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讓窦懷貞迎娶五旬婦人,他欣喜若狂,後來去毫不猶豫地殺了妻子

小孫盤點 2023-03-16 15:49:43

706年除夕,唐中宗對禦史窦懷貞說:“愛卿喪妻已久,朕今日給你賜婚!”一女子用扇子遮臉,款款走出。怎料,等扇子拿開,群臣看到女子真容,全都嘲諷大笑,唯有窦懷貞開心地合不攏嘴,跪地謝恩。

其他人看窦懷貞這副谄媚的樣子,都十分不屑,但窦懷貞卻絲毫不在意,恭恭敬敬地將這個五十多歲的女子接回了家,大辦婚禮。

這女子其實是韋皇後的乳母王氏,比窦懷貞大了十多歲,容貌一般,性格野蠻。可窦懷貞卻毫不介意,婚後每次給皇帝寫奏折,都要署名“皇後阿赩”。

“赩”乃是對乳母丈夫的稱呼,窦懷貞這麽做,顯然是對這個身份相當喜歡,當然更重要的,是爲了討好皇後,因此朝臣背地裏都諷刺他爲“國赩”。

不過窦懷貞對于這些話,一向左耳進右耳出,反而對王氏愈加奉承,當做掌上明珠一般對待。

而他這麽做,就是爲了討好韋皇後。

原來當時李顯雖重新複位,卻沒有吸取母親武則天奪權的教訓,反而放任皇後韋氏參與朝政。

畢竟韋皇後在李顯被廢時,不僅與他共患難,還生育了一子三女,在唐中宗心裏的地位非同一般,兩人感情極好,李顯還曾發誓:“倘若我以後能重見天日,定要讓你隨心所欲,再也不會有任何束縛。”

他做到了,重登帝位後,不僅放縱韋皇後幹預朝政,就連她跟武三思衣衫不整地在床上賭錢,李顯都毫不介意,甚至還興沖沖地幫人家數籌碼。

窦懷貞這個人精自然會審時度勢,爲了避免沖撞韋皇後父親韋玄貞的名字,還特地改名爲窦從一,表示對皇後絕對的“從一而終”。

韋皇後和李顯對這個馬屁精也十分喜歡,想著他早年喪妻,一直獨居,思來想去,幹脆就將乳母嫁給了他。

窦懷貞當然不會嫌棄比自己大十多歲的王氏,能借此攀上了皇親,他求之不得。

實際上,窦懷貞早就看出韋皇後也有效仿武則天的念頭,說不准她真會成功,那麽討好她,就是在討好下一個女皇帝,而且韋皇後高興了,李顯也就高興了,一箭雙雕,何樂而不爲?

只可惜,李顯雖然放縱韋氏,其他人卻不樂意再見到下一個女皇。

公元710年,李隆基打著拯救李唐社稷的名義,聯合太平公主,擁戴相王李旦複位,將韋皇後貶爲庶人,將其誅殺。

窦懷貞一聽這事,立馬沖回家裏,一改往日耙耳朵老公的面孔,一刀砍死了妻子,拿著她的頭顱去跟李旦請罪。

但是窦懷貞之前是如何討好韋皇後的,大家都看在眼裏,李旦也不喜歡這個馬屁精,並看到他竟能不顧夫妻情分,如此殘忍地殺死王氏,實在可惡,于是將他貶爲濠州司馬。

不過,窦懷貞雖然喜歡見風使舵,但也畢竟有些真本事,不到一年就被召回朝中,擔任殿中監一職,掌管天子服侍車馬。

因爲做得不錯,後來又升任左禦史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被封爲中山縣公。

倘若就這樣老老實實地幹下去,他或許將來還有更好的政績,只可惜,當官久了,窦懷貞的初心也沒了,他早已習慣左右逢源,阿谀奉承,以此升官發達。

李旦繼位之後,李隆基被封爲太子,但太平公主也想效仿母親武則天,多次幹預政事,甚至想廢除李隆基。

兩人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而窦懷貞或許從太平公主身上看到了武則天的影子,再加上滿朝大臣幾乎都依附于太平公主,七位宰相裏有五人都出自她門下,太平公主的勝算很大,于是窦懷貞選擇了太平公主,每次下朝都會特地去給她請安。

後來李旦禅位于李隆基,太平公主與他的爭鬥愈加嚴重,窦懷貞等人則密謀,打算擁公主爲帝。

只可惜,消息泄漏,李隆基在他們出兵時,早就安排龍武將軍王毛仲進行了埋伏,將其他參與者要麽擒獲、要麽斬殺。

窦懷貞慌忙逃走,卻崴了腳,摔進溝裏死了。但唐玄宗仍不解恨,下令將他斬首,改窦姓爲毒姓。

窦懷貞會落得這樣的下場,完全是他咎由自取。他原本也是個清廉幹練的官員,年輕時在清河擔任縣令的時候,還做出過不錯的成績,這才升居高位。

他死後,李隆基抄家,也沒發現他家裏有什麽金銀細軟,只有幾石粗米,可見他並非貪財之人。

可惜,他沒有將正當心思用在爲民爲國之上,反而沾染了壞習氣,依附權貴,不論對錯,誰有權勢他就臣服于誰。

李顯在位時,宦官勢力大,窦懷貞就不敢得罪宦官,哪怕宦官犯了錯,監察禦史要嚴查,窦懷貞都要幫宦官開脫,勸阻禦史。

後來李旦即位,想花費重金爲女兒修建道觀,群臣都在不停地勸,說這麽做勞民傷財,唯有窦懷貞爲了討好皇帝,不顧社稷、不論是非,極力贊成,還親自參與監督。

就連他的族人窦維鍌都曾質問他,“身爲宰輔,爲何不思考該如何輔佐天子,而是每天幹瓦片木匠的活?你讓天下人怎麽看呢?”

但窦懷貞依然一意孤行。不明辨是非,不規勸君王,不造福百姓,最後窦懷貞不僅丟了名聲,得了個“牆頭草”的外號,還一輩子脫不掉爲權勢娶妻又殺妻的罵名,不忠不義,令人不齒。

參考:《舊唐書》《新唐書》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