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爾茨來中國一趟,心血被白費,對美施壓目的得逞,歐盟制裁中企

深度灼見 2024-04-25 23:38:32

前段時間,德國總理朔爾茨率衆各部門高層和俄大規模商業代表團訪華,將2024年中歐合作推上了小高峰。

期間雙方達成戰略共識,希望雙邊深化合作、推動中歐關系穩定發展,並明確強調不會對華“脫鈎”,攜手應對全球性挑戰等等。我國對來訪者一直抱有善意,既然德國誠意滿滿,這場3天的訪問之行自然非常愉快。

但沒想到,朔爾茨剛回國沒幾天,歐洲就對華翻臉了。

當地時間18日,歐盟跟隨美國步伐對華潑髒水,宣稱中國軍工企業正向俄羅斯提供可制造武器的零部件,並炒作中國“動機不純”,保持中立立場不是爲了降溫局勢,而是“坐山觀虎鬥”,一旦西方反俄決心下降,中國的“援俄”力度將更加有恃無恐。

而在22日至23日,英國、德國也開始炒作所謂的“中方間諜”,並逮捕了多名當地公民,指控其爲中國的間諜活動提供便利。

同在23日上午,一家中國監控設備制造商在在波蘭和荷蘭的辦公室,遭遇歐盟FSR的“未行通知突襲檢查”,這種突襲檢查也被譯爲“黎明突襲”。該機構宣稱,“有迹象表明”,該公司可能接受了扭曲內部市場的外國補貼。

歐洲爲什麽突然針對中國進行一連串的發難?

一方面,今年不僅是美國要進行大選,歐盟議會也要在6月進行選舉,這意味著歐洲將迎來新一輪的政治洗牌,而“中國牌”從來都是西方政客強有力的“競選武器”,炒作中國援俄、構建中國、調查中企等等,只要是和中國沾邊兒的話題都能有熱度。

但這樣靠著抨擊中國上位的政客們,基本上都是利己主義者,歐洲的利益將是次要的,自然也就無法帶領歐盟實現所謂的“戰略自主”。

另一方面,歐盟對中國的抹黑、對中企的調查,本質上還是大行“貿易保護主義”的舉動。

除了23日的“突擊檢查”之外,歐盟已經在FSR框架下啓動四起調查,毫無例外全是針對中國企業的,且都是新能源相關領域。主要原因是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快速崛起,尤其是新能源電車,更是快速占領市場,讓歐洲本土車企感到危機。

爲了打壓中企,這種沒有絲毫事先通知的突襲檢查,也說明了歐洲營商環境的惡劣。這不僅損害了中企在歐洲的利益,也會讓歐洲市場投資信譽大大降低,讓外部投資商人望而卻步。

當然,歐盟這邊兒大打“中國牌”的另一個原因,也是變相和美國進行談判。在歐盟突襲調查中企的前一天,美國國會剛剛通過610億對烏援助。眼看著目的已經達到,歐盟也就不再繼續維護“中歐友好”的外在關系,繼續和中國交惡,向美國擺明立場。

歸根究底,歐盟的本質就是一群利己但不太聰明“商人”,雖然國際關系的本質就是“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但只看重當下的利益是非常膚淺的。既然歐盟一直想擺脫美國的控制,實現“戰略自主”,那爲什麽不選擇和中國合作,利用美國大選結果的不確定性,打一個時間差,從而辦幾件大事,爲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價值呢?

說到底,還是格局不夠大。如果歐盟稍微聰明些,也不至于被美國不斷剝削,淪爲忍氣吞聲的小弟了。

0 阅读:320

深度灼見

簡介:尊嚴只在劍鋒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