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果敢報複伊朗!中東局勢怎麽走?

楊風說華夏 2024-04-21 03:46:23

以色列于4月19號清晨向伊朗境內發射導彈,對伊朗進行報複性打擊。這次的襲擊目標是位于伊斯法罕西北部的機場和陸軍航空兵基地。

不過,按照伊朗的說法,以色列是利用無人機襲擊,並且被伊朗的防空武器系統攔截下來。

重點是,伊朗會不會針對這次的襲擊再次向以色列報複?今後中東地區的局勢怎麽走?美國、以色列、伊朗陣營、哈馬斯和阿拉伯國家在該地區會面臨什麽樣的局面?

1 你顧慮,我也擔心

從4月1日到4月19日,不到三個星期的時間,以色列和伊朗陣營相互襲擊,互相放狠話。國際上各陣營勢力,以及原油和金融市場也在密切注意觀察。

雖然這19天的地緣政治紛亂、襲擊,以及合縱連橫,導致一些人認爲第六次中東戰爭要來了,甚至一些西方媒體還說第三次世界大戰要來了。

然而,短短19天的時間,中東地區局勢的發展並沒有指向第六次中東戰爭,反而是如楊風幾天前的預測,中東地區出現了新的“勢力均衡”,新的局面。

這短短19天在以色列和伊朗之間的接連沖突,也是一次經典的地緣政治課,讓許多人見識到國際間從小國到大國,是如何相互牽引?背後又是如何的算計?大國之間的勢力又是如何進行折沖?

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判斷,從何判斷今後中東地區的趨勢?

我們把時間軸整理一下。

首先是4月1日。以色列襲擊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伊朗立即宣稱,絕對會向以色列進行報複。

結果是12小時內,伊朗透過代理人伊拉克武裝組織和黎巴嫩真主黨,向以色列的軍事基地進行襲擊,作爲報複。

那時候,楊風把伊朗報複的模式稱之爲“半套”,因爲伊朗還沒有親自下場,親手還擊。

4月13日,伊朗親自出手,發射三百多枚的導彈和無人機。向以色列數個地點進行還擊。同時,以色列北邊的黎巴嫩真主黨,以及南邊的胡塞武裝,共同對以色列發動襲擊。

楊風那時候說,伊朗雖然大規模反擊,卻留了一個余地, 並沒有造成以色列大量的傷亡。

而美國媒體和伊朗外交部也于其後說,伊朗在發動襲擊前72小時,通知了沙特等海灣國家。當然,這些國家也把伊朗襲擊的訊息傳遞給美國。

伊朗此舉的目的,就是留一個余地,因爲伊朗想要擴大報複的聲勢,卻不想造成以色列太大的傷亡,以至于和以色列之間爆發更大規模的沖突。

接下來的重點是,以色列會不會報複?報複的規模會如何?

楊風上一次的評估是,得要看以色列上不“上道”。如果以色列上道,意思、意思,小小地還擊一下,那麽這一波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的恩怨就算是“兩清”了。

于是,我們看到了以色列于4月19日,向伊朗進行小規模的報複,小小地還擊了一下,發射的導彈也不多,伊朗也聲稱,沒有人員傷亡。

那麽這件事就有可能會慢慢降溫,在短時期內“暫時”到此結束。

這短短19天的時間,四次的襲擊,局勢的發展大致上符合我們的判斷和預測。沒有中東大戰,美國也沒有要蹚渾水的意思。

而伊朗也的確說報複,就會報複,不會忌憚于美國的軍事實力,懼怕美國出兵幹涉,因而不敢反擊。

而以色列當初想要拖美國下水,因而襲擊伊朗大使館的伎倆也沒有成功。

一切似乎又漸漸恢複平靜,只余下哈馬斯還在加沙地區苦戰,也門胡塞武裝也在紅海邊上爲哈馬斯搖旗呐喊,分擔哈馬斯的負擔。

2 留下一些伏筆

不過,後續還沒有結束,也留下了一些伏筆。

首先,雖說伊朗說報複就報複,劍及履及。但相較之下,以色列卻沒有那麽“大方”。比如說,伊朗是事先揚言會進行報複,並且還通知了一些國家,目的就是讓以色列有一些准備。

再者,伊朗先發動無人機攻擊,無人機飛行速度較慢,需要六七個小時才能飛抵以色列本土,進行攻擊。

其後是巡航導彈,最後是飛行速度最快的彈道導彈。這樣的安排就是讓以色列和美國陣營有時間准備,進行攔截。

伊朗這樣的做法倒不是怕了以色列,而是有一些君子之風。

然而以色列對伊朗的報複行動,似乎不是這樣。以色列的確如我們之前的預測,沒有辦法拖美國下水,也清楚如果硬幹的話,局勢會對以色列不利。但以色列在這次的反擊行動中仍然保持強勢。

例如,伊朗于4月13日襲擊完後就對外宣稱,“反擊行動結束”,意思是我們不會再進行報複,如果以色列不再反擊,這事就到此爲止。

然而,以色列于19日襲擊結束後,並沒有相對的做同樣的聲明。並且,以色列還刻意選擇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85歲生日的時候動手,這是要給伊朗難堪。

另外,以色列除了襲擊伊朗外,也“順帶”打擊了敘利亞南部的伊朗軍事基地,以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一棟大樓,

因爲當時,伊朗軍官和伊拉克武裝組織正在此棟大樓舉行高級別會議。

可見以色列仍然是態度強硬。

尤其是,雖然以色列並沒有襲擊伊朗的核設施。但以色列的導彈射向了核設施旁邊的基地,以色列這是警告伊朗,下一次有可能直接打擊伊朗的核設施。

不過,總歸以色列還是保持了一些分寸,還是知所進退,跟往常以色列的態度做一個比較嗯,算是收斂了。

至少,以色列之前說,會對伊朗進行“前所未有的回應”,這種情形並沒有出現。

3 互相爭取最後一句話語權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伊朗和以色列上演了一場比聲勢,比氣勢的戲碼。

猶如一對吵架的夫妻,雙方都要面子。由于是以色列先挑起了事端,襲擊伊朗大使館。由于大使館視同一個國家的領土,因此伊朗向以色列進行“大規模”的報複。

而以色列被伊朗襲擊後,也要扳回一些顔面,因此也一定要對伊朗報複。但考慮後果,也希望降溫,因而是“小規模”的反擊。

一般吵架的夫妻往往會想要爭取“最後一句話”的話語權。對伊朗和以色列而言,大家都想要爭取最後的一擊(反擊),維系自己的面子。

既然大家都想要爭取最後一擊的話語權,雙方想要善了就比較困難一些。

不過,由于以色列這次的“小規模”報複,伊朗這邊如果真的沒有人傷亡,伊朗有可能不對以色列再進行反擊。這一次的風波就有可能“兩清”。

4 新的“勢力均衡”

接下來中東地區的局勢會如何演變?

這一輪的襲擊風波確立了之前說的,伊朗在中東地區的區域大國角色。中東地區形成伊朗、以色列,和以沙特爲首的阿拉伯國家聯盟的三方區域勢力。

至于美國仍然是此區域的大國力量,而以色列則是美國勢力的代言人,是美國利益的最佳代表。雖然以色列進來有點不太聽(美國的)話。

而以沙特爲首的阿拉伯國家,從去年巴以沖突以來,處于稍微中立的立場,雖然阿拉伯國家也譴責以色列對哈馬斯的人道主義問題,但並沒有要和以色列爆發沖突的意思。

僅管一些阿拉伯國家仍然是美國的盟友,但近年來阿拉伯國家和美國的關系也疏遠了,在幾樁重大事件上,並沒有站在美國那邊。例如俄烏沖突,以及美國要求阿拉伯産油國家增産石油等。

換一個角度看,一些阿拉伯國家跟中國親近了。沙特和阿聯酋于去年加入金磚組織。

這意味了,阿拉伯國家在中美之間,會采取更爲等距的外交原則。

可以說,從2021年3月, 伊朗和中國簽訂爲期25年,總價值四千億美元的戰略協議以來,中東地區的勢力均衡被打破了,原因就是中國的加入。

更早一點說,俄羅斯于2015年介入敘利亞內戰,幫助敘利亞阿薩德政權,打擊國內的反抗軍勢力。這是蘇聯于1991年12月解體,美國因此獨霸中東地區後,中東變局的開始。

然而,俄羅斯在中東地區的力量仍嫌不足。不過,在意義上卻是不凡,因爲自從蘇聯解體後,美國是以全球唯一的超級強權力量存在于中東地區。俄羅斯打破了這個局面。

但俄羅斯只能靠著軍事力量介入敘利亞內戰,但經濟體量不足,不足以幫助伊朗,也無法在中東地區的阿拉伯國家發揮足夠的影響力。

這時候中國的力量就展現了。六年後的中伊戰略協議,敲開第二次中東地區的變局。

由于中國力量的存在,伊朗不至于受美國以核問題裹挾。而以沙特爲首的海灣國家,也得以和中國親近,在工業、經濟貿易和金融上同中國合作,也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

時至今日,中東地區形成阿、以、伊三方區域勢力。以色列背後是美國,伊朗背後的力量是中俄兩國,阿拉伯則是居間左右逢源。

這就形成了新的中東地區勢力均衡。

5 結論

從2015年到現在,九年的時間改變了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風貌。

然而,這只是開始,中東地區阿、以、伊三方地區勢力只是暫時的動態平衡。

接下來,我們要觀察今年的金磚組織會議。俄羅斯擔任2024年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必然會有大動作。

今年1月1日,沙特、阿聯酋、伊朗、埃及、埃塞俄比亞正式加入金磚組織。單單是中東地區就有三個國家進入金磚。中東地區下一波的變局正要開展...

有關昨天的文章:《當收割鐮刀揮向日本,中美最後的爭戰!》,這期內容的下期節目(續集),由于以色列反擊伊朗,我們將順延到下一次。

我們將于下期內容探討:

一,爲什麽美國這一波最後的收割,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大好機會?

二,這最後的收割(如果出現,美國還有能力),結果會如何?是亞洲國家哀鴻遍野,還是說,美方將铩羽而歸?

三,中國有能力搶收割嗎?怎麽搶?

今天的分析和推理就到這裏,我們下期再會!

0 阅读:18

楊風說華夏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