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玉潤中華:刻畫西王母、東王公幸福生活的玉座屏是件國寶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2024-03-16 14:39:07

國家文物局分三次頒布了三批禁止出國出境展出文物195件,南京博物院“玉潤中華”展中“現身”三件。這件出土于東漢中山穆王墓的“西王母神瑞疊勝形玉座屏”是其中的一件。

屏風作爲家具出現的很早,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屏風”一詞,用于擋風、遮蔽。玉屏風出現于漢代,但留存至今的實物極少。

“西王母神瑞疊勝形玉座屏”是已知的最早的玉質屏風,屬于定州博物館的鎮國之寶,這次現身南京博物院院慶九十年的“玉潤中華”大展,得以在南博一睹芳容。

玉座屏體量不算大,年代是東漢末年,也不算久遠,那麽它怎麽能名列195件不准出國出境展出文物之列呢?

首先,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俗。玉座屏雕刻的內容取材于東漢廣爲流傳的西王母和東王公的故事。西王母配制仙藥,九尾狐采藥、玉兔搗藥、青鳥送藥,表現了神話傳說中的仙界生活。這是東漢流行的求仙、求長生不老風氣的反映。

其次,“內容”豐富。玉座屏上雕刻了人物、景物、動物,有神仙西王母和東王公,有羽人,有玉兔青鳥,有九尾狐,有三足烏,有朱雀和玄武。即這件玉屏上,神仙有了、東南西北有了、太陽月亮有了。

再次,做工複雜。玉座屏由和田黃玉制作。玉屏主體爲上下兩塊透雕的半月形玉屏板,玉屏板兩端有榫,插入兩側的支架內。先采用透雕工藝雕刻出圖案的主要輪廓,再用形若遊絲的陰線刻細線雕刻出圖案的細節,這種陰刻細線的做法稱爲“遊絲毛雕”,是漢代一種重要的玉雕手法。這種雕刻技法使得裝飾圖案更具立體感。

這是將人物、景物、動物合雕在一起的唯一一個漢代玉屏風實例。你從此玉座屏上看到西王母、東王公了嗎?看見朱雀玄武、青龍白虎了嗎?看見玉兔青鳥九尾狐了嗎?

東漢中山穆王墓的“西王母神瑞疊勝形玉座屏”。

上層玉屏板雕刻了“西王母”形象,她梳著高髻端坐于雲氣之中,其兩側有兩只青鳥和兩個羽人伺候,羽人長著一對翅膀能像鳥一樣飛翔。右邊有一只機警的九尾狐,左邊羽人外側有玉兔。西王母下方有回首張望的三足烏和朱雀。

玉兔、青鳥、羽人、九尾狐、三足烏和朱雀都看到了嗎?

下面的玉屏板上雕刻的是仙人“東王公”的形象,它頭發向後梳,同樣端坐于雲氣之中。兩側也各有羽人伺候,右面羽人外側是一只站立的神獸,似熊又似豹。東王公的下方爲兩組蛇龜纏繞的玄武形象。

羽人、熊和玄武都看到了嗎?

西王母是《山海經》裏的人物,後世人怕她孤單,爲她選了東王公作伴。這位東王公傳說爲周穆王,他喜歡巡視全國,在昆侖山遇見西王母,相談甚歡。

玉座屏兩側爲玉質支架,支架呈雙璧相連狀,表面透雕青龍和白虎形象。

0 阅读:17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簡介:慵懶的理想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