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紅樓夢》難怪寶钗撲的“蝴蝶”那麽聽話,看看它是如何來的

亂香黃鹂 2024-02-09 14:06:46

87版《紅樓夢》之所以能成爲我國電視劇史上一部無法超越的經典和不可逾越的篇章,不單單是演員就像從書中走出來的一樣,還因爲整個劇組本著匠心的精神,從立項,籌備,服裝,道具,細節,作曲等各個方面都做到了極致的完美。

王扶林導演重視每一個鏡頭的拍攝,對劇中的人物,場景,道具都做到了最大限度的還原。

爲了還原賈府的大觀園,由紅學、古建、園林、清史、民俗等專家探討,設計,特意建造了一所古典園林,大觀園,1986年開始部分對外開放,拍完《紅樓夢》,1989年全部開放。

爲了拍“黛玉葬花”,整個紅樓夢劇組可是整整等了一年,好不容易等到梅花將開,劇組去了蘇州香雪海,在那裏又等了半個月,梅花才陸陸續續開了。

爲了拍“黛玉撫琴”,對古琴一竅不通的陳曉旭,專門去中央音樂學院找老師教自己,因爲要速成,所以,只學其中一段。

陳曉旭憑著聰慧和刻苦,幾天時間,就學得像模像樣,拍攝時沒有穿幫。

爲了拍“鳳姐之死”,鄧婕穿著單衣單褲,露著腳,在零下20多度的冰雪天氣中,被拖著走了一遍又一遍,連拍了八遍,她都凍暈了。

……

這樣的事情,很多很多,可見,爲了拍好《紅樓夢》,整個劇組可謂竭盡全力。

影視劇的拍攝,對導演來說,最難的是孩子和動物的戲,因爲根本沒法講戲。

今天,說的是“寶钗撲蝶”中的蝴蝶,是如何做到那麽聽話,進入鏡頭中的,我們看看蝴蝶是如何來的。

“寶钗撲蝶”同“黛玉葬花”,“探春遠嫁”,“湘雲醉臥”,“晴雯撕扇”一樣,是87版《紅樓夢》的經典場景。

書中這一段是這樣寫的:

剛要尋別的姊妹去,忽見前面一雙玉色蝴蝶,大如團扇,一上一下迎風翩跹,十分有趣。寶钗意欲撲了來玩耍,遂從袖中取出扇子來,向草地下來撲。只見那一雙蝴蝶忽起忽落,來來往往,穿花度柳,將欲過河去了。倒引的寶钗的寶钗蹑手蹑腳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嬌喘細細。

簡而言之,就是薛寶钗看見一對玉色蝴蝶翩翩起舞,便拿出扇子去打,去追,追著追著,追到了滴翠亭,累得氣喘籲籲。

曹公把蝴蝶和寶钗的動態,整個撲蝶的場景,描述的極美。

至于怎麽拍,怎麽才能拍的美,就很考驗導演和攝像師的功力。

寶钗的動作,表情,神態對導演來說,並不難,只要張莉正常發揮即可,就算很多地方,張莉理解不了,導演出馬,肯定沒問題。

可蝴蝶呢?

“寶钗撲蝶”中,寶钗,蝴蝶,缺一不可,蝴蝶是整個場景中不可或缺的,且按照文中描述,還是一對玉色蝴蝶,大如團扇。

上哪裏找這樣一對蝴蝶呢?又如何讓這一對蝴蝶在鏡頭前,飛來飛去呢?

如果是現在拍攝,以如今的條件,是可以用電腦制作出特效的。但當時80年代,電腦還不普及,別說特效,大家連吊威亞都不知道是啥玩意。

但蝴蝶是肯定要拍的,我國的古代文學,用蝴蝶表現一種美感,很有浪漫特色,如果換成“蜜蜂”,估計觀衆也不會接受。

當然,就是蜜蜂,也一樣不好拍。

不好拍,也要拍。

美工組想了半天,想出一個辦法。

美工師小劉自己做了一個薄絹大蝴蝶,裝上一根非常細的鋼絲,根本看不出來,挑在細竹竿上面,稍微一搖動,蝴蝶的翅膀就會動起來,看起來很逼真,活靈活現。

可是,如何讓這只蝴蝶飛起來。和寶钗融爲一體呢?

沒辦法,只能盡其所能了。

在西山公園芍藥亭畔拍攝的時候,小劉就躺在花叢中,用花叢遮蓋住身體,然後拿細竹竿挑著這只蝴蝶,放在花叢上面,引來寶钗。

從寶钗的角度來看,蝴蝶在花上飛舞,很是靈動,但花叢中的小劉無法移動,自然不能讓蝴蝶“忽起忽落,來來往往,穿花度柳”,更不能過河了。

接下來的戲份,就全靠張莉的表演了。

鏡頭拉遠,寶钗從遠處台階上下來,手中拿著扇子,走著小碎步,蹑手蹑腳在撲蝶,顯得特別活潑可愛。

她時而跳躍,時而轉圈,時而低頭,時而拍打,感覺真的是在跟著蝴蝶在走。

整個寶钗撲蝶的鏡頭,很是鮮活靈動,讓人身臨其境,如同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卷,充滿了詩意和唯美。

對每一個場景,紅樓劇組都用心拍攝,盡最大能力做到最好。

這個蝴蝶,出現的鏡頭,一閃而過,卻讓美工組費勁腦汁,最後才呈現出來。只是限于當時的技術條件,不能完美地還原那一對玉色蝴蝶,稍稍有些遺憾了。

在87版《紅樓夢》中,寶钗撲蝴蝶的畫面,如同一幅精美的畫作,令人心馳神往。

4 阅读: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