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沙漠第一村,因修沙漠公路而被發現,村民不知今夕是何年何月

枕夢讀史 2024-05-10 04:00:08

【本文內容均基于權威曆史資料整理撰寫,文末有文獻引用來源,請知悉。】

在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腹地的一處綠洲之中,有一個神秘的村落存在了幾百年之久,就連村民們自己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經過了何年何月。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一支正在爲修建塔裏木沙漠公路勘探的工程隊,偶然發現了這個與世隔絕的”失落之地”--牙通古孜村。

這個隱藏在大漠深處的小村,仿佛一個世外桃源,靜谧安詳,時光凝固。村民們世代生活在這片小小的綠洲上,即使駱駝隊伍偶爾前來,他們也很少與外人接觸。因此,當工程隊員們出現在村邊時,這些久居深沙的村民還以爲他們是異鄉客,對眼前的一切感到新奇無比。

塔裏木大沙漠因其漫漫黃沙和死寂荒涼而被稱爲”死亡之海”,可誰曾想,就在這片”死亡之海”的腹地,卻孕育著一個生機勃勃的小村落。這裏就像是一個世外桃源,靜谧安詳。

來自綠洲的饋贈

牙通古孜村位于塔裏木盆地的腹地,位置頗爲偏僻。從外界望去,這裏只是一片連綿不絕的黃沙,看不到任何生機。但若是走近一探,便能發現一處綠意盎然的小村莊,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大漠之中。

村落的核心是一條蜿蜒曲折的小溪,清澈的河水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這股源自昆侖山的溪流,每年夏季都會隨著積雪的融化而溢出河床,緩緩流經牙通古孜。河水灌溉著兩岸的田地,滋養著一片片翠綠的農田。

在村莊周圍,綠意遍布。路邊種植著形態古怪的沙棗樹,樹幹盤繞曲折,枝葉稀疏,卻還是在炎熱的沙漠裏頑強地活了下來。樹下是條條小路,路旁長滿了野草,隨風搖曳生姿。往遠處望去,則是望不到邊際的胡楊林,在流動的熱浪中時隱時現。

一股陣陣的清香自綠色田野飄來,那是村民們最爲引以爲傲的”安迪爾”甜瓜。田壟之間,巨大的瓜瓤壓塌著綠色的藤蔓,露出圓滾滾的身軀。一個個瓜瓤脹大得幾乎無法用雙手環抱,綠皮上滿是由陽光烤印而成的條紋。

剖開綠皮,露出晶瑩剔透的果肉,仿佛琉璃一般晶瑩剔透,散發著陣陣的清香。村民們忙著采摘成熟的甜瓜,將它們小心翼翼地搬運至集市上出售。由于産量有限,甜瓜一向供不應求,每到銷售時節,便會吸引周邊縣城和其他地區的商人前來收購。

不僅如此,甜瓜更是牙通古孜對外界最親切的問候。隨著名氣的不斷擴大,這裏的特産被運往了國內外各地,讓更多人品嘗到了大漠深處的綠色饋贈。

水資源的爭奪

爲了更好地管理有限的水資源,村裏修建了幾座簡陋的水壩,在豐水期將溪水攔蓄起來。水庫裏盛滿了漂浮著雜質的渾濁河水,散發著一股泥濘的氣味。即便如此,村民們對這些儲備的水源仍然視爲生命之源,小心翼翼地維護著水壩。

一旦進入旱季,村民們便會嚴格限制用水。他們會優先保證居民和牲畜的飲用水,其次才是農田的灌溉。即便如此,由于儲備有限,灌溉也僅僅維持在勉強能夠種植的程度。

在漫長的幹旱季節裏,村民們過著非常節儉的生活。每一滴水都是寶貴的財富,哪怕是洗漱用水,也必須節省再節省。生活在如此環境中,村民們從小就養成了節約用水的好習慣,對于浪費視爲禁忌。

村裏年長者會時不時巡視一圈,檢查是否有人濫用水源。只要發現哪家存在浪費水的情況,便會立刻嚴厲指責,讓那家刻骨銘心。在缺水的環境下,任何一滴水的流失都可能會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

除了人畜飲用水和農田灌溉,水資源的其他作用也都被壓縮到了最小限度。村民們會在臨近河床的地方洗滌衣物,並把汙水引流至遠離村莊的地方。至于如何保持個人衛生,村民們只能靠在家中少量水資源勉強勤洗。

面對如此艱苦的生活環境,牙通古孜的村民們依舊能夠生存並繁衍下去,實在來之不易。他們明白,若是不節約用水,整個村落都將面臨無水可用的困境。因此,每一個人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確保這片小小綠洲能夠永續發展下去。

瓜果飄香

牙通古孜村雖地處大漠之中,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卻造就了這裏瓜果種植的絕佳環境。陽光毒辣但時長充足,沙土疏松卻富含礦物質,小溪終年供給著寶貴的水源,這一切都爲瓜果的生長創造了最適宜的條件。

瓜田遍布村莊四周,成爲牙通古孜村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綠色的瓜藤鋪就一張蓋滿金黃色小花的綠色地毯,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在瓜藤的簇擁之下,成熟的瓜果像綠皮的綠寶石一般散落在沙土裏,隨著重量的增加而逐漸露出赤裸的肚皮。

村民們細心呵護著每一寸瓜田。春耕時節,他們便會打開水渠,讓溪水流進田間溝渠浸潤土壤。待到幹燥時分,又會立刻關閉水渠,防止水分蒸發過多。瓜藤疏落的時候,便會叩開疏離的藤蔓,讓更多的陽光照射到瓜果身上。

到了收獲季節,他們更是小心翼翼地將每一個瓜果剝離藤蔓,搬運至集市上出售。這裏最爲出名的就是”安迪爾”甜瓜了。一個個碩大的安迪爾甜瓜,體態豐腴、肌肉發達。剖開厚實的綠皮,裏面盛滿了半透明的晶瑩果肉,甘甜多汁,入口即化。

剔透的瓜肉上還鑲嵌著一顆顆小小的瓜籽,就像是被鑲嵌了一串珍珠般晶瑩奪目。除了甜瓜,牙通古孜村還種植了一些其他品種的瓜果,如黃瓜、南瓜等,數量雖少卻同樣出類拔萃。

這些富有牙通古孜特色的綠色瓜果成了村民們最爲引以爲豪的特産,更成了村外人士慕名而來的理由。收獲的季節裏,村頭的集市上便擠滿了前來收購瓜果的商旅。他們開著滿載而歸的馬車或者駝隊,帶著牙通古孜孕育的豐饒之物,走向更加遙遠的地方。

有的瓜果被運往了新疆其他城鎮,有的則一路向東、向南,穿越重重沙丘,最終來到了祖國各地的城市;還有的甚至越過了祖國的邊境,遠銷海外。就這樣,大漠深處的這一方綠洲,悄然孕育出了令人垂涎的綠色饋贈,惠及了廣闊的土地。

這些清甜的瓜果就如同生命的希望與能量,給予周圍生命以無窮的滋養。

外來的影響

曾幾何時,牙通古孜村就如一顆隱藏于大漠深處的明珠,靜谧安詳、與世隔絕。村民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小小綠洲,即使偶有商旅駱駝隊經過,也鮮有外人留下腳步。

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一支正在爲修建塔裏木沙漠公路勘探的工程隊伍偶然發現了這個神秘村落的存在。當工程人員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時,村裏的居民們感到無比新奇和好奇。他們用單純的眼神打量著這些陌生人,仿佛在猜測他們從何而來,又爲何要來到這裏。

對于村民們而言,外面的世界仿佛就是個謎一般存在。當工程人員向他們打聽今夕是哪一年時,村民們竟然無法正確回答。在這個時光凝固、與世隔絕的小天地裏,時間的流逝早已被人們遺忘。

工程隊員們的到來,無疑爲牙通古孜拉開了重返世界的大門。很快,這個隱匿于腹地的小村就成了遠近馳名的”中國沙漠第一村”。隨之而來的,還有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員慕名前來。

首批湧入的是一批批商賈們。他們跋山涉水,穿過重重沙丘,只爲一睹傳說中”安迪爾”甜瓜的芳容。在反複較量和討價還價之後,他們終于將成串的甜瓜裝上馬車或駝隊,沿著崎岖難行的道路緩緩離去。

很快,牙通古孜就響遍了沙場。除了商人,還有不少探險家、學者和遊客前來一窺這個”世外桃源”的真容。他們帶著滿懷的好奇與疑慮,想要親眼見證這個神秘的村落。

最初的時候,這些陌生人的到訪無疑給村民們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他們對外來者充滿戒備,因爲從未見過如此陌生的人。但很快,就有一些較爲機靈的年輕人學會了與他們交流。

于是,村裏陸續冒出了一家家小酒館和小旅店。雖然陋室樸素,但已足以招待這些好奇的外來人。酒館裏能品嘗到純正的當地美釀和新鮮瓜果;而小旅店雖只有一間小睡房,但在炎熱的大漠中已算得上奢華。

轉瞬之間,牙通古孜村就成了這一帶奇特的新景觀。遠方的旅人在這裏歇腳留宿,品嘗著大漠深處孕育的饋贈。而本地村民們也逐漸開始習慣了這些外來的面孔,學會了同他們交往。

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就這樣在牙通古孜相遇、碰撞,原本靜谧的村落也隨之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這個被發現的”失落之地”終于重新與外界連通,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與發展。



參考資料:

來自 路琳著. 新疆[M]. 2007

0 阅读: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