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下一道密诏,雍正見後立馬給朱元璋後裔封侯,世襲罔替200年

曆史星空回望 2024-04-10 12:45:02

明朝曾是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明太祖朱元璋,雖出身貧寒,卻以非凡的文韬武略,推翻蒙古的統治,打敗衆多競爭對手,一統天下,建立了大明帝國,他堪稱一代雄主,爲後世所敬仰。

然而,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200多年後,清朝入關,建立了新的王朝。當清軍鐵騎踏入關內,明朝的輝煌已成過往雲煙。

然而,清朝的統治者並沒有完全摒棄明朝的制度與文化,反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了發展。

康熙皇帝,被譽爲“千古一帝”。他在位期間,不僅文治武功皆爲一流,更是四海升平,開創了清朝的第一個盛世——康乾盛世。

這裏要說的是,康熙皇帝不僅是一位有作爲的統治者,更是一位深谙民心的“統戰”專家。他深知,要想鞏固清朝的統治,就必須得到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漢人百姓的支持與認可。

于是,康熙皇帝一生六次南巡,他都會親自拜祭南京的明孝陵,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清史稿》中記載:“康熙帝南巡,每至南京,必谒明孝陵,行三跪九叩禮。”

每次進入孝陵,康熙皇帝都會走在路的右側,以示對這位前朝帝王的尊敬。在朱元璋的牌位前,行三拜九叩的大禮。這樣的舉動,在曆代的帝王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康熙皇帝對朱元璋的祭拜,並不僅僅是出于zhengzhi的需要,還有一些是出于他對朱元璋個人的敬仰。在康熙皇帝的眼中,朱元璋是一位了不起的雄主,是值得自己學習與敬仰的。

康熙皇帝不僅推崇朱元璋,更在晚年留下了一道密诏。在這道密诏中,他高度評價了朱元璋的豐功偉績,用“崛起布衣,統一方夏,經文緯武,漢、唐、宋諸君之所未能及”這樣的詞句,來表達他對朱元璋的推崇之情。

同時,他還提到要尋找朱元璋的直系子孫,授予官職爵位,負責祭祀明皇陵。然而,康熙皇帝並沒有等到這個願望的實現,就駕崩了。

雍正皇帝繼承大統之後,找出了父親康熙的這道密诏。他看了密诏之後,內心非常認同父親的想法。于是,他立刻下令在全國範圍內搜尋朱元璋的直系後裔。

然而,由于年代久遠,又曆經明末的起義與動亂,朱元璋的大部分直系子孫已經離散或者死亡。搜尋工作異常艱難,直到第二年才真正完成。

最終,他們找到了朱元璋第三子代簡王的後裔朱廷赦,他的譜系明晰,是朱元璋直系後裔的有力證明。

雍正皇帝找到朱廷赦之後,並沒有直接冊封他,而是冊封了他的孫子朱之琏爲一等候。這是因爲朱之琏時任直隸正定知府,有著良好的政績和口碑,是一位有能力、有品德的人才。

雍正皇帝希望通過冊封他,來表彰他的功績,同時也體現出清朝對前朝後裔的尊重與優待。雍正皇帝的兒子乾隆繼位後,進一步追封已故的朱之琏爲一等延恩侯,世襲罔替。

這是對朱之琏的再次肯定與表彰,也是清朝對前朝後裔優待政策的延續。這一支朱元璋的後代,在清朝的庇護下,一直將爵位延續了兩百年,直到清朝滅亡之前,才退出曆史舞台。

那麽,康熙皇帝爲什麽要留下這道密诏,雍正皇帝又爲什麽要立刻給朱元璋後裔封侯呢?這其中的真實原因,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分析:

一方面,雄才大略的康熙帝推崇儒家思想,尤其是孔子儒教。他知道儒家思想對于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作用。因此,康熙皇帝祭拜朱元璋、尋找其直系後裔並予以冊封,都是出于對儒家思想的尊重與推崇。

另一方面,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都深谙“統戰”之道。他們明白,要想鞏固清朝的統治,就必須贏得漢族民心。而尊重前明、尊重曆史,正是贏得民心的重要舉措之一。

通過祭拜朱元璋、冊封其後裔,可以顯示出清朝對前明的尊重與優待,從而贏得百姓的認同與支持。

0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