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國封爵,劉伯溫僅受封伯爵,這是合理的,朱元璋並沒有虧待他!

孤寡老人講曆史 2024-04-23 17:16:56

明朝開國封爵,劉伯溫僅受封伯爵,這是合理的,朱元璋並沒有虧待他。

明朝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開國功臣(早前稱吳王時就封過一次),除一部分是死後的追封外,活著的功臣封了6公爵,28侯爵,2伯爵。

其中,名氣頗大,功勞也不差的劉伯溫僅被封爲伯爵。

有很多明朝曆史愛好者,特別是一些很欣賞劉伯溫的粉絲,或對劉伯溫只是個伯爵有些異議,認爲劉伯溫的爵位給低了。

其實,我個人認爲,劉伯溫的爵位剛剛好,朱元璋處理的很合適。

那些獲封公爵、侯爵的功臣,要不就是最早跟朱元璋打江山的老部下,要不就是帶著軍隊當股本來投的實力派。

最重要的是,他們中的絕大部分是朱元璋占領南京之前來投,這個時間是元朝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以這個時間爲基准,是個分水嶺。

朱元璋是在占領南京之後,才算是有了穩固的根據地,才算得上是一方諸侯,到這個時候,朱元璋的原始積累基本完成了。

所以,朱元璋占領南京之前跟著混的老兄弟,或者來投的部下,都是雪中送炭,之後來的,只是錦上添花,在朱元璋心目中的地位是不一樣的。

以新中國1955年時的授銜舉例,當時評元帥的標准是:“對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或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勳的高級將領。”

如果把明朝的公爵和元帥對比的話,忽略掉文武之分,再把這個標准套用到劉伯溫身上,他就是“沒有參與創建人民武裝力量”,也就是資曆不足。

劉伯溫是在朱元璋占領南京的四年後,才被朱元璋請來,此時,距離朱元璋稱吳王不到4年,距離明朝開國也不到8年,劉伯溫來晚了,即使他有本事,獻的計謀多,也熬不過資曆差太遠。

給朱元璋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戰略的朱升,以及後來把劉伯溫害死的胡惟庸,資曆都比劉伯溫老,他們都沒有受封爵位,劉伯溫能得到個伯爵,已經是朱元璋認可了他的功勞才給的。

朱元璋在洪武三年封爵時,唯一壓低爵位的,只有一個湯和,但朱元璋也只是耍點小脾氣,湯和資曆那麽老,他的公爵不給,別的公爵哪能安心當下去?所以,過了幾年,又給湯和升上去了。

說到底,劉伯溫就是一個元朝的進士老爺,半道才混進革命隊伍,怎麽可能在封爵時排在前列?伯爵就不錯了。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