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光明加速向前——浙商銀行2023年業績發布會點評

價投谷子 2024-04-19 03:14:43
2024年4月17日,浙商銀行在深圳召開針對內地投資者的2023年業績發布會,並進行了線上直播。浙商銀行陸建強董事長和張榮森行長等多名高管出席,充分顯示了浙商銀行高管對此次發布會的重視。 浙商銀行作爲一家開業剛滿20年的“年輕”股份制銀行,一直以來都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我作爲一個專注于銀行業研究的投資者也對這家銀行持續關注。這次發布會,我抽時間聽了一下。高管團隊針對外界關注的問題做了詳盡解答。其中主要的有價值信息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如何平衡銀行的功能性和盈利性: 從去年開始中央強調金融行業要堅持金融的人民性,政治性,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這“五篇大文章”。我也一直在關注各家銀行如何平衡好銀行的功能性和營利性之間的關系。 浙商銀行陸董事長的回答很好地解答了部分投資者心中的疑惑。陸董事長談道:“金融服務功能是第一性的,營利性是第二性的。確立金融功能性第一性,就是要回歸初心、回歸本源,不能單純以經濟價值爲考量,而應該更多地從社會價值視角重新審視金融的定位和功能。”以此思想爲出發點,浙商銀行結合自己的企業特質做了很多有益的嘗試。 目前浙商銀行已經構建起以金融顧問制度、縣域綜合金融生態建設模式、浙銀善標、善本信托、問責向善、員工向善爲六大支柱的善本金融實踐體系,形成了一批具有浙銀特色的實踐成果。 金融的本質是服務業,服務業就要把做好對客戶和社會的服務放在首位。客戶成功、社會繁榮,銀行自身的發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寬。 如何弱化銀行的周期性 一直以來銀行業都是一個順周期的行業,經濟繁榮期銀行的淨息差擴張,收入增加,壞賬減少,淨利潤快速增長;經濟衰退期銀行的淨息差收窄,收入增速放緩甚至減少,壞賬增加,淨利潤負增長甚至出現虧損。如何平滑或者弱化銀行盈利的周期性一直是擺在銀行掌門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張行長形象地說,“銀行經營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上坡的時候肯定快不了,艱難的時候要頂住爬坡,順的時候、下坡的時候不能跑太快,跑太快容易摔倒、滑倒,要半刹車式的跑。”所以提出了壘好“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壓艙石”的經營戰略。 浙商銀行從兩年前開始執行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戰略,經過2年的摸索,浙商銀行建立起了一套適合自己的經濟周期弱敏感業務模式。總結起來就是:“小額分散資産、弱周期行業資産和CSA客戶服務總量”。 小額分散資産就是以零售貸款和小微貸款爲主。這類貸款呈現出:單筆額度小,客戶離散化程度高,互相之間關聯度低的特點。這樣,地域風險和行業風險不容易在信貸資産之間傳播。 所謂弱周期行業資産就是將資産配置到與經濟周期相關性較弱行業所形成的資産,例如:醫療,物流,教育,公用服務和必要快消品等行業。這些行業的産品或者服務是大衆生活所必需的,企業營收不會隨著經濟周期的波動而大起大落。 CSA客戶服務總量主要是指産生手續費收入的中間金融服務,比如:財富管理,托管,投行等。這些服務本身不依賴于風險加權資産,不會産生大規模的壞賬,亦不需要消耗大量的資本金。 經過兩年的實踐,浙商銀行的經濟周期弱敏感資産戰略已經初見成效:2023年,浙商銀行弱敏感資産實現營收202.85億元,占比33.02%,較2年期剛提出這一概念時提升了近9個百分點,弱敏感資産營收增速20%、遠超全行營收增速。 如何穩定淨息差 浙商銀行2023年的淨息差爲2.01%,高于已經披露年報的上市股份制銀行的淨息差均值(1.8%)。而且,浙商銀行的淨息差降幅也要小于同業平均水平。對于這一點,浙商銀行的高管也給出了相關的說明。總結一下在資産端和負債端浙商銀行分別做了如下的工作: 資産端一方面是持續加強弱敏感類資産投放,優化資産結構,2023年全年信貸增量的56%優先投向零售、普惠小微及供應鏈金融,這些資産風險可控綜合回報高。另一方面是浙商銀行的按揭貸款占比遠低于行業均值(浙商銀行占比8%,行業均值占比16%),這使得浙商銀行受存量按揭貸款重定價的影響要小很多。 負債端通過持續做大基礎客群,增加金融場景建設,增加結算賬戶比例,增加客戶粘性等方法積極拓展低成本存款來源。當然,就我個人理解,浙商銀行的負債,特別是存款成本的下降也和過去過高的付息率相關。過去存款成本越高,定期存款占比越高,未來改善空間越大,受惠于存款降息政策的力度也越大。未來隨著負債成本下降到行業平均水平,浙商銀行負債成本繼續下降的潛力還有多大需要繼續考察。 分紅投資回報可持續麽? 浙商銀行2023年分配的2022年分紅率爲32.8%(扣除優先股和永續債等其他權益工具的利息之後,2023年現金分紅37.79%),在上市的6家國有大行、9家股份行中排名第一,也高于江蘇、甯波、杭州等城商行。2024年剛剛公布的2023年年度分紅率依然保持了30%以上。 應該說浙商銀行還是比較注重對股東回報的。按照目前的股價,股息率也接近6%,分紅率這兩年也一直保持高于30%。但是,浙商銀行目前的RORWA數值還是偏低,這就造成了浙商銀行的高分紅和資本內生之間無法得兼,更直白點說是有心無力。這也不單單是浙商一家,後續對股東的現金回報水平主要看浙商銀行自己的經營效率。不過浙商銀行高管也說了,有信心將現金分紅比例維持在30%以上。 理財回表進展如何 理財回表問題一直是我持續關注浙商銀行的一個核心問題。因爲,曆史理財産品沒有按照理財新規完成處置前,銀行就無法獲得新的理財子公司牌照。沒有新的理財子公司拍照,銀行就不能開展理財業務,只能代銷它行的理財産品。 2024年1月1日,浙商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于2023年12月29日收到批複,獲准籌建浙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看到這則公告時,我就知道浙商銀行的理財回表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了。 這次發布會果然專門披露了理財回表的情況,根據發布會披露的信息:“浙商銀行已于2023年末完成全部理財個案資産本金回表整改” 理財回表這個問題的難點關鍵在于曆史上存量理財資金池遺留的不良資産處置。理財新規之前,銀行的理財産品普遍存在後端對應資金池的情況。資金池內的資産難免會産生一定的不良資産。如果按照原來的運營規則遺留的不良資産由後續資金池的入池資産稀釋和處置。但是,理財新規發布後資金池模式被禁止,所以曆史存量不良的問題就顯露出來了。按照目前的處理模式,這部分資金池內的不良資産必須回表處置。這就給銀行提出了更大的不良資産處置要求。 前幾年,某些准備充分的銀行已經完成了理財不良回表處置,比如:招商銀行連續2年債權投資接收理財回表不良資産超過百億級別。理財回表不良處置的需求也是浙商銀行這兩年持續大比例進行信用減值的原因之一。 2023年浙商銀行信用減值占總營收的比例爲40.99%,股份行平均27.31%;2022年這一比值爲45.27%,股份行平均30.18%。這就是因爲有較多的財務資源用于保障理財回表,針對回表資産已累計增提減值約450億元。 聽完整個浙商銀行的發布會,我能夠感到整個高管團隊對于浙商銀行的未來還是充滿信心的。隨著遺留的股權結構問題得以圓滿解決,理財子公司獲准籌建,浙商銀行的經營正在主流賽道不斷加速前行。
0 阅读:14

價投谷子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