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前開始的文殊菩薩信仰

沃唐卡 2024-05-06 00:10:44
人們對于文殊菩薩的信仰,其標志就是抄寫、供養《般若經》或《華嚴經》,制作、禮拜文殊塔和文殊像。其實,人們對于文殊菩薩的信仰是隨著大乘佛教的興起,尤其是大乘經的結集産生的。而大乘經,尤其是《般若經》和《華嚴經》的廣泛傳播,又促進了人們對于文殊菩薩的信仰和崇拜。

那麽是誰最早把文殊菩薩傳到我國的呢?今天沃唐卡就先從大乘經說起。

一提起大乘經,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唐生和他取經的故事。因爲,唐玄奘法師當年共請回佛經梵文原典共657部。主要包括:大乘經、大乘論、上座部經律論、大衆部經律論、三彌底部經律論等等。而且,他講的大乘論在印度各地影響很巨大,在首都辯論大會上,他主講的《大乘論》,還有他寫的《破惡見論》更是得到了人們的推崇和贊譽!但是,唐僧還不是最早將文殊菩薩傳到我國的人,從這一點也能看出,佛教傳入中國更早,文殊菩薩傳入中國應當比其他菩薩應該是更早一些!

據資料記載:在公元前2年前後,佛經傳入中國。大約在東漢桓帝年間,就已經有了大規模的佛經翻譯。據東晉高僧道安《綜理衆經目錄》的記載,西域安息國來華的僧人安世高,譯經三十五部四十一卷,其中有二十二部二十六卷流傳到今天。月氏人支婁迦谶,譯經十四部二十七卷。兩人所譯,大小乘佛經均有。

其中:最早提到文殊菩薩的典籍是公元150年左右安世高所譯《佛說寶積三昧文殊師利菩薩問法身經》,還有支婁迦谶在公元167年左右所譯典籍《文殊師利問菩薩署經》。

那麽文殊菩薩爲何在我國和世界各地都得到了人們的普遍信仰呢?

文殊菩薩:梵文Maňjuśrī的音譯,略稱“文殊”,意爲“妙德”“妙吉祥”等,新譯“曼殊室利”。他專司智慧,常作爲釋迦牟尼佛的左脅侍,與普賢菩薩一起站在釋迦牟尼佛的左右。他位居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首。四大菩薩,即: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文殊菩薩的說法道場在山西五台山,四月初四誕!

文殊菩薩的形象:文殊菩薩頂結五髻,以代表大日五智,手中持劍,表示以智慧爲利劍,駕獅子以表示智慧之威猛。文殊菩薩還以各種化身,廣度有情,示現無量功德和妙法。信仰和修持文殊菩薩,可以增長智慧和福德,消除障礙和煩惱,成就一切善願和佛果。

一般來說,文殊菩薩常見的化身有五種:黃文殊、儒童文殊、五字文殊、白文殊、黑文殊。文殊菩薩這五尊化相。其中:黃文殊:表開啓智慧,通達空性,破除執著,獲得內心的自在和灑脫;儒童文殊:表開啓智慧,去除不良習性,進而修心養性;五字文殊:表開啓深廣的智慧,令佛法長住世間,證悟空性;白文殊:表快速增長智慧,增長記憶力和演講、辨才的本尊;黑文殊:表增長智慧,現威怒猛相狀以降伏怨敵,去除魔障。

接下來請朋友們欣賞一組沃唐卡編號爲160-119615的紐瓦立蓮花生大士唐卡:

1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