《看不見的客人》。

劇中所有受害人在講述過往的時候,都會下意識抹掉對自己不利的部分,隱藏那些自己不堪和龌龊的內容,並刻意放大對自己有利的情況,突出施害者的錯處,來達成旁人的共情和憐憫。

所以,第7集就是在告訴大家,任何自述的內容都別信,不論是誰,哪怕是何珊這個正面角色。

與“胖貓”事件相同,導演也想借此強調,我們不能片面去聽信某個人的供詞,只有證據才是相對可信的。

因此,第8集也並非就是費可的真實經曆,畢竟其中的內情如何,只有他本人最清楚,即便是何珊視角那也是片面的,或是費可向她傳輸的。

對于一個高級騙子來說,這個故事妥妥就是一段洗白的自述而已。

首先,是將與在場人有交集的部分講真話,至少要客觀的情況不能有偏差。

接著,將自己的動機從“邪惡”轉爲“迫不得己”。

細心的觀衆可以發現,在這段騙子自述的故事中,李澤瑞變成費可的每一步,似乎都不是他主動自發去變壞的,比如繼母讓他替考,房東混混逼他給錢,成功將矛盾點轉移至由原生家庭引發的命運不公上。

最後,將只有當事人才知道的部分做一些美化處理。

以費可的段位來看,做到這些太簡單了。

不得不說,井柏然演得確實夠紮心,也成功騙到了觀衆。

那段在餐廳偷偷吃別人剩下的飯菜時真的太虐了,又有多少人能跳出自己的憐憫去客觀和理性分析呢?

這一幕是否真實發生,大家並不知情,但在這段故事裏肯定有人信了。

《新生》整部劇裏,最爛的就是第9集和第10集。

如果說7-8集只是操作層面的稍微失控,但至少還能強行通過立意來解釋清楚,那麽9-10集就是完全崩壞,根本無法與前面的內容放在一個維度上來評價。

最後的畫面,更是直接將一切的故事都盡數歸于何珊的筆下,通過一個“(完)”的細節告訴大家這不過只是小說而已。

大概率是想表達,大結局是爲了某種正確而寫的,實際的故事要自己去腦補和猜測。

所以才有了導演那句——每個觀衆的結局都是不一樣的。

2.關于角色

在何珊沒有修正相關說法之前,費可的騙術是非常高明的。

善于巧妙利用所有夾縫型的時間契機,比如坐飛機途中。

同時,還要觀察獵物最關鍵的人性弱點,比如做生意的怕見官。

做一個高級的老千,最重要就是把每個案子當成不容失敗的項目來做,前期充分收集資料,做好背景調查,迅速獲取不同信息收爲己用,能完全將他人經曆嵌入到自己的話中。

而且記憶力必須要極強,所以有句話說的是,騙子唯有聰明人才能做。

看起來的確很高手。

但在這樣的劇情之下,確實弱化了受害人的智商。

畢竟那裏有一個大老板、一個搞基金並購組的總經理,還有一個公司高層。

他們的所作所爲容易讓大家覺得這是一群警惕度很低的選手,與身份不符。

在這群受害人面前,費可唯一說過的真話大概就是“不想生活陷入一種可預知的狀態裏”,這也許才是他當騙子的原始動機吧。

費可這個角色,從他自己的視角+何珊視角來講,是從有前途的天才淪爲了人人喊打的騙子。

這個假名是在大學論壇起的“fake”音譯而來,何珊對外介紹時徹底將此由假轉真,成爲了李澤瑞冒充大學生的一層保護色。

電視劇安排了這處劇情,是想告訴觀衆何珊就是“費可”的創作者,爲結局裏她寫小說這件事稍微鋪墊一下,不至于大結局時太過突兀。

費可爲了能完美掩飾自己的身份,背熟了與學校相關的一切,任何的對話都可應對自如。

但這段李澤瑞變身費可的自述裏,槽點其實有很多。

繼母竟然讓一個上過電視的明星學霸去替考,而且當初兩個人還結過很深的梁子,這後媽的腦子果然不好使,看來兒子隨母親智商這件事倒是真的,這對母子倆都不算聰明。

而且感覺李澤瑞他爸爸的腦子也不太好,選在自己老婆懷孕的時候出G,生下了年齡差極小的同父異母兩兄弟,最後竟然選了那個相對笨的當第二任妻子。

李澤瑞進大學偷偷學習的設定,想到了電影《三傻大腦寶萊塢》也有類似劇情。他用費可這個身份,除了沒有畢業生的證件,真的什麽都不缺。所有的大學生活都體驗了,所有的課程也都學了,甚至比很多大學生都要珍惜這個學習機會。

這處劇情其實也有一些積極的導向,只要真心想學習,即便沒有上大學,也能通過自身努力學到知識。

前提是,走正途。

同時,這處劇情其實也很諷刺。

因爲費可的經曆告訴我們,這是個只看一紙文書的世界,真實的能力永遠在學曆之外。

不過像費可這種風雲人物,上台能震驚老師的程度,竟然可以在校園裏用假身份僞裝得那麽好,其實並不太合理,也算是一個槽點吧。

何珊,是整個故事的創作者,兼任引導受害人有序發言的主持人工作。

這個角色唯一需要考慮的是她在重述費可的經曆時,應該也有主觀上的美化和醜化,比如對類似情敵的角色就講得相對不堪。

陳樹發(王硯輝飾演)這個角色,專門搞了一個聚會讓大家逐個講真相,讓我想起了《刑事偵緝檔案4》裏面那個患絕症的老頭蓋了一條街給兒子討回公道的戲。

只是他的操作有點迷,都已經抓到費可這個騙子了,萬無一失的事情偏偏不做,專門要讓人介入來破壞自己的計劃,逼著所有受害人一起報仇,降低成功的概率。

這個選擇,仔細想想就很詭異。

你說他是爲了找人分攤罪名吧,或者是想把大家拉到一條船上後續不要相互指證,但又偏偏給他安排了一個得絕症的設定,都走到絕路了還想什麽後路呢。

這樣的情況還不如單獨複仇,畢竟人越多越容易壞事。

難道就是爲了給觀衆呈現這個《新生》的故事,才給這位大老板強行降智的嗎?

程浩(黃覺飾演)與費可之間的關系,其實電視劇拍得相對隱晦了一些,實際上應該就是大家猜測的那種,否則一個基金並購組的總經理,如此人精怎麽會輕信他人,而且他倆的互動特別是一些捏肩的小動作,明顯就是超過兄弟和朋友情意的。

有一個細節最重要,就是程浩在淋浴的時候,費可就習慣性地坐在可以看到透明玻璃的位置,側面說明他倆之間的安全距離。

這個圖,把“住”字去掉就剛好符合真實情況了。

加上登機前程浩看過費可的身份證,以及他倆是去實際開戶過的,所以程浩自始至終都知道費可的真實姓名,畢竟那是真實證件。

因此,程浩從頭到尾都知道費可用了假身份,爲什麽還同意與他一起做老鼠倉呢?

答案不言而喻了。

蘇倩(彭楊飾演)已婚的事情,在第一段故事裏我就猜到了,尤其是單獨給她在家裏的鏡頭時,還有她本身有那麽多房子的設定。

費可接近她,主要是爲了能帶另一個受害人去公司逛一圈,騙取信任。

就像能免費看電影一樣,費可也是通過這個經曆,利用了公司裏大家互相不熟的特點,帶陳樹發去了蘇倩的公司。

其實,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張萱(張藝凡飾演)這個角色講述的自身經曆,在第一階段的故事裏屬于吸引性偏弱的。

如果說前三個案子都屬于高等騙子的級別,那麽第四個案子只能算是低等的渣男級別。

我們確實眼見一個清純的女大學生變成混混交際花,但這個故事破綻百出,尤其是酒店裏那段明顯不符合實際情況。

被下藥後若是真有趁人之危的老金,張萱醒後也不該是毫無察覺的狀態。

爲了把自己的故事講得悲慘可憐,老金的樣子也從高富帥變成了油膩的中年大肚男。

所以張萱的部分,第二個故事相對而言合理些,還能將自己變成費可人生道路上的行騙導師。

另外有個細節暗示,就是張萱選擇整容後,可能是通過一些見不得光的“工作”賺過錢。

其實張萱本身設定的語言騙術也很高,因爲她是在聽完另外三個人的故事後再發揮的,所以故事裏的費可就帶有前三個故事裏的影子。

劉漠(何廖侶勻飾演)這個角色是轉變最突兀的,非常尴尬,強行正義。

最初,我曾經懷疑過他是費可整容後回來,目的是在這群獵物身上再撈一層油水。

劇中其實有些暗示,比如那個不平衡的飲料罐鏡頭。

而且誰會拿著那麽多值錢的東西,幫已經S了的老板辦事啊,要麽自己就是主宰者,要麽是老板還沒徹底完蛋。

所以我早早就猜到他有問題,但大結局中那個突然讓費可說出真相,並堅持秉公辦理的設定,找不到可以立出的根源。

要說他善良?

劉漠到底還是參與了綁架和非法拘禁的,如果不是臥底的話,這真的很難評。

就算有悔改表現,可以功過相抵,也應該在黑底白字的結尾交代一下吧。

總之,很多角色的行爲舉止都禁不起仔細推敲。

3.關于騙術

何珊口中第二階段的故事,有些是比第一階段的內容更合理,比如獵人總是以獵物的形式出現。

因爲這本身也是一種篩選的手段,要知道誰對自己的假身份感興趣,自然會主動尋來,也屬于雙向需求的匹配。

有人嘲笑劇中的受害人,覺得他們太好騙了,智商低才會被這樣的操作給迷惑。

說實在的,就是因爲觀衆站在上帝視角去看待一切,才能冷靜理性去分析種種,若是局中人,沒點運氣的話是肯定要遭殃的。

因爲是人就有弱點,一旦被抓住小辮子,基本上逃不出騙子的魔掌。

爲了能總結所有被騙的情況,我將兩段故事都以真實發生過來處理,只爲了總結方式方法,並非是梳理劇情,特此說明。

如果受害人看待騙子時,僅僅只是期待“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的觀點來期待好運降臨惡人自有天收,那麽大概率自己也是要栽了的。

所以,提高自身的警惕性和辨識能力,才是唯一可選的最優解。

葉秋臣總結了一些劇中提到的騙術,希望大家在看過之後能夠從中受益,遠離生活裏的“費可”們。

其實“我騙了你”這句話,或許也是一種最簡單且巧妙的方式來騙取信任,因爲這句話讓人覺得講話者是個坦誠的性格,至少在某些事情上沒有欺瞞。

程浩在飛機上時,費可也主動說自己看了他的身份證,塑造自己一個老實人的形象。

但對于這種主動承認的“錯誤”,都只是爲了更長遠的利益而已,目的是轉移注意力,同時塑造自己爲人老實的一層底色。

像房子是爸爸名下,車子是媽媽的,自己一無所有等等話術,道理相通。

還有一招是“欲擒故縱”,一般通過感情進入豪門行騙的,都在對方足夠深愛自己之後,毫不避諱地爲了大局和家人可以提出“分手”,原因是不想家人不滿意。

通常另一方都會産生逆反心理,加上與家人本身就存在矛盾,路就越走越偏了。

還有蘇倩那段,以爲愛人欠債有性命之危,但費可卻一直強調讓她不要管。

越不讓,她就越要“共渡難關”。

然而這一切,都在費可預先設定好的局裏面。

處處表現爲受害人著想,實際都是在“放長線釣大魚”,這類人通常看起來都通情達理,可以做到無限換位思考。

比起在外面吃飯,其實家裏下廚更能達到親近的目的,不僅可以秀廚藝,還能秀早有預備的房子和實力。

伴手禮的選擇上,只要外面能花錢買到的,對有錢人而言都不算稀罕。

唯有買不到的,才具有吸引力。

買房子要做出只寫對方名字的姿態和決心,再利用時間空檔全身而退,那個婚前協議也是同理。

做老鼠倉的時候,要首先表示自己沒那麽貪心,下的本小一些,才能勾來程浩的大額資金入場。

接著要說的是“隨機應變”。

畢竟只要是騙局總有錯漏之處,如果被獵物指出一些問題,騙子必須能做到坦然應對。

像陳樹發質疑費可母親的車,以及程浩發現自己的房子被費可私用等等,都被巧妙化解。

若在現實裏發現了這些線頭,千萬別被輕易蒙混過關了,戒心稍重一些也無妨。

如果前面這些操作都沒躲過,騙子就要上重頭戲了,也是抱著一擊即中的心態去玩最後一票,拿到錢就徹底斷聯,永絕後患。

但如果能在最關鍵時刻懸崖勒馬,也能避免更大的損失,只是難度比較大,識別系數更高了。

而且這些騙子通過日積月累的相處,已經手握不少受害者的把柄,所以讓他們也不敢主動去找正途來解決。

程浩有段話,其實結合其他因素來看,基本能夠識別一個騙子,或者至少是不好對付的人。

智商情商都很高,反應也快,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分寸拿捏得都很恰當,談吐得體,品位也很好。

如果真正的身份背景能夠與這些特質匹配上倒是無妨,甚至還可稱作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若是匹配不上,那就要謹慎再謹慎了。

防騙子,真的是太難。

尤其是他們披著一層相當隱蔽的僞裝時,就更難。

但爲了自己能活得安穩點,凡事費心一些總是沒錯的。

還有,如果與人同住,也務必要警惕對方包攬家務活的同時,可以知道你家裏所有的細節。

另外,這部劇還普及了一些官商之間溝通的手段,比如短距離用對講機來說話,可以避免同框出現,也不存在通話記錄,相當隱蔽。

通過第二階段的故事,似乎導演也在傳達一種觀點,就是人在某種程度上來評價皆是騙子,只不過有的膽子大一些,有的則只是說說謊而已。

有人說,希望能引導騙子們走向正途,改邪歸正,這樣被騙的人就少了。

太難了。

貪心不足蛇吞象,在騙子的本性裏本身就存在某種極度無恥和極端偏執的觀念,才能讓他走了現在選的這條路。

若論良心發現,除非遭遇重大變故才有小概率會棄暗投明,否則根本想都不要想,還是讓自己免于被騙才更靠譜。

4.關于演員

井柏然簡直太適合這個角色了,看獵物的眼神完全是天生的。

還沒有黑化之前,眼神裏又透著一股清澈。

如果不是劇集爛尾,實際上還能更出彩。

最近連續看了周依然兩部劇,《新生》和《我的阿勒泰》,加上此前《涉過憤怒的海》,最近她出現的頻率很高。

演技有點不太好評價,屬于天賦很高,但仍有極大進步空間的類型。

黃覺現在似乎駕馭金融高層男的角色很有心得,從《繁花》到《新生》都如此。

我看了一下他的采訪,在語言表達上很聰明,尤其是回答“費可在你家一直睡沙發嗎”的問題時,巧妙回避了比較敏感的內容,用了“我不在的時候”這個前提。

其余人都表現的和預期相同。

年輕女演員們應該再磨磨演技,老戲骨們都很壓場。

5.關于續作

導演說未來會拍《新生2》,應該大概率是個性轉版,以高級女騙子爲主角來拍的劇。

若真是如此,那需要把握的尺度就更微妙了,希望在統籌處理好結局的同時,充分將細節體現出來。

這部劇有挺多我個人很喜歡的設計,比如片頭的拼圖,就是讓觀衆去拼一個自己心中的《新生》衆生相。

最近似乎都流行電影人跨圈來搞電視劇,之前王家衛的《繁花》是,現在申奧的《新生》也是。

總的來說,對于觀衆而言算是一種福利,畢竟質感的確有所提升。

有人說申奧這是開啓了“詐騙宇宙”,將《孤注一擲》和《新生》放在一起看,簡直化身反詐宣傳大使。

他的確很擅長拍千門八將類的題材,若是沒有限制的話,估計可以發揮得更加出色。

看完《新生》後,從劇集體量和風格來衡量確實很“網飛”,這部作品也的確在Netflix上線了,國內這樣做的人不算多,勇氣可嘉。

期待《新生2》,希望能比前作的質量更佳。

文/葉秋臣

———————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葉秋臣)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抄襲必究—歡迎轉發評論—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