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師怒斥:爲成績不擇手段,天天給家長布置作業,要老師何用

觀教育 2024-04-05 21:02:41

一位來自山東、認證爲“英語一級教師”的老師發文,稱現在的學校和老師爲了成績真的是不擇手段。

這位老師表示,教育部一再強調作業難度不得超過課標要求,老師也不得布置重複性和懲罰性作業,也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但是,現實中一個初中老師卻天天讓家長給孩子聽寫英語單詞,而學校領導還很贊賞並要其他老師學習。對于這樣的做法,這位老師看不下去了,並怒斥這些工作都讓家長做了,要老師何用?

確實,老師天天讓家長給孩子聽寫英語單詞,實際上就是將學校和老師的教育責任轉嫁到家長身上的做法。大部分家長都有自己的工作,同時還要爲一家人的生活操心,他們很難有時間和精力來輔導孩子的學習。不僅如此,孩子上了初中以後,即使想輔導孩子學習,但很多家長已經沒有能力輔導孩子了,如果老師還是希望通過家長的輔導來提高學生的成績,結果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老師讓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做法容易引起家校矛盾。在很多家長看來,老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輔導孩子的作業也應該是老師的工作內容之一,讓家長輔導作業就是老師不負責任的表現。這種情況下,老師還每天要求家長給孩子聽寫英語單詞,那麽家長對老師的怨氣就會越積越深,甚至可能會因爲一點小事而引發家校矛盾。現實中,這樣的例子可謂比比皆是。

老師爲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天天讓家長輔導孩子的做法肯定是不合理的,更是不值得提倡的。

好的教育確實需要良好的家校合作,但兩者的分工卻是不同的。從學習知識的角度來說,老師無疑應該承擔起主要責任,而家長也要盡可能地配合老師。但家長的配合並不意味著老師就可以隨便給家長布置任務,甚至將本該屬于自己的工作轉嫁給家長。

當然,換個角度來看,說句不太好聽的話:孩子是家長的孩子,不是老師的孩子,老師都對孩子的學習如此上心,家長更沒有理由不上心。更何況,即使是再負責任的老師也不可能一天24小時都盯著學生。一方面,一個老師要管幾十個學生,老師也是分身乏術;另一方面,學生晚上要回家,老師不可能跟到學生家裏輔導他們的作業。此時,有時間和精力的家長也是有義務監督孩子按時完成作業的。

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也應該明白,教育不僅僅是爲了讓學生考個好的分數,更是爲了讓孩子能夠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因此,我們要摒棄“爲了成績不擇手段”的做法,讓教育能夠回歸本質,從而爲孩子們的成長創造出一個更加健康的環境,並最終爲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

0 阅读:27

觀教育

簡介:分享教育故事,剖析教育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