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蔔力專訪:宮崎駿不需要接班人

新周刊 2024-05-22 14:41:00

作者 | 王中中

編輯丨蘇炜

翻譯 | 賈霄鵬,王中中

特別鳴謝 | 磨鐵圖書

題圖 | 《哈爾的移動城堡》

宮崎駿經常說,一個工作室的壽命是三部電影。三部電影之後,工作室就會變得循規蹈矩,當初成立時的激情也會消失殆盡。

吉蔔力工作室也曾想過在制作三部電影之後就關門大吉,但每當宮崎駿或鈴木敏夫說“是時候收手了”,另一個人總會跳出來說“我還想繼續拍下一部。”這種重複一直持續到現在,並且循環出了28部長篇電影和十多部短片。

(圖/《哈爾的移動城堡》)

一個冷知識——“嚴格來說,《風之谷》其實不是吉蔔力作品,因爲吉蔔力那時候還沒成立。”吉蔔力工作室執行董事西岡純一如是說。

無論是無與倫比的宮崎駿、大當家制片人鈴木敏夫,還是這個偉大鐵三角的最後一塊拼圖高畑勳,在無數的采訪中,他們都留下過自己的話語。那其他吉蔔力人又是如何看待這家公司的呢?

吉蔔力官網的“吉蔔力工作室的曆史”文案,是西岡純一根據鈴木敏夫在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上的演講稿,再加上他自己的話寫成的。

其中有一句話是這樣的:"沒有人想到吉蔔力能堅持這麽久"。

直到現在,吉蔔力工作室也不像一家可以長期運營的“正經”公司。除去吉蔔力美術館,工作室現在有80名左右員工。而當包括吉蔔力美術館在內的員工人數達到 300 人左右時,對于曾經對工作室運營發出過的最大指示是“這裏通風不太好”的宮崎駿來說,“我們把公司搞得有點太大了”。

“我們和其他公司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確保公司收支不出現赤字。”謹記這個工作准則,西岡純一在吉蔔力工作24年後,最驕傲的事情是他負責了《崖上的波妞》的宣傳工作。

在《崖上的波妞》台風來臨那段劇情中,有一個畫面是電視正在播放台風信息,這個是西岡純一寫的劇本,“因爲我喜歡天氣信息”。

從事動畫行業的人,不止是需要天賦和特殊才能的動畫師,事實上,動畫行業可以從事的工作範圍之廣甚至讓人驚訝。因此,不要縮小你的視野,去嘗試各種各樣的事情。總有一天,畫中人是你,也是我。

沒有一個工作室可以單憑想象而持久,它是因爲努力工作的人的光輝,邁向下一站的步履不停,生生不息。

今年四月,隨著《哈爾的移動城堡》時隔20年在中國重映,和新作品《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繪本即將上市,吉蔔力工作室執行董事西岡純一來到上海。我們和他聊了聊,那些關于吉蔔力的美麗傳說。

(圖/《哈爾的移動城堡》)

新周刊:IP化是一個大趨勢,吉蔔力的美術館、主題公園很有名,上海的吉蔔力工作室物語展覽也在4月開幕,工作室有計劃以後推出更多聯動活動嗎?

西岡純一:事實上吉蔔力,尤其是鈴木敏夫先生很討厭IP這個詞,我們不喜歡別人用商業意義上的“吉蔔力”來稱呼我們,因爲我們正在制作的是一部電影、一部藝術作品。吉蔔力不會爲了增加粉絲群或銷售産品而主動做這種事,更多時候是代理商帶著活動策劃方案找上門,協商過後再舉辦活動。

此外,吉蔔力從未想過要從這項業務中賺錢。如果粉絲們想看作品,或者想看展覽,這些活動能讓他們開心,我們就會去做;但我們從未想過要從中獲利。

(圖/《哈爾的移動城堡》)

新周刊:不誇張地說,宮崎駿導演應該是中國觀衆最熟悉的日本導演之一,“老熟人了”。那對于吉蔔力來說,中國觀衆的群像特色是怎麽樣的呢?

西岡純一:最近我去了世界各國很多地方,無論是中國也好,其他國家也好,基本上(粉絲)大家都兩眼閃光,還會做各種二創小周邊、畫畫給我們看,大家都很積極熱情地表達自我。反而是日本的粉絲太冷靜了,希望他們可以稍微歡脫一些。

(圖/磨鐵圖書)

新周刊:吉蔔力會介意觀衆的過度解讀作品嗎?

西岡純一:大家喜歡用各種方式解讀動畫作品這種“傳統”,大概有30年了吧?感覺是從庵野秀明的《新世紀福音戰士》開始流行起來的。我個人認爲,可能是因爲日本導演不像好萊塢那樣,習慣從頭到尾解釋得一清二楚,我們希望可以保留一些解讀和考證的空間。至少,庵野導演應該也是這樣。

世界上沒有那麽多答案,吉蔔力和宮崎駿也是這樣想的,並抱著這種想法制作了他們的電影。而且,在現實世界中也沒有人能夠解釋清楚所有事情是如何發生的,更沒有泾渭分明的好與壞,只是一切都與人相關。這也是爲什麽很多電影以娛樂爲目的,壞人受到懲罰,僅此而已。但世界不是這樣的,我們的電影也不是這樣的。

新周刊:很多人都說看不懂《你想活出怎麽的人生》,西岡先生覺得自己“看懂了嗎”?你是怎麽理解這部作品的?

西岡純一:其實我反而不太明白人們說看不懂一部電影是什麽感覺,如果你用一個開放坦率的心態去直接感受,應該會容易理解一點,因爲我認爲它是一部可以理解的電影。如果太糾結于摳細節,一定要找到合乎邏輯的解釋,可能就會因爲越陷越深而感到困擾。但如果放開心去看,我認爲這是一部可以讓人一直享受其中、欣賞到最後的電影。

新周刊:那吉蔔力內部會不會也有分歧?大家都是怎麽看待最終成品的?會不會有特別執著的人,覺得自己看不懂,就去“騷擾”導演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呢?

采訪途中的西岡純一。(圖/磨鐵圖書)

西岡純一:首先我們有內部反映會,大家會聚在一起討論作品。其實當初《哈爾的移動城堡》內部放映時,我也覺得自己沒看懂。但反過來說,就算一開始沒懂,我們也會在心裏反複給自己尋找一個答案,因爲宮崎駿先生是不會給出“正解”的。比如這次時隔20年再看《哈爾》,我已經沒有當年的疑問了。

《哈爾的移動城堡》簡體中文版繪本。(圖/磨鐵圖書)

而且在制作電影過程中,我們會有很多交流,宮崎駿是一位善于聽取周圍人意見的導演。畫分鏡的時候,他會把分鏡給作畫監督看,詢問對方的想法,如果對方說看不懂他就會重畫。這樣累積到一定程度的分鏡劇本再給鈴木敏夫看,如果鈴木先生說有點困難、可能不太好懂,那也會重新修改。

新周刊:哈爾(或者白龍)可能是曆代吉蔔力作品裏最受中國觀衆喜愛的男主角,誰又是吉蔔力內部的人氣王?西岡先生你最喜歡的角色是哪個呢?

(圖/《哈爾的移動城堡》)

西岡純一:確實,哈爾和白龍的人氣都很高,還有《幽靈公主》的男主角阿斯達卡,基本就是他們三個人三分天下。而且在女性工作人員方面,《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裏的翔也很受歡迎。

我喜歡的角色是《幽靈公主》裏的幻姬,她很細心、有使命感,也有著領導大家的責任心。而且生活在大山環境裏,還能看到這種塗著直達內心的鮮豔口紅的角色真的很棒。她是一個非常有魅力的女人。

新周刊:說到人氣,吉蔔力有個鼎鼎大名的傳說就是“宮崎駿導演不喜歡專業聲優和明星配音”,這是真的嗎?

西岡純一: 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如此。動畫聲優這個行業是隨著TV動畫一起發展起來,因爲TV動畫受制于制作經費,畫面是不會動的,所以當你要在一個畫面裏表達更多情緒和細節,就需要配音演員的表演。

反過來說,吉蔔力的動畫不存在這種問題,畫面表達的信息量已經足夠,如果加上專業配音演員的技巧就顯得太“滿”了,所以我們更傾向于用普通演員。宮崎駿導演經常對配音演員說,不需要做任何奇怪的事情。因爲他已經爲孩子們寫好了一切,沒必要去演畫面上沒有呈現的東西。

《哈爾的移動城堡》簡體中文版繪本。(圖/磨鐵圖書)

新周刊:比如上述的“配音禁忌”,感覺大家都或多或少聽到過吉蔔力的“謠言”,吉蔔力有特別想要辟謠、還原的事情本身嗎?

西岡純一:流傳較廣的一個是《天空之城》有另一個“神秘結局”並沒有放出來,其實只是因爲當初結局部分剪輯過好幾次,給大家造成了誤解,實際上真的沒有。

還有一個我認爲很糟糕的,說《龍貓》是根據狹山事件誘拐綁架案改編的,還有人說小月和小梅在結局死去了,因爲她們在一個黑夜畫面裏沒有影子。事實上,在晚上沒有影子是很正常的。這些都是子虛烏有的糟糕玩笑,我希望大家都不要相信。

(圖/《天空之城》)

新周刊:提起吉蔔力工作室,大家都很關心的一個問題是:誰能成爲吉蔔力的接班人。在後宮崎駿時代,吉蔔力工作室目前的發展計劃是?

西岡純一:經常有人問這個問題,但我認爲宮崎駿導演是一位不世出的天才,所以我們也永遠不會有接班人。宮崎駿已經83歲了,鈴木先生75歲。鈴木對下一部電影是誰來拍沒什麽興趣,他只對宮崎駿的作品有興趣。就像迪士尼一樣,如果我們要推出新作品,到時候就會去找合適的導演。

新周刊:那去年吉蔔力被NTV(日本電視台)收購後,有什麽新變化嗎?

西岡純一:我一開始就說過,吉蔔力是一家不考慮商業和賺錢的公司。我們只想著拍出好電影,讓藝術家們拍出好作品,因此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讓公司維持下去。實際上,鈴木先生認爲吉蔔力把經營管理權交給NTV,我們反而更能“爲所欲爲”了。

可能因爲NTV也是一家“奇怪”的公司,他們不怎麽幹涉旗下動畫公司的內容創作。比如同樣被NTV收購的Madhouse和龍之子工作室,也是一如既往地制作自己的作品。

新周刊:當年《起風了》上映後,宮崎駿導演宣布隱退,吉蔔力工作室制作部也隨之解散,那現在的工作室是怎樣的情況?

(圖/《起風了》)

西岡純一:包括今年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還有之前宮崎吾朗的《阿雅與魔女》,我們都是成立了一個項目組把合適的人選招進來制作動畫。大家都不是吉蔔力公司的工作人員,跟的是項目組,電影制作完成就解散,大家回歸各自的工作。不過,每當宮崎駿說要制作一部新電影時,很多渴望和他合作的動畫人都希望加入,即使沒有固定的制作部門,我們也不會缺人。

新周刊:所以吉蔔力是怎麽挑選合作動畫人的呢?

西岡純一:基本上,能在動畫行業做到頂尖的都是熟人了。我們彼此相熟,都會記得誰擅長哪部分的工作。像畫分鏡的時候,我們就會想這個鏡頭交給誰去畫最合適,然後就去聯系對方。因爲大家可能會有別的項目在操作,就需要等對方完成手頭上的事情再進組。通常我們做的就是這些溝通調整。

而且,日本的頂級動畫師基本上都是自由職業者,都是跟項目的,沒有固定公司。比如《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原畫師本田雄在內的幾個人,他們目前還留在吉蔔力工作室,等待著宮崎駿導演的下一部作品。

新周刊:說起新作品,聽聞“隱退”的宮崎駿導演其實已經在籌備了,豆瓣電影上甚至顯示2027年上映,這是真的嗎?

西岡純一:這可能是我都從未聽說過的事情。我在多倫多電影節說宮崎駿在准備新作,確切來說是想表達目前宮崎駿導演的創作欲還是很旺盛的,他經常和鈴木敏夫商量說他想做一個這樣那樣的故事,但目前爲止我們並沒有一個具體的工作計劃和日期。否認隱退傳聞,只是想告訴大家,宮崎駿現在的創作狀態非常良好。

新周刊:手繪是宮崎駿導演作品的一大特點,但他也曾經嘗試過制作CG短片《毛毛蟲波羅》,工作室是怎麽在創作上運用手繪與數碼這兩種不同技術呢?

西岡純一:之所以宮崎駿導演的新作也是“紙上談兵”,主要是我們都這個年紀了,習慣了紙質手繪,很難從頭開始學習用平板電腦工作,效率也不如手繪。不過其他原畫師是會用數碼版工作的,宮崎吾朗的《阿雅與魔女》大部分的分鏡都是在平板電腦上完成,年輕一代應該都這樣,但目前來說我們並沒有一個常設的CG部門。

新周刊:都是“紙上談兵”,手繪動畫和繪本的區別又在哪呢?

西岡純一:走出電影院之後,如果想再回顧這部電影的細節,其實是一件很瑣碎且困難的事情。但如果有相關繪本,一翻就能找到所需內容。而且現在很多粉絲都喜歡cosplay,繪本對他們來說還是非常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哈爾的移動城堡》簡體中文版繪本。(圖/磨鐵圖書)

新周刊:吉蔔力和宮崎駿是怎麽看待AI作畫的?

西岡純一:首先,吉蔔力是不使用AI的。吉蔔力遵循作家主義,無論是宮崎駿還是其他導演,他們的工作就是把自己腦海內的想象拍成電影。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想要什麽樣的畫面,必須得自己親自畫出來,這是無法借助AI講述的故事。

每一部作品都是導演經過深思熟慮制作出來的,即使只是一幅畫面中的一個人物,從臉孔角度、頭發顔色、陰影部分甚至穿著打扮,都需要一點點磨細節磨出來地表達。對于這樣的創作者來說,人工智能的産物永遠不會達到讓他們滿意的效果。

(圖/《哈爾的移動城堡》)

新周刊:在新技術急劇變化的現時,吉蔔力是怎麽做到堅持創作本我不受影響?

西岡純一:我們認爲我們最擅長的事情,那就是手繪動畫。我們並沒有逆時代而行,也不覺得自己是在與變革的希望背道而馳,我們正在做的,就是我們能做得最好的。

新周刊:吉蔔力是怎麽看待如今世界動畫的潮流風向?

西岡純一:雖然我沒有和宮崎駿先生直接談論過這個問題,但就我個人而言,除了制作和放映動畫,我還做了很多其他工作。我覺得吉蔔力美術館就是傳播最新動畫信息的地方,所以我們會從世界各地收集各種高質量的動畫片,進行篩選和傳播。

新周刊:那有喜歡的別的國家的動畫作品嗎?

西岡純一:之前挪威的《一路向北》、美國的《Calamity》我都挺歡,還有中國的《雄獅少年》,舞獅的內容很有趣。

(圖/《雄獅少年》)

新周刊:電影這門藝術,技術和工具的目的都是服務故事。吉蔔力成立這麽多年,認爲講過最滿意的一個故事是什麽?而對于還在期待吉蔔力下一個故事的觀衆來說,西岡先生有什麽想說的嗎?

西岡純一:其實我不知道自己能否回答這個問題,因爲我認爲每個人最喜歡的作品都不一樣,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完美標准。至于吉蔔力的下一步,我現在還不能宣布什麽。但可以告訴大家的是,本田雄先生現在還留在吉蔔力,我們都認爲他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動畫師,而他非常願意幫助宮崎駿先生制作下一部電影。

所以,我想,這就是我的回答。

校對:遇見

運營:嘻嘻

排版:陳倚

0 阅读: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