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蓮自由要來了?國人歡呼,泰國卻表示很慌:高價榴蓮賣給誰?

文史安利官 2024-05-18 12:24:14

提起榴蓮,第一反應是臭,第二反應就是貴。

然而隨著我國本土的榴蓮上市,價格大幅度縮水,我們好像要實現榴蓮自由了。

然而這個時候泰國卻坐不住了,中國實現榴蓮自産,他們的高價榴蓮還能賣給誰?

本文信源來自官方媒體【焦點新聞】【光明網】(鏈接附在文章末尾)。爲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天價榴蓮

中國是世界第一大榴蓮進口國,進口量占全球近60%。

據海關統計,2021年中國進口鮮食榴蓮82.15萬噸,進口額達42.0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0億元。

由于國內榴蓮種植條件苛刻,供應嚴重不足,中國對進口榴蓮的依賴度極高。

榴蓮主産國集中在東南亞熱帶地區。

其中,馬來西亞和泰國是全球最大的兩大榴蓮生産和出口國,兩國産量占據全球95%以上份額。

馬來西亞榴蓮主要供應本國內銷,出口量有限。

而泰國是中國最大的榴蓮進口來源國,占中國榴蓮進口總量的90%左右。

由于中國龐大的榴蓮消費需求,馬來西亞、泰國等主産國憑借獨特的氣候優勢和絕對的供應主導地位,在定價上存在明顯的壟斷力量。

近年來,這些國家不斷提高對華出口榴蓮的價格,將其視爲"搖錢樹"。

以泰國爲例,泰國出口到中國的新鮮金枕頭榴蓮批發價已經達到每公斤200-300泰铢(約合人民幣40-60元)的高價位,比他們國內銷售價高出一倍以上。

而在中國消費終端,泰國進口的金枕頭榴蓮更是動辄上百元一公斤,購買一整個5公斤重的榴蓮需花費數百至上千元人民幣,被貴爲"水果皇冠上的明珠"。

可見,中國由于榴蓮種植條件的制約,在供給端完全處于被動、缺乏話語權的窘境。

爲滿足國內龐大需求,只能不得不長期大量進口高價榴蓮。

實現自産

榴蓮對溫度、濕度和土壤等環境條件的要求極爲苛刻,而中國大部分地區難以完全滿足這些條件,導致榴蓮種植受阻。

直到2019年,一個意外讓局面出現轉機。

當年,海南島保亭自治縣的40棵原本用于觀賞的榴蓮樹意外結出了豐碩的果實,這爲中國本土榴蓮産業帶來了新的希望。

這一突破不僅證明了海南氣候適合榴蓮生長,更爲科研人員提供了寶貴的數據,爲優化種植技術指明了方向。

2022年,在政府大力扶持和科研團隊的不懈努力下,海南島的榴蓮種植取得了重大進展。

當年,規模化榴蓮基地的産量較前一年至少翻了一番,首次實現了批量上市供應。

這批國産榴蓮的上市價格直接從之前的50元/斤大幅下調至20元/斤,讓更多普通消費者有機會品嘗到這一昂貴的熱帶美味。

2023年,海南榴蓮種植規模進一步擴大。

據統計,今年已有1400余畝榴蓮基地碩果累累,預計總産量將達到2450噸。

爲確保産業持續發展,政府和企業正在大力推進種植基地建設,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將種植面積擴大到3萬畝。

如果這一勢頭持續下去,到2028年,海南島的榴蓮種植面積預計將達到10萬畝。

屆時,規模化生産和技術進步所帶來的規模效應,有望使榴蓮價格進一步下探,甚至有可能跌破10元/斤的關口。

這意味著,榴蓮將從昔日的"奢侈品"徹底轉變爲平民化的普通水果,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榴蓮自由"。

泰國榴蓮怎麽辦?

中國在榴蓮種植技術上的突破對泰國等主要榴蓮出口國構成了實質性的威脅。

一直以來,中國是泰國榴蓮的主要進口市場之一,尤其是金枕頭榴蓮備受中國消費者喜愛。

然而,隨著中國本土榴蓮産業的快速發展,泰國等國的出口商們開始擔憂其市場份額的流失。

2022年和2023年的産量提升顯著,價格的降低使得國産榴蓮更具市場競爭力。

一旦中國消費者習慣了物美價廉的國産榴蓮,對進口榴蓮的需求可能會大幅減少。

對于泰國等國家來說,失去中國這樣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將對他們的水果出口産業造成深遠影響。

泰國作爲世界最大的榴蓮出口國之一,其經濟相當程度上依賴于農産品出口,尤其是榴蓮。

中國市場的變化將直接影響泰國果農的收入和整個榴蓮産業鏈。

如果泰國選擇堅持高價策略以保持其榴蓮的品質形象,可能會導致中國消費者轉向更加實惠的國産榴蓮。

長期來看,這將削弱泰國榴蓮在中國市場的銷售表現。

在這種情況下,分析人士認爲泰國必須靈活應對。

如果泰國不調整價格策略以適應中國市場的變化,其榴蓮在中國的銷量很可能會持續下滑。

最終,爲了恢複市場平衡和競爭力,泰國可能不得不降低榴蓮的出口價格以匹配中國國産榴蓮的價格水平。

這樣一來,全球榴蓮市場的價格體系可能會經曆一次重新洗牌。

對于泰國而言,除了價格調整外,還可以考慮加強品種研發、提升産品質量和服務水平。

例如,開發更具特色的新品種或者提供更優質的包裝和運輸服務,以區分其産品並吸引特定消費者群體。

此外,泰國還可以尋求開拓其他國際市場或在國內發展多元化農業以減輕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拒絕天價水果

中國的水果市場巨大,特別是對榴蓮這樣的高端水果有著極高的需求。

長期以來,中國消費者依賴進口,導致這些水果價格居高不下,成爲名副其實的“天價”水果。

然而,隨著中國農業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種植業的多樣化發展,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國産榴蓮的成功種植和商業化推廣不僅降低了市場供應成本,還減少了對外部供應鏈的依賴。這不僅使得榴蓮價格逐漸回歸合理區間,也讓更多的消費者能夠承受得起這種曾經的奢侈水果。

隨著國産榴蓮品質的提升和産量的增加,其價格將進一步下降,使得榴蓮從“貴族”水果變成大衆消費品,進入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這一趨勢不僅僅局限于榴蓮。

中國也在車厘子、藍莓、牛油果等其他高價水果品種上積極探索本土化種植。

通過引進優良品種、改良種植技術、優化供應鏈管理等方式,中國正逐步打破這些高價水果的進口壟斷地位。

比如,山東、浙江等地已經成功種植出高品質的車厘子,並且價格遠低于進口産品。

國産化的推進有助于穩定市場價格,減少因國際價格波動和貿易壁壘帶來的影響。

同時,它也爲農民創造了新的收入來源,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此外,國産水果的普及還有助于提高國內消費者的飲食多樣性,豐富人們的餐桌選擇。

展望未來,中國在農産品自給自足道路上的步伐將加快。

政策支持和科技創新將推動更多高價值農作物的本土化種植,從而降低消費者負擔,提高生活品質。

這一進程不僅有利于消費者,也將促進國內農業産業結構的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資料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