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究竟哪裏人?都爭秦發源地,到底在山東、隴南、還是天水?

陋室文史 2024-05-23 17:01:24

“始皇帝”頻頻登上熱搜, 曾經“暴虐、昏庸”的標簽逐漸被事實打破,如今他被網友們戲稱爲“我那迷人的老祖宗”。

嬴政的形象被逐漸刻畫地清晰明了,更有記載說秦王的劍比曹操還高,曾經一統六國,書同文、車同軌也是備受稱贊。

因爲大家不想學外語,甚至對于“長生不老”的計劃,網友們也笑言希望“滿足一下”我們這位老祖宗。

贏非子西戎立秦國

“秦”的發展曠日持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秦國開國君主秦非子(贏姓)是惡來的五世孫,飛廉惡來都曾是商纣王寵信的大臣,有說他們是文官,也有說是他們骁勇善戰,曾努力抵抗西周的征討,在封神榜上也有神位,惡來的勇武在後世也曾被引用,最爲著名的就是曹操稱贊典韋爲“古之惡來”。

作爲商末重臣,子孫的發展在周朝一定更爲艱苦,直到周孝王時期,才再次顯露頭角,秦的發展也有了雛形,有了最初的國土。

族譜記載,秦非子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黃帝,是黃帝之孫颛顼的後裔,因此家族在馴養馬匹方面有高超的技能。

非子就是因養馬有功,受到了周王的封賞,有了封地。

但當時西北部的諸侯國和部落都十分分散,秦非子靠著自己的才能和努力最終統一了自己的封地,建立秦國,並且在之後的日子中,不斷與西戎戰鬥,立下了不少功勳。

周朝東遷之時,保護周天子躲避侵襲的也是秦國的軍隊,因爲秦地逐漸受到周王的重視,秦人也逐漸成爲了秦國人的簡稱。

陝西——秦文化的繁榮之地

據記載,秦非子是犬丘人(鹹陽興平),但古秦國的領土並不僅是陝西關中地區。

還囊括了甘肅的天水、慶陽等地以及甯夏的南部,主要都集中在如今的西北地區,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民,都會被稱爲秦人,而非如今的特指陝西人。

因爲秦人的活動、發展中心主要集中在陝西關中,包括寶雞、鹹陽、西安等地,陝西也就成爲了秦文化的繁榮之地。

秦獻公所修築栎陽城在如今的西安閻良,鹹陽城就更不必說,是秦王掃六合後的都城,還有秦的主要城市雍城,就在如今的寶雞鳳翔縣,這裏曾經也是秦國的都城。

雍城作爲秦國定都最久的都城,用兩百多年的時間見證了秦國霸業的積澱和發展,曾經有19位秦國國君都在這裏執政。

這裏不僅有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秦雍城遺址,也出土了中國最大的古墓——秦公一號大墓,埋葬著秦景公,因此寶雞被稱爲秦人故裏。

陝西渭南也是秦的主要活動地之一,這裏有秦襄公叔父贏康的封地少梁城(渭南韓城),是河西之地的核心區域,是戰爭時期秦國必爭之地。

除此之外,臨潼也是秦國的重要位置,這裏不僅發掘了兵馬俑,還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帝陵,其先祖及宣太後的陵園也在臨漳縣以西的芷陽一帶。

這些都說明了陝西是秦人的重要發展、活動地區,秦王朝所書寫的英雄故事盡在關中,但是第一代的秦國封地卻是在“秦亭”

非子考牧方分土,隴右山川盡姓贏

前文說,秦國的第一塊封土是因爲秦非子牧馬有功,周孝王封賞了一塊五十裏的土地,並允許恢複了部族姓氏——贏姓。

因爲牧馬之地在秦亭,封地就定在了這裏,從此大秦的圖騰就在秦亭飄揚,秦亭也有了贏姓氏族。

秦非子出生在犬丘,但這幾十裏的封地卻不在犬丘。

非子的才能是孝王在牧場巡視之時,經當地人介紹得知的。

傳問說經過非子養的馬,都是膘肥體健,孝王詢問養馬訓馬的方法,非子也對答如流,之後便被指派到土地肥沃的“千渭間”牧場。

關于秦非子,在清水縣秦亭鎮的秦樂山上,有一座非子廟,是祭祀秦先祖非子的秦樂寺,“周孝王因非子善畜馬,稗居千渭之間,後裏秦亭于隴上”這是《清水縣志》上所記載的。

可以看到這裏有兩個很重要的位置,一個是秦亭,一個是千渭間。

雖然這個位置頗有爭議,一說西周周王給的封地沒有隴山以西的先例,因爲這裏是西戎的地界,西戎十二國有著自己的統轄權,周王沒有理由隨便分封別人的土地。

另有說這個位置只是個泛指,實際位置應該是在陝西眉縣的地界。

但無論如何,這裏就是在甘肅天水和寶雞接壤的地方,所以也就有了秦人在甘肅地區發展,直至寶雞,在西岐大地上留下了不朽的印記,而後踏平關中、一統六國的故事。

秦人究竟自東來,還是自西遷入?

說了秦的發展和強盛,那麽最初的秦人究竟源于哪裏?

有東來的說法,是源于殷商後裔,也有西來的說法, 源自華夏犬戎,之後再遷往陝甘地區,生根發芽。

戰國文物“清華簡”中有記載“飛廉東逃于商奄”之後成王伐商奄,殺飛廉,西遷其民。

這裏說的就奄國就被認爲是山東曲埠,所以齊魯大地的東夷部族成爲了秦人的一個來源。

而在秦公一號墓中的銘文卻記載的是秦公的先祖是黃帝的孫子颛顼之後,是商末西遷的華夏族,這個常被認定是主流觀點,而早期秦人的先祖就是來自于西北地區的土著戎族。

無論源自哪裏,西遷的所在地就定在了關中、隴東,在這裏,秦先祖融入了當地的西戎文化,最終形成了自己的部族。

幫助商王鎮守西部,被周王朝分封于此地。

考古隊曾在甘肅禮縣一帶進行遺址排查,發掘、確認了不少周代遺址,裏面出土的陶器、青銅器都頗具秦人風格。

特別是在大堡子山中的西垂陵園,被認爲是秦先祖的第一陵園,這裏的文物許多都被打上了“秦公”的記號。禮縣也被認定爲是秦最早的發源地。

終篇

其實秦人一直都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壯大的群體,秦文化也在不斷融合當地文化風俗,演化繁榮,一統六國建都鹹陽後秦文化也達到了頂峰。

秦人的四大陵園分別分布在陝西寶雞的鳳翔縣、臨潼、芷陽和甘肅的禮縣。

這些曆史遺迹和古書記載都說明、驗證了秦人從躲避戰亂西遷至陝甘一帶後,不斷發展壯大,最終在陝西建立了輝煌的曆史偉業,成就了當今的秦陝地區文化。

1 阅读: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