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襄公爲維護齊國的利益用兩個妹妹攪亂魯國和衛國,還殺了鄭子亹

史海撷英 2024-04-24 15:21:14

春秋前半段是諸侯的野蠻生長期。

禮崩樂壞了、王室衰落了,諸侯也就徹底沒人管了。所以,無論北部的晉國還是南部楚國,以及東部的齊、魯、鄭、宋、衛,全都想怎麽任性就怎麽任性。其中最任性的,當屬齊襄公。

齊國本來很穩定。齊襄公的父親是齊僖公,在位33年;齊僖公的父親是齊莊公,在位64年。不看別的,單看這個在位時間,就能知道齊國的國政到底有多穩。

但輪到齊莊公的孫子、齊僖公的兒子齊襄公當上國君後,齊國就開始放縱了。而且,憋了這麽久,齊國的任性像火山爆發一樣凶猛。

齊襄公的妹妹文姜,嫁給了魯桓公。齊國女人太漂亮,文姜這個妹妹更漂亮。于是,齊襄公按捺不住了,跟妹妹文姜搞在一起。而且,“魯桓公與夫人入齊。齊襄公故嘗私通魯夫人。魯夫人者,襄公女弟也,自釐公時嫁爲魯桓公婦,及桓公來而襄公複通焉。”按照《史記》的說法,這倆人此次通奸純屬舊情複燃。“公會齊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齊。齊侯通焉。公谪之,以告。夏,四月丙子,享公。使公子彭生乘公,公薨于車。”

對于這件事,魯國人非常憤怒但毫無辦法,沒法沖到齊國殺了這對奸夫淫婦;齊國人也覺得丟人,但再丟人也不能把這對“活寶”綁到魯國受刑,那更丟人。但這事總要解決,魯國畢竟是大國。所以,這點兒面子齊襄公還是給的。然後,齊襄公繼續一不做二不休,殺了公子彭生,算是給魯國人賠罪。

齊國形勢圖

齊國的東面紀國、西面是衛國,南面才是魯國。除了羞辱南面的魯國,他當然不會對東面的紀國和西面的衛國手軟。

對于紀國,齊襄公根本不需要羞辱,而是直接往死裏打,直至把紀國打到滅國。至于原因,《公羊傳》的解釋是:“哀公亨乎周,紀侯谮之。以襄公之爲于此焉者,事祖祢之心盡矣。”

還是在西周時候,紀侯向周天子打小報告,導致齊國第五任國君齊哀侯被周夷王烹殺。這就是九世之仇。“九世猶可以複仇乎?雖百世可也”。按《公羊傳》的說法,這個仇必須報。所以,齊襄公滅紀國不僅理由正當而且義不容辭。但史書是有立場的。《公羊傳》是典型的齊國立場,齊國人公羊高寫的。所以,美化齊國的事就不能少幹。

那齊襄公到底爲啥要滅紀國?暫時理解爲任性就好。跟欺負魯國、欺負衛國以及隔著衛國欺負鄭國是一套邏輯。大國任性、小國遭殃,齊襄公就是這麽個德行。非要找原因,那就是紀國命苦,離天子太遠、離齊國太近。

對于衛國,齊襄公則深度幹涉了衛國內政,而且幹涉得令人發指。

先是把自己的外甥衛惠公送回衛國複位,大外甥衛惠公跟自家兄弟搶位子搶不過,那舅舅幫忙。這是春秋諸侯國的慣常操作,無可厚非。但後面的事就太扯了。齊襄公把衛惠公的母親、自己的妹妹宣姜嫁給衛惠公的異母弟公子頑。于是大外甥衛惠公當上了國君、小妹妹宣姜嫁給了小鮮肉。然後,公子頑這股勢力還怎麽鬧騰,不僅沒法再鬧騰,而且還得支持衛惠公。而且,《左傳》敘述這段過程相當霸氣:“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齊人使昭伯烝于宣姜,不可,強之。生齊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許穆夫人。”

齊襄公

齊襄公與鄭國國君鄭子亹年少時發生過爭鬥。這也難怪,一個是齊國公子、一個是鄭國公子,大家要麽好得穿一條褲子、要麽打得腦袋見血。年輕時候發生點矛盾純屬正常。現在,齊襄公當了齊國國君、鄭子亹當了鄭國國君。大家都是成年人,而且還都是一國之君,那就幹點兒成年人該幹的事情:相逢一笑泯恩仇,兩國和睦才是頭等大事,個人恩怨不值一提。但齊襄公可不這麽想,他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就在弄死魯桓公當年,齊襄公在衛國的首止召集了一次會盟。會盟是齊襄公召集組織的,然後,這家夥就來了一場快意恩仇,“七月戊戌,齊人殺子亹而轘高渠彌,祭仲逆鄭子于陳而立之。”

兩國會盟,把人家國君殺掉,絕對是驚掉下巴的“國際新聞”。這麽幹以後還有誰敢跟齊國會盟?但齊襄公不管這些,有仇必報、相報就報。

以上就是齊襄公的囂張任性,香豔、殘暴,還特別無恥。表面上看,除了任性就是任性,根本沒有什麽道理可講。那表面之下呢?表面之下就不能講故事,而只能講政治。

齊襄公的任性胡爲和流氓操作,全是理性算計的結果,而且全在爲齊國的國家利益服務。

齊國在泰山以北、魯國在泰山以南。在春秋初期,這兩個國家都是大國,而且不分伯仲。甚至細算的話,魯國還要壓齊國一頭。所以,齊魯競爭就不可避免。當不當諸侯霸主,那是後話。這兩個家夥一定要爭奪山東半島的區域強權。

魯桓公

齊國將近百年無事。那其他國家呢?其他國家全在胡搞亂搞。所以,國力難免受損。即便是魯國也出現了手足相殘,魯桓公就是殺了哥哥魯隱公才當的國君。所以,這時候就是齊國發力的大好時機,該擴張勢力就得擴張勢力、該發揮影響就得發揮影響。

齊國的北面屬于黃泛區,黃河到處亂竄,所以沒有什麽發展空間。齊國只能向南、東、西三個方向發展,也就是要直接面對魯國、紀國、衛國三個國家。

齊國自己已經非常靠東,但紀國比它還靠東。當然還有其他小國,但紀國是關鍵。所以,只要滅掉紀國,那齊國就可以背靠大海、虎視天下。因此,紀國一定要滅。這是齊國的國家利益所在。

同時期的魯桓公,雖然被齊襄公戴了綠帽子,卻不是懦弱無能之輩。而且,魯桓公的腦子非常清楚:紀國對齊國很惡心,但和魯國非常不錯。有紀國制約,那自己就能讓齊國左支右绌、首尾難顧。所以,魯國千方百計地維護紀國。齊國可以欺負紀國,但不能滅掉紀國。這是魯國的國家利益所在。

面對這種局面,齊襄公應該怎麽辦?

在禮崩樂壞、王室衰落的背景下,不僅可以耍流氓,而且耍了流氓之後還沒人能懲罰。所以,這時候的競爭就是看誰更流氓、誰先流氓。于是,也就有了私通妹妹文姜、殺死妹夫桓公的無恥操作。

魯莊公

魯桓公不是強勢嗎?那就弄死他。新上位的魯莊公是文姜的兒子、是齊襄公的外甥,那魯國還怎麽跟自己叫板?而且,這個十三歲的小孩子還能幹出什麽事情來?

殺死魯桓公的第二年,也就是周莊王四年(前693年),“齊師遷紀、郱、鄑、郚”。齊襄公一年都不能等,立即對紀國下手。殺死魯桓公的第五年,也就是周莊王七年(前690年),“夏,紀侯大去其國,違齊難也”。期間當然還有各種手段分化瓦解,最後一錘定音直接滅掉紀國。

一手打壓魯國,讓魯國國君換上了自己的外甥;一手滅掉紀國,讓齊國再無後顧之憂。這就是私通妹妹、殺死妹夫換來的巨大利益。

那衛國呢?跟魯國一樣,必須要讓自己的外甥當衛國國君。那之後,自己想怎麽收拾衛國就怎麽收拾衛國。甚至,都不用收拾,衛國一定會堅定地站在齊國一方。

至于衛國內部的反抗勢力,齊襄公當然不可能全給殺掉。但逼公子頑強“烝”宣姜這手段,雖然有點兒讓人難以接受,但非常管用。而且,公子頑、宣姜這對夫婦也爭氣,硬是給衛國生出兩個國君,衛戴公和衛文公,以及兩國夫人,宋桓夫人、許穆夫人。其中,許穆夫人還是中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第一位愛國女詩人。這些不只是齊襄公的個人財富,更是齊國的國家利益。

齊國形勢圖

鄭國則是必須要打壓的對象。

鄭莊公當了43年國君。解決掉共叔段之後,算是開始有效執政,而有效執政的時間也超過二十年。所以,鄭國的政局至少穩定了二十年。

關鍵是鄭莊公太有能力,幾乎把周邊小國挨個打了一遍,順手還把周天子給打了。莊公死後,鄭國內部出現了政局不穩的情況,但總體還在可控範圍之內。所以,鄭國的發展勢頭非常不錯。

但鄭國發展不錯,對齊國未必是好事。所以,齊國就有必要打壓一下。方法就是讓鄭國更亂一點兒:殺掉現在這個國君,讓鄭國再亂出一個國君。反正這麽一折騰,總要耽誤鄭國幾年或十幾年的光景。等鄭國忙完了,齊國也該稱霸諸侯了。

所以,齊襄公的操作,看著處處任性,而實際全是算計、都是利益。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