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是上海浦東的60%,人口才5百多萬,新加坡如何成發達國家?

商界評說 2024-05-09 22:06:28

還有5天,新加坡就將進入全新的時代,李顯龍也將正式交出自己的權杖。對于中國人而言,新加坡是一個複雜的國家,這裏大部分人口都是華人,他們說著中文、寫著漢字,卻把英語當成國語。

新加坡也是一個傳奇的國家,面積只有上海浦東新區的60%,人口也才區區的5百多萬,可是新加坡卻成爲了一個高度發達的國家。

財經網站Insider Monkey公布了全球富裕國家排行榜榜單中,新加坡以15.7萬美元排名全球第五,這個榜單是以人均國內生産總值爲基礎,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出,,可以說是更加的公平。

新加坡這個數據遠超我們熟悉的美、英、日、法、德這些傳統的發達國家。另外新加坡人均金融資産淨值爲15.12萬歐元,位居亞洲第一、全球第四。

在國際政治上,新加坡更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們如今可是鏈接東西方的橋梁跟紐帶,這種鏈接不僅僅是地理位置上的鏈接,更是文化上的鏈接。

那麽新加坡到底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新加坡雖然一出生就拿著一雙王炸,可是其他的卻是一手爛牌。

新加坡的王炸自然就是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這是歐亞航線上最重要的咽喉之一。由于馬六甲海峽連接印度洋與太平洋,這使它成爲亞、非、歐、澳沿岸國家往來的重要海上要道。光是中國每年就有80%的石油需要經過馬六甲海峽。在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後,歐亞航線不需要繞道好望角,因此馬六甲海峽的地位就更要了。

這個地方其實是屬于新加坡、馬來西亞跟印尼共管的地方,可是其他兩個國家就沒有吃到這天然的紅利,因爲馬六甲海峽的主要航道集中在東側,這裏吃水非常深,而且很少有風浪,更加合適航船,而西側就沒有這樣的條件。新加坡這個地方也就成爲了馬六甲海峽上最合適建立港口的地方。

可是在40年之前,新加坡雖然就有這麽好的地理位置,卻沒有因此發展起來。那個時候的新加坡不僅僅貧窮落後,還曾經被日本入侵,長期成爲英國的殖民地,甚至連馬來西亞都主動放棄了這個地方。新加坡彈丸之地,卻有強敵環立,最終他們卻把一手爛牌發揮到極致,讓王炸最大限度發揮出作用。

新加坡因爲地理位置優越,因此在大航海時代,這裏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最早來的是葡萄牙人,後來荷蘭、英國、法國都先後到這裏爭奪地盤。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之後,也成爲了當時世界頭號強國,因此他們也順理成章控制了新加坡。

成爲了英國殖民地之後,英國人轉移了大量的勞動力到這裏,其中以華人勞工爲主。這個時候的新加坡已經成爲了全球第五大的港口,歐洲的工業品經這裏達到亞洲各地,中國的絲綢跟瓷器,還有東南亞的橡膠等原材料也經過這裏賣到歐洲去。不過這個時候,新加坡的利益都讓英國人奪走了。

一戰之後,英國實力開始下滑。日本也開始對新加坡虎視眈眈,二戰爆發之後,日本人成功搶走了新加坡。日本也在新加坡開始了瘋狂的洗劫行動,他們用軍票強行買走老百姓的物資,逼迫華商在日本人的銀行存款、繳納高額稅金,甚至還在當地恢複了鴉片貿易。日本的洗劫,加上全球戰亂。新加坡也陷入了曆史上最黑暗的曆史中。

日本戰敗之後,這個時候新加坡已經千瘡百孔了,而列強們又一次盯上了新加坡。英國人屁顛屁顛又回來了,他們企圖繼續控制新加坡。這個時候新加坡的知識份子階層開始覺醒,他們不願意再被英國人統治了,于是這些年輕人就開始秘密串聯,企圖趕走英國人。

英國後來放棄了馬來半島,可是卻繼續控制著新加坡。一直到1959年,在李光耀的帶領下,新加坡才最終實現自治。只是這個時候,新加坡外有強敵,內又沒有工業,沒有資源。

當時新加坡經濟處于大蕭條時期,有25%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之下,同時華人跟馬來人矛盾不斷,而且日本留下的特色産業也極度泛濫。

爲了生存,李光耀最終選擇跟馬來西亞合並,企圖借著馬來西亞的資源以發展工業。可是合並之後,華人在馬來西亞占比就超過了5成。馬來人擔心最終整個馬來西亞被華人控制,于是不斷排斥新加坡。4年之後,合並草草結束,新加坡再次獨立出去。那一天李光耀不僅沒有勝利的喜悅,反而是哭了。

他不知道新加坡的未來在什麽地方?爲了生存,李光耀再次選擇抱英國人的大腿,加入了英國聯邦,隨後英國人也派駐軍到新加坡,解決了新加坡的安全問題。

在經濟下,李光耀也開始大力推行開放政策,吸引美國、英國、日本、歐洲的資本到新加坡投資建廠。對內李光耀則是大力推動教育跟醫療的發展。

英國人離開之後,李光耀又找了美國人合作。于是美國就到新加坡駐軍。從此新加坡在軍事、政治、經濟上也無限依賴于美國。

當然推動新加坡經濟發展最核心的,還不是李光耀的這些開放政策,關鍵還是地理位置太優越了,同時也碰上了一個好時代。全球化貿易的迅速發展,讓新加坡成爲了全球最重要的港口城市跟貿易中心。

李光耀又利用貿易優勢,建立起了新加坡的金融跟工業體系,一躍就讓新加坡成爲亞洲最發達的國家。如今新加坡即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未來將何去何從,也讓我們拭目以待。

0 阅读:1

商界評說

簡介:分享商界的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