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開房車旅行,帶叛逆兒子“逃學”,54天後兒子哭著想回去讀書

司空知山海 2024-05-25 10:28:44

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前言

2020年12月中旬,一輛房車行駛在丹東東港市的道路上。

車子裏兩個人,駕駛位上40歲的父親放下了工作,旁邊14歲的兒子也放下了學業,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不過很明顯,父子倆並不親近,一路上沒有太多話聊,青春期的兒子明顯帶著抵觸的情緒。

看著兒子叛逆的樣子,父親一邊開車,一邊皺眉焦慮。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他承認自己做的不夠,這一次旅行,是他目前能想出來的最直接的教育方式。

未知的旅途也許會有驚喜,可能也會有意外,總之無論發生什麽,父子倆只能一起面對。

開啓這一趟令人意外的房車旅行,父親的用意是什麽?兒子會因此而迎來改變嗎?

學會溝通,越靠越近

2020年,家住遼甯丹東東港市的徐雲峰已經40歲了。

在“不惑”的年紀,他做出了一個在外人看來有些瘋狂的舉動,帶著14歲的兒子房車旅行。

他們從東港市出發,目的地定在雲南麗江的程海,全程需要行駛幾千公裏。

他的兒子名叫徐子程(化名),程海和兒子的名字很有緣分,所以那裏應該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爲了帶兒子認認真真看世界,徐雲峰特意規劃了一條不算最近、但最豐富的路線。

一路上,他們會經過許多曆史底蘊非常深厚的城市,會看到祖國新時代和傳統文化的魅力交織。

父子倆走到西安時,一起看了包括鍾樓在內的很多文化瑰寶,爲了給兒子“上課”,徐雲峰還特意提前做了功課。

他告訴徐子程,鍾樓距今已經有600多年的曆史,見證過中國漫長的歲月變遷。

在厚重的曆史面前,原本叛逆的少年變得安靜起來,用雙眼靜靜觀察來自曆史的饋贈。

看著兒子耐心聽自己說話,敞開心扉和自己交流的樣子,徐雲峰的心裏感慨萬千。

還記得房車旅行剛剛出發時,他們父子倆的狀態雖然不至于像水火不容那麽誇張,但中間總是隔著一層厚厚的屏障。

當時是12月中旬,房車裏的氣氛就像東北的冬天那樣寒冷。

徐子程明顯非常排斥和父親交流,對他開啓的話題也十分敷衍,他們都無法走進對方的內心。

走了大概一個星期,兩人就爆發了一次巨大的爭吵,而導火索僅僅只是一雙濕了的鞋子。

那天早晨,父子倆起床之後,徐子程非要穿一雙自己選好的小白鞋。

按理來說,一個14歲的孩子有權利決定自己要穿什麽,作爲父親的徐雲峰也會尊重他。

可徐雲峰卻發現,那雙小白鞋帶有明顯的被水打濕的痕迹,因此要求他換一雙鞋。

換鞋同樣只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動作,但徐子程身上的叛逆勁兒一瞬間全部湧了上來,堅決不肯聽話。

父子倆就這樣爲了一雙小白鞋而對峙,他們怒目相視,兒子不理解父親對自己身體健康的關心,父親也不明白兒子爲何會糾結這樣的小事。

而且讓徐雲峰更生氣的是,明明小白鞋就是濕的,徐子程卻偏要撒謊,死犟著不肯承認錯誤。

在他看來,這是原則性的問題。

無論什麽情況,撒謊都不是一件好事。遇到事情可以溝通,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但絕對不能撒謊。

發生爭吵之後,他們便開始冷戰。

出門在外,他們只能和彼此交流,而冷戰開始之後,就連唯一可以說話的人都沒了,這對同樣倔強的父子都感覺十分憋悶。

好在他們也都足夠理智,拼命讓自己冷靜下來,這才慢慢聊到了一起。

旅行中的很多時候,徐雲峰都沒有把徐子程當成一個孩子,而是嘗試著以平等的視角看待他,用大人的要求來約束他。

比如自己負責做飯,他不能等著飯來張口,要學會打下手,負責洗碗善後。

再比如自己打掃衛生時,他也不能坐在一邊翹著腿看,必須加入其中,要麽拿吸塵器,要麽拿抹布。

總而言之,房車是兩個人共同的小家,他們都得爲這個小小的空間負責。

這趟獨特的房車旅行,不久後就吸引了大衆的關注。

丟下工作,丟下學習,只爲旅遊,這在傳統觀念裏是很難被接受的事情,因此父子倆也遇到了很多爭議。

有網友說:“這得是多好的家庭條件,才能說不幹工作就不幹工作。有錢人的遊戲,我們窮人還是別參與了,就當看個樂子。”

有網友調侃道:“這是找到了互聯網的新賽道嗎?挺有想法的,就是不知道兒子願不願意。”

甚至還有人直接攻擊:“置孩子的學習前途于不顧,利用兒子爲噱頭賺錢,這種父親,良心不會痛嗎?”

各種各樣的評論接踵而至,好的壞的撲面而來,徐雲峰也有些不知所措。

老實說,他不介意對公衆分享自己這趟神奇的旅程,但他從來沒想過利用兒子盈利。

因爲他的出發點,根本就不是賺錢。

他相信,那些遇到過子女教育問題的家長一定能夠對他曾經的擔憂和困惑感同身受,在了解他所遇到的事情之後,也一定能夠理解他的選擇。

在決定完全放下工作,帶著本該上學的兒子房車旅遊之前,他其實也猶豫過很久,做過很多心理建設。

並且他的家人其實一開始也不贊成這個決定,阻攔過很多次,提出過各種各樣的問題。

但對徐雲峰來說,這個決定就像是背水一戰,他想彌補自己過去在教育問題中的缺漏,去賭一個讓兒子變好的可能性。

叛逆少年,問題嚴重

曾幾何時,徐子程在徐雲峰的眼裏,其實是一個乖巧又不失個性的小孩。

兒子六七歲那段時間,他就像個全職爸爸一樣,對孩子的所有照顧和教育問題親力親爲。

因爲在他看來,這是爲孩子性格奠基的絕佳時刻,他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品性。

在他的全心教導之下,徐子程的確身心健康,各方面情況都越來越好。

所以到了兒子三四年級,徐雲峰便放下心來,把孩子交給嶽母照顧。

他和妻子則忙著工作,打拼賺錢,爭取爲孩子和老人提供更好的物質條件。

徐雲峰是個攝影師,自己經營著一家攝影工作室,忙起來早出晚歸,一日三餐都顧不上,自然就疏忽了對兒子的關注。

徐子程11歲時,他和妻子又生了一個小兒子,不可避免的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小兒子身上。

當然,徐子程也能敏感地感受到父母的變化。

他本就處在一個叛逆的年紀,再加上老人最喜歡隔輩親那一套,對他非常溺愛,漸漸地便養成了爲所欲爲的性格。

而且,用叛逆來吸引父母的關注,用不聽話來獲得更多在意,這也是心智不成熟的半大孩子最常做的事情。

因此等徐雲峰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徐子程已經喪失了和他交流的欲望,不肯吐露任何一句真心話。

其實對于兒子的學習成績問題,他並不像很多家長一樣過分在意,更不會去做“雞娃”的事情。

他最看重的,還是一個孩子的品德。

徐雲峰說過:“我從來沒有因爲他的成績不好而批評他,有一次他英語考試拿了零蛋,我也沒有對他說重話。”

但徐子程因爲不想做作業而對家長撒謊,隨隨便便頂撞長輩,在學校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態度有問題,這就觸到了父親的逆鱗。

徐雲峰不是沒有想過嚴厲地管教兒子,可每到這時,老人就會成爲最棘手的存在。

不管是他自己的父母還是嶽父嶽母,幾個老人都對孫子特別寵愛,見不得他對孩子說重話。

在一個家庭裏,如果長輩們的教育模式和風格無法統一,那麽教育工作就無法良性地開展。

孩子很聰明,他總會給自己尋找保護傘,這讓無計可施的徐雲峰感到非常困擾。

如果一直在封閉的家庭裏教育兒子,那麽這件事情只會進入惡性循環。

正是因爲如此,徐雲峰才決定買回一輛二手房車,做好准備,單獨帶著兒子出發。

當只有他們兩個人存在時,他相信,他的教育理念能夠很好地灌輸到兒子腦海當中。

說走就走這件事做起來可不容易,他做了許多准備,買來各種必備的房車旅行物資,帶了自熱米飯和方便面等很多速食,把房車一點點填滿。

至于工作和學習,徐雲峰認爲,這兩者都不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情。

他因爲工作而疏忽了對孩子的陪伴,這已經讓他十分愧疚,所以在房車旅行這段時間,工作必須放下。

而學習也是一個漫長且持續的過程,他覺得就算耽擱一段時間,只要能夠改變兒子的狀態,那都不算浪費。

如果強行讓一個學習態度有問題的孩子繼續關在學校,那才是真的浪費精力。

說到底,只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們父子倆的關系才能修複,整個家庭的矛盾才能得到緩解。

主動回家,變化巨大

旅行果然是情感升溫的良藥,對于任何一種感情都是這樣。

原本還抱著抵觸情緒的徐子程,在旅行中越來越依賴父親。

他不再排斥和父親交流,也會嘗試說出真心話,甚至和徐雲峰交換小秘密。

他們會因爲吃到某個地方的特色美食而一起興奮,會在文化古迹前面駐足暢談,會一同討論天文地理現象,會拿著相機互相拍攝。

那些錯過的親子時光,在旅行中一一得到了彌補,看著孩子臉上久違的笑容,徐雲峰感到一切都值得。

走到中途時,他曾試探性地和徐子程聊到了學習的問題。

這一次,徐子程不再厭惡,而是積極聽取父親的建議,在家裏搞一個學習小組,邀請同學朋友一同參與。

當徐雲峰提出自己也可以參與時,他明顯十分驚喜,一口答應下來。

房車旅行繼續到40多天時,徐子程有了回去的想法。他想念姥姥做的飯,想念母親的聲音,也想念稚嫩可愛的弟弟。

一個14歲的孩子,雖然之前總是僞裝出一副冷硬的樣子,但想起家人,他的心還是十分柔軟,甚至會因爲想家而哭泣。

父子倆到達雲南程海以後,看到了與東北完全不同的景色,心境更加開闊。

在徐子程的主動要求之下,徐雲峰開車踏上了回家的路,如果沒有兒子主動開口,他們這趟房車旅行還有可能繼續進行下去。

前後用了54天,徐雲峰父子倆完成了這一意義重大的行動,他們晝夜兼程,趕在小兒子的生日前回到家中。

一進門,疼愛弟弟的徐子程就把小小的孩子抱在懷中,往弟弟的臉蛋上親了幾口。

他和家人還從來沒有分開過這麽長的時間,所以情不自禁地深深擁抱每一個等著他回家的人。

光是進門的這一點短暫的時間,家裏人就已經感受到了他的變化。

從前的他和家人針鋒相對,現在的他不吝啬向每一個人展示最真誠的笑容。

吃飯時,他會給長輩夾菜,會開心地和長輩分享趣事。

吃完飯之後,他也會主動收拾桌子,主動要求做家務,不再當甩手掌櫃一樣的小少爺。

兒子的變化顯而易見,徐雲峰無比感激自己當初做出的果斷決定,旅行帶來的收獲,比他在家裏對兒子發火有用一萬倍。

至于孩子學習的問題,他還是像之前那樣不會過分操心。

如果徐子程因爲見到了更加精彩的世界而産生厭學情緒,他會好好引導兒子正確看待學習。

實在學不進去,他也不會逼迫,反而會帶著兒子學習一技之長。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家長擺正心態,對孩子給予恰到好處的關心和教育,沒有什麽難題無法解決。

在收獲了無數經驗之後,徐雲峰也樂意與其他家長溝通,給出有用的建議。

結語

教育從來不是一個單向輸出的過程,父母在孩子面前也不該總是高高在上。

房車旅行中,徐雲峰和兒子平等交流,給了兒子敞開心扉的機會。

在充分的溝通之下,他們的關系得到修複,兒子也有了改變,良好的教育自然會帶來理想的結果。

參考資料

遼甯爸爸開房車帶厭學兒子環遊中國54天,結局令人驚喜 澎湃新聞

帶厭學兒子遊走中國的父子倆回家了 孩子:我有不讓家人失望的理由 光明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