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俄羅斯從不擔心被芯片卡脖子,歐美拿它也沒轍,方法值得學習

給你壹點料 2024-05-19 12:19:31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

引言

前段時間華爲被美國制裁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大家都在討論芯片問題。

芯片就像現代科技的糧食,誰掌握了它,誰就掌握了話語權。可偏偏這“糧食”咱們國家還不太會種,只能依賴進口,這不就容易被“卡脖子”。

不過說到被“卡脖子”,俄羅斯可是老前輩了。畢竟俄羅斯被美國制裁也不是一天兩天了,可是看看俄羅斯的尖端武器,照樣是相當優秀的!

比如S-300雷達系統,這是世界頂尖的防空系統,性能一點不比美國的愛國者導彈差。但是誰也想不到這S-300裏面用的芯片,技術水平還真不算先進。

這就奇怪了,芯片不行,武器怎麽還這麽厲害?難道俄羅斯偷偷藏了一手“黑科技”?面對歐美它們爲什麽絲毫不擔心“卡脖子”?

科技時代的“心頭肉”

我們的生活早已經離不開芯片了,不管是我們使用的智能手機,還是電腦電器,其實都有芯片做支撐。

而且現在的高科技領域更不能芯片的支持。不是誇張的說芯片就是科技時代的“心頭肉”。

而且現在芯片已經超越了單純的技術範疇,可以說早已經成爲一種戰略資源,是歐美國家維護自身利益的工具。

歐美國家在芯片領域確實技高一籌。他們起步早,投入大,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

而且雖然一塊小小的芯片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麽特殊,但是芯片背後往往蘊藏著巨大的利潤空間。歐美國家當然想把這塊“蛋糕”緊緊握在自己手裏,才不願意輕易分享給別人。

更重要的是,芯片已經成爲一種“經濟武器”,可以用來打壓競爭對手,維護自身的地緣政治利益。

通過限制芯片出口,歐美國家就能阻止其他國家的發展,特別是科技領域,這樣歐美國家就不擔心自己的地位被影響了。

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芯片已經成爲國際政治博弈的重要籌碼,一場沒有硝煙的“芯片戰爭”正在悄然打響。

可能是世界各國也都發現了芯片很重要,于是都加大了投入,就擔心芯片落後于人。

美國作爲芯片領域的領頭羊,一直保持著強大的研發實力和技術優勢。首當其沖的加大了對本土芯片行業的促進。

2022年8月的時候美國方面就宣布了已經簽署了《芯片與科學法案》,打算投資527億美元,全部用來作爲芯片研發的資金,促進人才的培育發展。

歐盟也不甘落後,2022年2月公布了《歐盟芯片法案》,計劃投入430億歐元用于支持芯片生産,試點項目和初創企業,目標是到2030年將歐盟芯片産能翻一番,達到全球芯片産量的20%。

韓國作爲全球存儲芯片的主要生産國,近年來也在積極布局,力圖在芯片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2021年5月韓國政府也加大了對芯片的投資,宣布要投入4500億美元,扶持韓國半導體産業發展,打算建立成一個芯片大國。

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費市場,近年來也在大力發展芯片産業,也取得了顯著進步。

但是中國芯片産業並不是龍頭,比如在高端芯片上,有些還是需要進口的。

甚至一度面臨“卡脖子”的困境,而這一點其實和俄羅斯有些相似,但是俄羅斯似乎並不擔心,甚至還有自己一套應對策略。

俄羅斯的戰略

俄羅斯的芯片産業,其實一直是其科技領域的短板。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繼承了部分蘇聯的微電子工業基礎,但由于長期缺乏資金投入和技術更新,芯片制造能力逐漸落後于西方國家。

進入21世紀,隨著全球芯片産業的快速發展,俄羅斯與歐美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

2014年克裏米亞半島的歸屬問題,將俄羅斯推上了國際政治的風口浪尖。

歐美國家指責俄羅斯吞並克裏米亞,悍然違反國際法,想要通過制裁的方式逼迫俄羅斯就範。

在這一系列制裁措施中,限制芯片出口成爲了重中之重。歐美國家自然是知道芯片在現代科技中的核心地位,他們想通過切斷芯片供應鏈,來鉗制俄羅斯的軍事和經濟發展,讓俄羅斯在高科技領域寸步難行。

這個制裁措施,無疑給俄羅斯本就脆弱的芯片産業帶來了雪上加霜的打擊,許多依賴進口芯片的行業都受到了嚴重影響。

但是面對歐美國家的“卡脖子”,俄羅斯並沒有坐以待斃。他們選擇了一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應對策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另辟蹊徑,打破了西方的技術封鎖。

俄羅斯充分利用他們在軍事工業領域的深厚積累,將有限的芯片資源優先用于國防科技領域,努力將制裁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俄羅斯的軍事工業體系自蘇聯時代起就十分完整和獨立,擁有從設計,制造到測試的全産業鏈條。

在芯片制裁後,俄羅斯更加重視發揮這一傳統優勢,將有限的芯片資源集中用于關鍵武器系統的研發和生産,確保國防實力不受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並沒有盲目追求在芯片性能上與西方國家一較高下,而是根據自身情況,制定了務實的策略。

他們將重點放在穩定性,可靠性等方面,打造更符合軍事需求的“俄式芯片”。

比如俄羅斯的T-14“阿瑪塔”坦克,就采用了國産的“Elbrus”系列處理器。

這款處理器雖然在性能上不及歐美國家的頂級芯片,但是穩定性和可靠性卻非常出色,能夠在惡劣的戰場環境下穩定運行,滿足坦克作戰系統的需求。

俄羅斯還注重利用其他技術手段來彌補芯片性能上的不足。例如在雷達系統的設計中,俄羅斯工程師們利用其在微波電路,模擬電路等方面的優勢,設計出了一套獨特的信號處理系統,成功繞過了對高端芯片的需求,實現了雷達系統的精准探測功能。

俄羅斯的經驗表明,在芯片領域,即使面臨技術封鎖,依然可以通過合理的資源配置和技術路線選擇,打造出符合自身需求的芯片,確保關鍵領域不受制于人。

當然他們也沒有忘記網站,而是通過加強了與中國等國家的科技合作,共同應對西方的技術封鎖。

通過引進技術,共享資源,聯合研發等方式,俄羅斯不斷提升自身的科技實力,努力在芯片領域實現突破,絲毫看不出來他們收到芯片制裁的影響。

不得不說,這一套方案對于俄羅斯來說還是非常見效的,而俄羅斯的經驗其實我們也可以借鑒和學習。

給我們帶來的思路

俄羅斯在芯片困境中“逆風翻盤”的經曆,其實對我們來說也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

在芯片領域我們一直都在奮力追趕著西方國家,想要縮短和他們的差距。

但是一味地追求高端芯片,往往會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局面,容易被“卡脖子”。

而俄羅斯的經驗告訴我們,即使在技術相對落後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通過創新找到突破口。我們並不需要一味追求高端芯片,而是可以根據特定需求進行芯片設計。

比如在我們熟知的物聯網等領域,這些對于芯片的要求不是太高,一般來說中等性能的芯片就能滿足使用的需求。

所以在這些領域,我們與其追求高不可攀的尖端技術,不如把精力集中在穩定性,可靠性等方面,打造更符合實際需求的“中國芯”。

而且我們的政府也在加大對于芯片産業的促進,通過很多措施去鼓勵企業發展,最好的就是自主研究。

2014年中國發布了《國家集成電路産業發展推進綱要》,明確提出要“實現芯片自主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同年國家集成電路産業投資基金二期正式設立,總規模超過2000億元,這個項目的重點就是要支持芯片的制造等關鍵的細節。

有了國家的支持和鼓勵,我們國家的芯片發展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一大批優秀的芯片企業迅速崛起,在設計,制造,封測等領域不斷取得突破。

比如華爲海思在手機芯片領域取得了領先地位,其麒麟系列芯片性能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中芯國際在芯片制造領域不斷突破技術瓶頸,已實現14納米芯片的量産。

紫光展銳在物聯網芯片領域深耕細作,生産出來芯片産品也都廣泛應用在智能家居等多元化的領域裏。

可以看得出來,我們也在盡力地突破國外的芯片壟斷,創造屬于我們自己的成績。

結語

雖然國家大力支持發展芯片,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們依然面臨著技術瓶頸,人才短缺,生態建設等等挑戰。

但是正如俄羅斯在逆境中“殺出一條血路”一樣,中國芯片産業也一定可以在挑戰中不斷成長壯大,未來在芯片領域占據我們的地盤。

信息來源:

鳳凰科技 2022-3-22 國際制裁影響揭秘,俄羅斯芯片制造落後 15 年

央視網 2023-11-28 “龍芯”上新!“中國芯”迎來重大進展

《環球》雜志 2023-09-05 歐洲“組合拳”支持芯片産業發展

2 阅读:1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