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在2012年連任前曾提出要簽兩岸和平協議,連任後卻不了了之

榮軒談曆史 2024-05-21 07:04:38

隨著局勢的不斷變換,當下兩岸之間的和平統一大勢與呼聲也是愈發強烈。然而,在十年前兩岸統一大勢就已經初現端倪。時任台灣地區國民黨領導人的馬英九更是提出要簽和平協議。

但這一切在他上任的第二個任期裏卻“意外地”戛然而止。這是兩岸和平統一大勢形成最近的一次卻也是備受矚目的一次。對此,外界衆說紛纭。但所持的觀點大多集中在三個方面上。

其一是爲了台灣地區的固有利益;其二是深受美國影響,是爲美國開始遏制與打壓我國的前端;其三是國民黨統治基礎越來越薄弱,民進黨崛起大勢不可阻擋。馬英九其實是無力回天。

他這個國民黨推舉出來的領導人實際上能夠贏得連任還是民進黨給了面子。爲什麽會這麽說呢?因爲國民黨敗退台灣後便迅速成爲台灣的統治階級這件事情讓台灣當地民衆頗爲不滿。

這使得台灣地區的整體分裂明顯態勢加劇了。蔣經國雖然想終結蔣氏獨裁,可是台灣民衆對于國民黨本身並沒有多大信任度。許多台灣本土民衆害怕蔣經國會制造又一個“白色恐怖”。

所謂的台灣“白色恐怖”指的是以蔣介石爲首的國民黨爲了建立起絕對統治地位而進行的一次大屠殺。不過,蔣介石這輩子經曆的大風大浪多了去了。對于小小的台灣之主,他看不上。

所以很多人都十分肯定地認爲背後的受益者和主使者是蔣經國,蔣介石只是被推到了明面之上。畢竟,蔣經國還是要接班延續蔣氏江山的。是故,國民黨在蔣經國之後的狀態很是被動。

一方面是無力阻擋民進黨的三贏(贏民心、贏選票、贏勢力);另一方面是後續的方針政策必須要圍繞著台灣地區的固有利益來展開。只要是開倒車的行爲國民黨必然會遭到極大反噬。

從外顯上看,雖然民進黨很是瘋狂也屢次挑釁我國對台灣現狀的容忍度但卻是正中了台島內諸多民衆的下懷。因爲民進黨無論是經濟上的抱大腿還是政治上的賣台都可以換來不斐利益。

固有利益的限制

從蔣經國放權後,台灣政壇的生氣明顯要大了很多。可是大家不敢把這種情況表現在明面上,因爲台灣政壇裏的話事權還在蔣家手中。誰也不知道蔣經國玩的這一出到底是真放還是假放。

不過,蔣經國是真的放權。之後,一些較爲活躍的本土派勢力與新興派勢力便逐漸登上了台灣的政治舞台。本土派勢力自然是台灣當地土著階級;新興派則是要擁抱世界潮流的那批人。

台灣當地土著階層曾經爲國民黨采取暴力而建立起的高壓統治所不滿,因此對于國民黨早有怨言;要擁抱世界潮流的那批人則是懷抱著發展台灣,想要讓台灣有一定自主話語權的目的。

盡管後者的方式是勾結美日而達成台灣“半自立”的目標。但前後二者卻在發展台灣和削弱國民黨勢力之上意外而巧妙地達成了一致。這是民進黨的前身卻也在這時奠定了利益的基調。

即:台島內的政治力量要爲經濟大局而服務。從蔣經國到馬英九,其中已經間隔了一代國民黨領導人李登輝與一代民進黨領導人陳水扁。兩黨在發展經濟上可以說已經算是達成了共識。

但走經濟之路卻在另一方面成爲明顯的掣肘。因爲國民黨與大陸的關系上非常敏感,國民黨既懷抱著想要光複大陸的想法又不願意徹底放下身段融入台島,雖然國民黨確實算是外來者。

但國民黨在蔣家的統治下表現出一副頑固的外人姿態。這是令台灣民衆頗爲不滿卻又不敢言及的地方。可隨著新興派與本土派勢力的不斷發展壯大,國民黨也不得不被經濟大局所裹挾。

這一點可以從馬英九在前一個任期裏不斷推動兩岸之間的經貿合作與往來之上可以得到例證。雖然馬英九推動兩岸關系朝著不斷緩和的方向前進用的是經濟招數,可政治方面碰不得。

台灣只允許國民黨從大陸方面獲取利益,而不允許國民黨做出損害台灣利益的事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馬英九可能卻是懷抱著兩岸和平統一的民族心,但他無法實現也達成不了目的。

深受美國的影響

馬英九曾在一次采訪中稱,要簽和平協議必然要花費很大的功夫,不如先多簽幾個與民生相關的,待時機成熟後,再簽兩岸和平協議也不遲。然而,馬英九的這個時機卻一直沒有到來。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受到了美國的阻撓。據國民黨前主席連戰在回憶錄中的記錄來看,馬英九曾在第一個任期裏構想出十二字方針(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先急後緩來推動和平協議落地。

但從這十二字方針中,卻不難發現排在首要位置的是經貿發展與合作,也就是經濟。馬英九把經濟排在如此重要的位置無非是台島內正把一切都建立在經濟發展與自立自強的基點上。

如果離開了經濟這個大背景的話,政治方面的讓步與妥協無疑是空談和幻想。所以馬英九推出和平協議的目的主要是與大陸進行經濟往來,以謀求利益。從外顯上看,是建立共識基礎。

就好像是在特意拉近關系一樣。但台島內的自立自主權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美國牢牢掌握的。因爲台灣問題是美國借機向中國發難的最好借口,所以台灣問題的一切美國都很是關心。

馬英九在2012年競選連任前夕曾“過境”美國,但從美國回來後的馬英九卻再沒有提過和平協議了。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麽?事實上,很難不將美國高層的指示與馬英九的做法相聯系。

用反推的方法也許可以得到一個比較合理的答案。如果兩岸和平協議就此簽下那麽兩岸關系的走向肯定會越來越親密。這肯定是美國不想看到的。因爲美國已經在南海制造了緊張局勢。

當然,美國是借著菲律賓小弟的手而挑起南海爭端的。同時,日本也在釣魚島事件上同我國爭論不休。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馬英九的和平協議就像是美國扶持的勢力內部出了叛徒一樣。

況且馬英九最多只能坐兩屆台灣地區領導人的位置。就算國民黨和大陸抛下以前的恩恩怨怨,國民黨就可以打破民進黨與國民黨交替上台的潛在規律嗎?很顯然,曆史事實給出了答案。

國民黨統治基礎薄弱

馬英九在2008年接過台獨陳水扁的位置而上任。雖然他實現了國民黨與民進黨的輪換制,可是得益于李登輝的影響,彼時的國民黨內部(或者說暗地)有著極爲明顯的實用主義傾向。

從外表上來看,國民黨雖然對于李登輝公然鼓吹“台獨”和提出“兩國論”感到非常不滿。可也只是在李登輝任期結束後將其開除黨籍。對于國民黨來說,黨魁的越界不能立馬清算。

就已經說明國民黨表面上的那一套仍舊沒有改變。而這與實際上的蔣經國放權大勢非常不合。既然外部做派無法改變,那麽變革也就必然會出現在國民黨內部。兩任台獨便是最好例證。

國民黨領導人李登輝是暗獨;民進黨領導人陳水扁是明獨。換到馬英九上台這時候,民進黨的大勢已經在兩屆領導人的烘托下完全形成。或者說,在陳水扁時期時已經得到了極大發展。

只不過,民進黨還不敢完全撕破臉皮。他們害怕國民黨會同大陸再度聯系,在這樣的態勢下,馬英九迎來了連任。在台獨實爲政治正確同時又符合島內利益的情況下,馬英九動不了身。

所以即使馬英九想要推動台灣尤其是國民黨與大陸關系的改善也只能轉到兩岸和平這一條路上,別的路徑是萬萬行不通的。可是兩岸和平的這個口號只是喊出來並不會有多大的損失。

一旦轉入到實際操作層面之後,損失就會很大了。更不必說,成爲世界工廠的我國在經濟層面相較于台島而言占據著一定的優勢地位。所以,和平協議只能是空談,不可能轉化爲實際。

另一方面,國民黨本身的統治力也在逐年下降。雖然是多方面因素所導致的,可是卻能夠讓馬英九一直停留在想要作爲卻始終無法作爲的地步裏。所以和平協議最後只能是不了了之了。

最後,馬英九近年來雖然表現得同大陸十分親密可在一些問題上馬英九還是知道分寸。比如馬英九沒有道破台灣地區的固有利益問題是一個極其明顯的障礙;馬英九也不支持武力統一。

馬英九用的說法是武力統一會造成更大災難同時也不利于繁榮發展的台灣回歸到大陸。只能說,馬英九和國民黨雖然與民進黨有所不同,可是也只不過是在一些對外政策上稍顯不同。

在觸及台灣地區的核心利益層面,國民黨與民進黨其實是保持了一致的。但國民黨有個弊病,這個弊病是既放不下身段卻又做著實際的事情,遠不如民進黨直截了當將台獨意味貫徹到底。

可以說,現在的國民黨已經不再是以前的國民黨了。馬英九雖然是出自國民黨的台灣領導人,但他身上的諸多烙印卻與民進黨是藕斷絲連的。不然的話,馬英九沒有那麽大的勝出概率。



參考文獻:尹茂祥.兩岸和平協議問題之演變與趨勢[J].台灣研究. 2015(04).

張文生.兩岸和平協議的性質刍議[J].台灣研究集刊. 2013(02).

吳生林.連戰的這本回憶錄裏,再一次讓民衆看到了美國那只“看不見的手”……[J].台聲. 2023(02).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