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集體退出?全球電動車銷量:寶馬遠超理想,大衆是蔚來3倍

北向財經 2024-05-06 16:57:49

近兩年汽車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網上關于中國電動汽車的新聞也不斷出圈,也至于有些人認爲電動汽車已經是中國的“特産”了。

前段時間很多媒體也在熱炒西方國家集體退出電動車市場的消息,認爲這是一場針對我們的陽謀。

導致部分網友一邊擔憂,一邊也有些沾沾自喜,感覺似乎全球電動汽車我們一家獨大,電動車品牌基本都是Made in China。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真相跟我們的想象其實有很大的不一樣。

造車新勢力全球銷量不盡人意

根據乘聯系會的統計數據,2023年全球電動車的銷量位列前兩名的是比亞迪和特斯拉。

但排在第三位的竟然是寶馬,銷量爲50萬輛,遠遠超過排名第七的理想。

大衆則排名第五位,年銷48.2萬輛,蔚來年銷16.3萬輛,大衆幾乎爲蔚來的3倍。

奔馳的銷量排在第八位,也僅僅比理想少2000輛。

而且沃爾沃和奧迪的年銷量都是20多萬輛,也比蔚來高了近10萬輛。

還有很多傳統燃油車品牌,如現代、起亞、JEEP、福特、豐田等,它們旗下的電動車銷量排名都在前20名,超過了很多國內的造車新勢力。

那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呢?

數據不會撒謊,可見,在全球範圍內並不是僅有中國在推動電動車生産,老牌的汽車強國也在發力。

西方調整電動車發展策略

至于有些媒體認爲西方集體放棄電動車的說法,更是想當然。

這種說法的主要依據是蘋果正式宣布放棄造車計劃,而奔馳和福特等廠家則宣布推遲電動車的全面計劃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這裏面除了蘋果確實是放棄了造車計劃外,其他的汽車品牌並沒有宣布退出這一計劃,只是在推遲延緩全面的電動車計劃。

那爲什麽這些車企要這樣做呢?其實也並不奇怪。

首先,這些燃油車品牌搞電動車本來就是趕鴨子上架,搶占的是他們自己的市場,而目前西方民衆和政府對于電動車計劃的態度沒那麽強硬了,他們自然也就坡下驢了。

當初美國和歐洲爲了碳中和目標,都曾經推出了全面電動車的計劃,比如歐洲就計劃在2035年全面禁售燃油車。

然而新能源整體發展不如預期,而且俄烏戰爭出現讓歐洲對于傳統能源態度有所變化。

由于戰爭影響了歐洲的能源供應,歐洲電價飙升,比如在德國,使用特斯拉超級充電樁,每度電竟然高達人民幣5.24元,而汽油的價格大概是每公裏0.9元人民幣。

而且你還記得今年春節的時候因爲大雪冰凍災害,很多電動車在高速公路上趴窩的事情吧。

因爲高速路上充電樁數量有限,所以電動車充電速度遠遠不及燃油車加油的速度,需要拖車來拖,而且服務區的車位也滿了,所以很多車主被困在電動車上很長時間。

同樣的,歐洲的寒冷天氣也非常多,而且很多國家的道路狀況和充電樁數量還不如我國,所以電動車在滿足歐洲車主出行需求方面還有相當的差距。

而歐美傳統的燃油車行業關系著國內很多産業和就業崗位,再加上電動車對于環保的優勢並沒有當初設想的那麽大,自然政府對于計劃的推進強度就減弱了。

對于這些傳統的燃油車品牌,全球汽車市場總量基本穩定,自己多賣一輛電動車就會少賣一輛燃油車,所以本來他們推動電動車計劃的積極性就是有限的。現在既然國家都推遲了計劃,自己幹嘛不跟著推遲呢?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在電動車方面的供應鏈十分完備,規模優勢強大,歐美如果在這個階段大力推進電動車發展,並沒有太多的勝算。

在電動車的成本構成中,電池占了大頭,而全球7成的電動車電池由中國制造。

除了電池外,很多零配件也大都由中國制造。

出海,合作共贏

當然,盡管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優勢很明顯,但也並不是高枕無憂。

畢竟西方國家在汽車工業方面有很深的底蘊,他們在三電的供應鏈方面確實不如中國,但連奔馳寶馬這些品牌的電動汽車銷量都能超過我們的新勢力,可見在品牌方面還是有很大優勢的,所以一旦他們認真發力電動汽車的話,跟我們仍然有一戰之力。

這方面我們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能自滿。而且對于中國電動汽車行業來說,當務之急就是要抓緊出海,做大海外市場,這不僅是在做強自己,更是在弱化對手。

因爲出海搶的就是西方品牌的燃油車市場,我們能多賣一輛車,未來對方反撲的力度就會小一分。

至于出海的具體策略,還是要講究合作共贏,不僅僅要注重出口,在海外建廠也基本不可避免。

2023年,比亞迪一款車型國內賣13萬,到了歐洲賣到了31萬,比寶馬3系的價格還要高,高出來的部分其實就是歐洲對中國車企加的各種稅。

這種情形和20年前中國的情況很相似,當時奔馳和寶馬在中國也賣得很貴,比德國貴了不止一倍。

原因很簡單,就是當時中國防止國外的産品傾銷,保護本國的汽車工業,不過現在風水輪流轉,輪到歐洲來保護他們的汽車産業了。

比亞迪在歐洲的定價高,出貨量並不大,名爵(MG)才是現在中國在歐洲銷量最高的電動車品牌,有意思的是在歐洲人眼中,名爵是英國品牌。

事實是這個品牌的確原本是英國的,被上汽在2005年收購了,現在是合資車,所以在中國人眼裏,它又是中國品牌。

這個例子說明要做大海外市場,就必須要合作共贏,你要賺人家的錢,就要幫著當地解決就業和稅收問題。

現在很多車企也正在推進這方面的合作,比如小鵬牽手大衆,上汽牽手奧迪,比亞迪牽手奔馳。

寫在最後:

說西方不玩電動車了,其實並不准確,應當是他們在對于當前的技術、市場和政策環境進行綜合評估後做出的策略調整。

電動車對于西方來說是碳中和計劃的一部分,是大勢所趨,長遠來看 仍是他們努力的方向。

中國電動車要抓住曆史發展機遇,鞏固擴大現有的優勢,盡快布局海外,擴大市場份額。

34 阅读:20057
评论列表
  • 孤狼 52
    2024-05-06 19:39

    不管怎麽樣!還是燃油車靠譜

    落葉 回覆:
    電車是未來,只是目前還是燃油車靠譜。
    吉祥幸福 回覆:
    電車是可以有百八千公裏的電池,並且也可以有起燃警報,但是不會一下子就上齊了,得消耗到以前的存量
  • 2024-05-07 14:49

    這文忽略了一個問題,西方國家開放中國車進口試試,保證中國車全球第一,BBA都得面臨倒閉

    雲天下 回覆:
    夜郎自大
    你的爺 回覆:
    用降低關稅嗎?搞得像國內大衆豐田本田都是進口的一樣。國內生産都降價不過比亞迪,更別說國外了。
  • 2024-05-07 07:52

    西方瞞天過海,暗渡陳倉,當你發現人家電車起來時已晚。加油吧

  • 曾仁 27
    2024-05-07 11:36

    不玩電車,怎麽走進智能化新時代?

  • -_- 26
    2024-05-06 20:05

    多少年老品牌淪落和新品牌比較[得瑟]

  • 2024-05-06 19:49

    吹肯定第一,也是特産。

  • 2024-05-07 16:25

    看看造車新勢力就知道,沒一點核心技術

  • 2024-05-07 10:53

    西方估計在偷偷研發更先進的電池

  • 2024-05-07 18:51

    廢舊電池以後是隱患,這玩意比石油更汙染,再說了,電池技術得不到大的升級,永遠代替不了油車

    專怼說話陰陽怪氣的人 回覆:
    日本排放核汙染水豈不是更汙染?你去說說日本叫它不排放啊[呲牙笑]
    秋陽 回覆:
    歐美國家在討論制定政策,誰家生産的電池,後續自己回收[笑著哭]
  • 2024-05-07 20:04

    本來所謂的“蔚小理”就是滑稽,根本未入流,全靠後台資本撐的,搞宣傳罷了,造新能源車,個人認爲國産除了比亞迪,華爲算是有底蘊外,低端也就五菱還算不錯,那些所謂的“蔚小理”,哪吒之類的,就算有錢也不會買,更何況沒什麽錢更不想這類牌子[笑著哭][笑著哭],其他人就管不著了[呲牙笑]

    夷門野人 回覆:
    難得看到一個明白人
  • 12345 10
    2024-05-07 12:11

    西方慌的是沒有産業鏈,或者說産業鏈明顯不是中國對手

    江湖在大俠就在 回覆:
    [點贊][點贊]
  • 2024-05-07 12:33

    這個看地方,如果是産油國,肯定是燃油車,如果電比油貴,通勤還是電車劃算。現在我們油裏面有一半稅,等到電車普及的時候,汽油也會降價的,畢竟貨車用電是不靠譜的,油車少了,煉油廠煉出來汽油用不完,肯定會降價。

    秋陽 回覆:
    現階段電車使用成本比燃油車肯定省,但最大原因也是政策的傾向,比如限牌城市電動車牌照也不免費,車輛購置稅、養路費等等費用和燃油車一樣繳納,那電車肯定沒那麽火熱了。
  • 2024-05-07 05:21

    胡編亂造。

  • 2024-05-07 20:57

    想當年諾基亞也是沉浸在自己的第一中不可自拔,最後。。[得瑟]

  • 2024-05-08 09:31

    除了理想和尉來售後服務好些,國産車售後幾乎是個笑話!專坑國人的國産車,誰買誰後悔!

  • 2024-05-07 18:29

    單從汽車特性來講,目前只有燒油最適合它

  • 2024-05-10 11:33

    歐美都是說一套做一套,不能相信

  • 2024-05-07 23:49

    人家可以不賺你的錢都不把最好産品賣給你,但是我們爲了賺點點錢就恨不得把最好的給了人家,都是在幫別人發展來打壓自己的企業

  • 2024-05-07 17:28

    會不會西方沒有嘗過燃油稅的甜頭,不知道原來不單止用車,連跟公路無關的用油都能吸一份養路費的血,所以沒有産生過要准備收燃電稅的概念[笑著哭]

  • 2024-05-07 20:31

    西方國家基本沒人開電車,那些合資品牌的電車都是自産自銷,電車被再次淘汰是遲早的事

  • 2024-05-08 12:30

    芯片一卡,全完蛋

  • 2024-05-07 15:36

    電車油車互補吧

  • 2024-05-11 09:32

    [無奈吐舌]要臉不?街上跑的綠牌寶馬奧迪不會是比亞迪生産的吧

  • 2024-05-12 06:19

    中國人就是喜歡玩具車

  • 2024-05-08 00:19

    天天就知道反思的反思怪[得瑟]

  • 2024-05-07 19:14

    數據不會說謊,但是,數據最會說謊。

  • 2024-05-08 02:19

    想賣車還不搞好關系?

  • 2024-05-08 01:15

    蔚來太辣雞了,怎麽不讓他們和比亞迪比!

  • 2024-05-08 01:31

    人家油價便宜,買什麽電動車,除了瞬間動力,優勢在哪裏

  • 2024-05-11 11:48

    坐井觀天[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 2024-05-12 09:39

    主要是西方的汽車制造商玩不起了!它們賭輸了,要賴了!!!

  • 2024-05-11 14:39

    讓他們把貿易堡壘去掉試試

  • 2024-05-11 23:12

    小鵬汽車這貨都不上數,還大言不慚的說超越特斯拉,真是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 2024-05-11 12:29

    別以爲幾個國産雜牌就撐起新能源一片天,想想當年手機中的戰鬥機波導

  • 158 1
    2024-05-08 07:38

    爲西方忽悠我們。

  • 2024-05-11 11:24

    出發點不一樣,我們現在房倒了,靠新能源拉動社會經濟的

  • 2024-05-11 12:13

    人家做車多少年了,品牌效應已經深入人心。國産幾個品牌能跟他們比,就已經贏了

  • 2024-05-12 06:20

    電車是國策…[汗]

北向財經

簡介:經濟|金融 陪你提升商業思維,賺認知以內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