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知青返城,父親:給你20元別回來了,16年後父親後悔當年的決定

文史大師姐 2024-03-19 19:27:38

李根生2歲那年,他的母親就因病去世了,此後,他便與父親相依爲命。

彼時,李根生還小,不知道死亡的含義,經常在夢中哭醒,一個勁兒嚷嚷著:“我要媽媽,我要媽媽。”

每當這時,李父便會哄騙李根生,說:“媽媽去了很遠的地方打工,去掙很多很多的錢,然後回來給買好多好吃的。”

可親昵媽媽是孩子的天性,再加上年齡實在太小,任憑李父怎麽編織這善良的謊言,李根生都不認賬。

李根生6歲那年,父親從外面領回來一個女人,那個女人一臉微笑,還牽著一個小男孩。

“過來,快來喊‘媽媽’!”父親將李根生拽到了那個女人面前,然後還不等李根生開口,又指著女人身旁的小男孩對李根生說,“他以後就是你的弟弟了。”

顯然,父親這是給李根生找了個後媽,李根生不認識那女人,此時的他也知道自己的媽媽死了,永遠都不會回來了,可他從小跟父親感情好,不想忤逆父親的意思。

“媽……”李根生還是喊了出來,聲音不大,卻吐字清晰。

女人笑著迎了上來,摸了摸李根生的頭,接著便拉著兩個孩子進屋了。

自從後媽到來後,李根生能明顯感覺到父親的注意力幾乎一大部分都花在了後媽和她帶來的那個男孩身上了。

而頭一兩年,後媽對李根生還不錯,有個當媽的樣子,可到了第三年,後媽的態度就發生了變化,吃穿用度上,明顯是偏著她帶來的那個孩子。

對于後媽的種種行爲,父親不是不知道,可他卻視而不見。

漸漸地,李根生感覺這個家已經沒有了原先的溫度,有時,他也想離開這個家,自謀出路,可他並無一技之長,離開了家,自己又能去哪呢?

1969年,正值知青下鄉活動的浪潮高漲,17歲的李根生主動報名要下鄉插隊。

登記的工作人員一時愣住,因爲別人都是安排下鄉的,眼前這小夥子竟是主動要下鄉,這是很難得。

可李根生自有自己的一本賬簿:他早就想離開這個毫無生氣和溫度的家了,之前尋不到機會,而眼下這不就是自己的大好機會嗎?

不久,李根生便隨大部隊一起來到了雲南省一個叫戶拉傣族山寨。就在別的知青還在抱怨這裏偏遠,李根生倒暗自慶幸,離家遠點好,遠點自己就沒什麽牽挂,可以放手幹自己的事情了。

然而,擺在李根生面前的第一重困難就是語言障礙。

當地居民基本都是土著,主要說的就是傣族語,而李根生對傣族語一竅不通,正一籌莫展之際,戶拉的寨主岩老大拍了拍李根生的肩膀,說:“小夥子,發什麽愁啊?”

“你會說漢語?”李根生有些難以置信地看著岩老大。

要知道,岩老大年輕時走南闖北慣了,還當過兵,什麽世面沒見過?所以,會說漢語對他來說跟吃飯喝水一樣簡單。

岩老大性格爽朗,待人熱情,仿佛從這些年輕知青身上看到了當年自己的那種對于未知世界的好奇與熱忱,所以當晚就將這些知青請到了自己家裏,拿出好吃好喝的招呼大家。

吃飯過程中,李根生注意到岩老大有兩個年紀和自己相仿的姑娘,均身材曼妙,長相甜美。

岩老大自然是注意到了李根生的神情,倒也沒有拘束,自顧自介紹起兩個女兒來。

“她們兩個可憐的很,母親死的早,都是我一手帶大的。大的叫玉梅,今年19歲,小的叫玉蘭,17歲。”岩老大一邊給李根生夾菜,一邊自顧自言語著。

吃飯過程中,岩老大的兩個女兒忙裏忙外,燒菜端水,忙得不亦樂乎,一邊招呼著大家多吃菜,一邊小聲叮囑父親少喝點。

看著岩老大一家其樂融融,父女情深的樣子,李根生的思緒有些飄蕩,他打心眼裏羨慕岩老大家的這種氛圍。

彼時正值春耕季節,之前從沒接觸過農耕的李根生幹起活來很少蹩腳,不僅動作笨拙,效率還低,可他並沒有氣餒,仍賣力地幹著。

休息的過程中,玉蘭老遠就朝李根生打招呼。走到跟前後,她將籃子裏的豆漿倒了滿滿一杯,遞給李根生喝,並熱心詢問他是否需要幫助。

李根生表示自己沒問題,可玉蘭一聽這話便捂嘴淺笑起來。原來,她早就注意到了李根生這邊的幹活情況。

玉蘭倒也直爽,沒有跟李根生兜圈子,放下籃子,拿起旁邊的農具就當著李根生的面揮舞起來,並告訴他一些春耕的常識和技巧。

看著玉蘭娴熟利落的動作,李根生羞愧地撓了撓頭,嘴上雖然沒說什麽,但心裏卻對玉蘭充滿了感激。

也就在這時,玉蘭注意到李根生雙手都磨起了一些水泡,玉蘭提出讓李根生休息半天,李根生卻逞強道:“這點小泡,算不得啥。”說著便又繼續幹活去了。

不料,當時還沒事的水泡,到了晚上洗漱的時候全破水了,流出了一些黃色汁水,顯然是感染了。

等到次日早晨醒來,李根生頓感渾身酸痛,而雙手更是提不得,拿不動,他只好將情況上報,獲得批准後便在木樓裏休息了。

李根生並沒有聲張,可不知怎的,消息竟傳到了玉蘭的耳朵裏。玉蘭趕緊幫李根生請來了村裏的赤腳醫生。

醫生看後,表示只需要塗些中草藥,再調養幾日便無大礙,匆匆留下一些草藥便離開了。

彼時,大家都幹活去了,玉蘭擔心李根生傷口感染加重,便主動留下來照料起李根生的日常飲食,之間還定期給他換藥、擦拭傷口。

玉蘭舉手投足間,都給人一種溫柔賢惠的樣子,李根生心底不知何時已然蕩起了一圈圈漣漪。

經過玉蘭悉心的照料和護理,李根生的傷很快便痊愈了。而這期間,玉蘭對李根生的格外關照,她的父親岩老大早已知曉,他也知道小女兒的心思,並沒有說什麽。

轉眼一年多時間過去了,由于李根生肯吃苦,再加上初期有玉蘭時不時的指點,李根生進步很快,早已適應了這裏的生活。

而他的熱情和活力也被岩老大看在了眼中。

那天傍晚,岩老大單獨拉著李根生聊了會,當他得知李根生的家庭背景以及心路曆程後,不禁陷入了沉思。

也許是經過這一年多時間的相處,岩老大對李根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又知道了他的家庭情況後,頓時心生憐憫。

半晌,岩老大突然冒出一句:“想吃什麽了,以後就去叔家,叔別的本事不強,做飯可是一把好手!”

李根生有些恍惚,來到戶拉這些日子,岩老大和他的兩個女兒對自己確實沒話說,特別是他的小女兒玉蘭,那是一直在幫著自己啊。

又過兩年,李根生已完全適應了戶拉這裏的生活,可是那天,一件事情的發生讓他有些感傷。

那天,戶拉有位老人突然離世。出殡那天,看著老人子女沿路給擡棺材的人磕頭拜謝的場面,李根生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父親。

雖然家裏自從來了後媽,父親對自己的態度有了變化,但李根生知道,那或多或少與後媽有關,也許父親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

在李根生的印象中,自從母親離世後,父親是又當爸又當媽,一把屎一把尿將自己拉扯大。那些年,他的確吃了不少苦,對自己的愛也的確是那般純粹和深沉。

只是,自從後媽來了後,一切都變了。

可不管怎樣,那都是自己的親生父親,是把自己艱難養大的,有著血脈關系的那個男人。

離家也有幾年了,李根生覺得自己是時候回家看望下父親了。

很快,李根生回家探親的請求獲得了批准,他當即就收拾好了行囊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臨別那天,李根生知道自己還會回來,所以跟其他人也就是簡單地告個別。不曾想,玉蘭知道李根生要回家探親,愣是紅著眼睛追了好幾裏地。

“根生哥,我等你回來!”玉蘭眼神著透著一股不舍,夾雜著些許嬌羞。

李根生欲言又止,只是鄭重回了個“嗯!”便踏上了回昆明老家的行程。

到家後,李根生本以爲離家幾年不見,後媽對自己的態度多少有些緩和,可見面的那一刻時,後媽也只是冷冰冰地問一句“回來了啊?”之後便忙自己的事去了。

而父親看著自己想說什麽卻終究還是咽了回去,只招呼李根生坐。

晚飯後,當得知李根生不日就要返城回到雲南時,後媽提著一大包東西來到了李根生房間。

原本,李根生以爲這是後媽良心發現,給自己准備的吃食,不料後媽倒是先開了口。

“這是你之前的衣服,我揀大點的挑了出來,你應該還能穿得下。”後媽這回露出了久違的微笑,但也僅是昙花一現,沒說兩句便出去了。

李根打開包袱一看,卻發現除了幾件舊衣服外還是舊衣服,而且有好幾件自己明顯穿不得了。

之後,李根生准備吹滅燈燭睡覺,剛躺下就聽見隔壁房間傳來父親和後媽的對話聲。雖然聲音不大,但李根生卻聽得真切。

“家裏的都不夠用,給他這麽多做什麽?”後媽在隔壁小聲嘟囔著。

“你小聲點,他畢竟是我兒子,這次一去,又不知道哪一年才能回來,無論是在路上還是在那邊都用得著……”

“你拿來吧,就這些,你送過去吧!”後媽打斷了父親的話,緊接著便聽見了開門聲。

很快,李根生就聽到了敲門聲。

李根生愣了一下,最終還是開了門。是父親。

父親進屋後默默塞給了李根生20塊錢,接著便說道:“這些你拿著,去那邊後就別再回來了……”言語間充滿了無奈和心酸,父親說這話時,甚至都沒有擡起頭。

但透過昏黃的燭光,李根生卻發現父親的頭發比前幾年明顯多了不少,臉上的皺紋更是像一把把尖利的彎刀,將父親的臉頰分成若幹蒼老的部分。

李根生沒有說什麽,接過這20塊錢的那一刻,他突然心頭一暖,說了句:“爸,那你一定要照顧好自己。”

父親點點頭,兩手空空地站在那裏,沒有要走的意思。但很快,他歎了一口氣,隨即離開了李根生房間。

回到戶拉後,看著李根生一臉沉重的樣子,岩老大沒有多問什麽,只是看著李根生,問了一句:“你是真心喜歡我家玉蘭嗎?”

幾乎沒有猶豫,李根生一連點了三下頭。而當時玉蘭就在隔壁,頓時心花怒放。

1975年,也就是李根生返家探親回來後的第二年,岩老大便做主將小女兒玉蘭嫁給了李根生。婚禮就在岩老大舉辦的,簡單卻熱鬧,寨子裏所有男女老少幾乎都來慶賀。

婚後第二年,玉蘭就生下了一個白胖小子,李根生也是在這一刻,真正感受到了久違的家的溫暖。

1978年,已經陸續有知青回城回鄉,但這個消息對于李根生來說,形同于無,因爲他心裏早已把戶拉當成了自己的家。

人雖然是留下了,但李根生有時也會思念遠在昆明的老父親,他不知道父親這些年是否過得還好。

之後,李根生在戶拉當了一名郵遞員,玉蘭則則在當地一家紡織廠幹起了女工的工作。白天,夫妻倆上班,孩子交給嶽父岩老大照看,到了晚上,一家人圍著飯桌吃著熱氣騰騰的飯菜,別提有多幸福。

轉眼又過去了15年,此時李根生和玉蘭的孩子已經長成了一個大小夥子了,個頭和當初李根生出來戶拉那會差不多。

這天,李根生找到嶽父岩老大,表示這麽多年了,遠在昆明的父親也老了,他想回去看看。

岩老大聽後,當即爽快地表示:“甭管後媽對你怎樣,可你父親卻是對你有養育之恩,是應該回去看看,記得帶上玉蘭和孩子一塊。那孩子從沒見過自己的爺爺。”

李根生重重地應了一生“嗯”,之後便收拾去了。

1990年底,李根生帶著玉蘭和孩子,提著大包小包回到了昆明。可是到了父親的住處後才發現老家的房子有一半都塌了。

李根生扔下行李,瘋了一般上前找尋,終于,他在旁邊一處窩棚中找到了年邁的父親。

看著父親穿著破舊,窩棚內一片雜亂,李根生心疼不已,完全不明白發生了什麽。

當看到李根生回來的那一刻,老父親頓時淚流滿面,一把拉住了李根生的手。片刻後又用一雙幾近幹枯的手掌撫摸著李根生的兒子的臉頰,轉身望著李根生,又望了望一旁的玉蘭,眼神裏充滿了疑問。

“爸,這是您的兒媳玉蘭,”說著,李根生又拉著兒子朝父親跪下了,“喊爺爺,這是你爺爺。”

李根生從父親口中得知,自己那次探親走後沒幾年,後媽就拿著家裏所剩無幾的積蓄,拉著弟弟離開了,獨留父親一人居住。

後媽走後,父親精神恍惚,再加上思念根生,生了一場大病。後來,東廂房被暴雨沖垮,父親沒得選,只好住到了這窩棚裏。

這時,玉蘭主動站出來拉住李根生父親的手,說:“爸,我是您的兒媳玉蘭,這些年,您受苦了!”說罷,她轉身又對李根生說:“把咱爸接到戶拉去吧,我們一家人再也不要分開了!”

其實,李根生得知父親的遭遇後早有此意,玉蘭這一開口更是說到了自己心坎裏去了,當即點頭同意。

李根生將父親帶到戶拉後,岩老大特地宰豬殺羊以表達自己的歡迎。而自從去了戶拉後,李根生明顯感覺到父親氣色好多了。

那天晚上,李根生一邊給父親泡腳按摩,一邊擡頭笑著問道:“爸,這還得感謝您當年的那個決定呢,讓我別回去,不然我也不會遇上岩叔和玉蘭,也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幸福生活了。”

李根生父親沒有說話,只是笑著摸了摸李根生的頭,如年輕時那般慈愛。

3 阅读: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