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的五大主力軍長,韓先楚遙遙領先,洪學智成就最大

小熊講曆史 2024-05-12 10:07:21

在1948年十一月,原東北野戰軍被整編成第四野戰軍,司令員還是之前的林總擔任,政委也是他的老搭檔羅榮桓同志擔任,參謀長是蕭克,政治部主任是譚政。

新成立的第四野戰軍,共下轄12個主力軍,其中的第38軍,第39軍,第40軍,第41軍,還有第43軍是軍紀最嚴明,也是最能打勝仗的五支勁旅。在解放東北,華北,華南等地區的作戰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同時也爲促進新中國的成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因此,世人也將這五個軍,稱之爲四野的五大主力軍。

與此同時,這五個王牌軍的首任軍長,也都是四野戰爭史上的百戰之將。

第38軍的首任軍長是開國上將李天佑,他是廣西臨桂人,因受到百色起義的影響,正式投身革命。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李天佑是紅三軍團的主力師長,因作戰勇猛,深得彭大將軍的器重。

抗戰時期,李天佑是115師的主力團長,第343旅副旅長,代理旅長。1939年,李天佑與劉亞樓,還有盧冬生共同遠赴蘇聯,進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

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李天佑經過幾番周轉,終于于1944年回到延安。解放戰爭時期,李天佑挺進東北,至此,他成爲林總麾下的一位猛將,因爲作戰勇猛,在1947年五月,李天友接替萬毅成爲第一縱隊的司令員。而這支部隊就是第38軍的前身。

第39軍首任軍長是開國上將劉震,他是湖北孝感人,是一位從紅25軍走出來的勇猛之將。劉震很是幸運,因得到黃克誠將軍的欣賞,在他挺進東北後不久,就成爲第二縱隊的司令員。要知道,這個縱隊從成立到改編成第39軍,司令員一直是他。從這也能反映出,劉震的戰術指揮能力很強。所以,他一直擔任這支部隊的軍事主官。

第40軍的首任軍長是開國上將韓先楚,他和劉震一樣都是來自紅25軍。不同的是韓先楚將軍沒有劉震那麽幸運,一到東北就成爲縱隊司令員。

想必了解曆史的朋友都知道,韓先楚將軍在解放初期,是任職第四縱隊的副司令員,而他能夠脫穎而出受到野戰軍司令員林總的重用,是因爲在新開嶺戰役中力挽狂瀾,消滅國軍勁旅千裏駒師。至此之後,韓先楚將軍的軍旅生涯迎來轉折點,成爲東野第三縱隊的司令員,領導該縱隊在東北戰場上打出旋風軍的美稱。

第41軍的首任軍長是吳克華,他是江西弋陽縣人。在解放時期的東北戰場上,吳克華任職第四縱隊的司令員,但由于在某一次的戰鬥中,吳克華指揮失誤,導致戰役的失敗,因此受到總部的處罰,第四縱隊司令員一職改由胡奇才接任。這位是一員猛將,在解放時期的東北戰場上,率領第四縱隊打了幾場漂亮的戰役,讓該縱隊名聲鵲起。但是,長期奮鬥在第一前線的胡奇才,最終病倒前線。

這樣一來,第四縱隊司令員一職又是吳克華擔任。在胡奇才將軍的身體得到恢複後,他再次回到第四縱隊改任副司令員。在著名的遼沈戰役中,兩位猛將,共同指揮第四縱隊在塔山阻擊戰中一戰成名。

1948年十一月,第四縱隊改編成第41軍,吳克華任軍長,胡奇才任副軍長,兩位將軍在新中國成立後的1955年都是獲得了中將軍銜。

第43軍的首任軍長是洪學智,他是安徽金寨人。這位名將的軍旅生涯早期,並非是擔任軍事主官,而是一位傑出的政工幹部。他能夠成爲鐵軍第43軍的首任軍長,也算是一位轉型比較成功的名將。

其實,洪學智是一位能力很全面的將領,除了可以帶兵打仗,在其他領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著全能之將的美稱。他在建國後的1955年是獲得了上將軍銜。

四野的五大主力軍長,只有第41軍軍長吳克華是中將軍銜,其余四人都是上將。雖然,其中的韓先楚將軍起點低,但在新中國成立後,他的發展非常好,遙遙領先于其他幾位軍長。

其實,韓先楚將軍在建國後,職位的變動並不是很大。自1957年任職福州軍區司令員後,他就長期鎮守祖國的福建地區,防止對岸的蔣介石,是我軍戰爭史上,任大軍區司令員期限最久的開國上將之一。

在1980年,韓先楚將軍現任蘭州軍區司令員後,他調京任職,成爲副國級的開國上將。

洪學智應該是成就最大的一位,任職總後勤部部長。雖然,在那個特殊年代,他受到了牽連,職位被一撸到底。等他回到部隊主持工作時,再次擔任總後勤部部長,同時還是總後勤部的政委,軍委副秘書長,成爲80年代國防建設的骨幹力量。

1988年九月,還在軍中擔任要職的洪學智,迎來他人生中第二次授銜,再次獲得上將軍銜。

1990年,洪學智當選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成爲副國級的開國將軍。

3 阅读: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