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6條馬路3座雕像1座公園的名稱,都是爲了紀念一位民族英雄

百花爭豔才是春 2024-05-26 22:36:04

武漢這座中國中部地區的重鎮,曾經做過中華民國的臨時首都,而且是孫中山先生的理想定都之處。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頭的槍聲一響,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武昌首義”一詞從此載入中華民族的曆史史冊。武昌新軍進行的起義並非全國首次的反清武裝暴動,爲何卻被稱爲“首義”呢?因爲“武昌首義”是由孫中山先生提出來的,孫中山先生在《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言書》稱:武昌首義,十數行省先後獨立。所謂獨立,對于清廷爲脫離,對于各省爲聯合。

武昌首義的成功引起了全國的響應,武漢有一呼百應的地位,擁有九省通衢的交通,這使得孫中山先生曾一度萌發了讓民國政府定都武漢計劃。根據相關的史料記載,孫中山曾經兩次訪武漢,第一次是在1894年的夏天,他到天津上書李鴻章無果後,于南返途中“深入武漢,以觀長江之形勢”,第二次是在1912年4月辭去臨時大總統之後,來武漢漢進行了4天的訪問,孫中山先生兩次深入武漢,對武漢更有了深一步的了解,以致有了將中華民國的首都定在武漢的想法。

孫中山先生在他的《建國方略》中提出,武漢應成“中國本部鐵路系統之中心”與“中國最重要之商業中心”,他主張“爲武漢將來立計劃,必須定一規模,略如紐約、倫敦之大”。孫中山先生早在1912年1月剛就任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後,就批示務必將漢口(武漢三鎮之一)首義之區建成模範之市。同年4月訪問武漢期間,孫中山先生向群衆演說時指出,武(武昌)、陽(漢陽)、夏(漢口)三鎮宜連成一片,之後,又在《建國方略實業計劃》中提出以橋隧聯絡武漢三鎮的方略。

從實踐情況來看,孫中山先生對湖北的影響,早在19世紀末就已經産生燃起了火苗。19世紀末,出國留學風氣漸開。在赴日留學生中,湖北籍學生最多。湖北各地的學生們普遍接受了西式文明的啓蒙,受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影響,走上了革命道路。1905年東京中國同盟會成立,是孫中山革命生涯中的重大事件,參加成立大會的72人中,有湖北人19人。據武漢相關的文史專家們的介紹,辛亥革命前後,武漢是孫中山較爲關注的重要戰略城市。

孫中山先生在辛亥革命前後剛就任南京臨時政府大總統後,便批示務必將漢口首義之區建成模範之市。武漢市爲了紀念孫中山先生,于1906年建設了老漢口最重要的商業交通幹道,貫穿整個漢口中心區,其總長8445米,命名爲中山大道。武漢市還先後建造了民權路,民生路,三民路,民主路這些與孫中山先生相關聯的道路。早在1933年,武漢市就在老漢口最繁華地帶的六渡橋十字路口,也是三民路、民權路、民生路交彙之處,矗立了孫中山先生的銅像一座,這是老漢口最顯著的地標“銅人像”。

在武漢市武昌區繁華的鬧市區辛亥革命博物館前,也矗立著一座孫中山先生的銅像,在武漢市辛亥革命博物館的周邊,爲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有一條全長4193米的胡林翼路,建國後被改名爲民主路。武漢市漢口中山公園始建于1910年,它最初叫西園,1928年李宗仁先生等認可,將漢口第一公園的西園改名爲中山公園,2009年11月,全國首座孫中山與宋慶齡雙人銅像在公園勝利廣場落成,這一天恰好是孫中山先生誕辰143周年紀念日。武漢6條馬路3座雕像1座公園的名稱都是爲了紀念孫中山先生。

1 阅读:331

百花爭豔才是春

簡介:將美妙的圖文與大家共同分享,展現百花爭豔的祖國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