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人被訛後續,家屬登門道歉,當事人大度原諒,網友卻極不服氣

木塔 2024-05-18 13:20:20
前言

近日,一則南京好心人扶老人反被訛的新聞在網絡上傳播,一名好心市民楊某扶起一名摔倒的老人後,竟然被老人的兒子訛詐,稱其是肇事者,還要求楊某賠償醫藥費和誤工費。這一幕被路過的市民拍下並上傳至網絡後,立刻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和熱議。

在這起事件中,當事的老人兒子明明知道是酒後摔倒,並沒有受到任何外力的傷害,卻利用這一點對好心人進行訛詐,這樣的行爲令人觸目驚心。而好心人楊某面對這樣的情況,也是相當無奈,明明是出于善良的初衷才伸出援手,卻因此被牽扯進一場無謂的糾紛之中。

一、善良反被訛,何去何從

這起南京扶老人被訛的事件中,好心人楊某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代表,他出手相救的初衷十分單純,只是想要幫助一名摔倒的老人,卻沒有想到自己的善舉卻會被別人利用,反而遭到無辜的誣陷和訛詐。

在當事人遭遇這樣的情況後,很多人都爲他感到不值,也對當下社會的冷漠現象感到十分憤慨。明明是好心人伸出援手,卻會因此被牽扯進一場糾紛之中,這樣的事情對于普通人來說,的確是相當大的打擊。

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事情時有發生,也讓很多人對善良和熱心産生了顧慮,擔心自己的善舉會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甚至會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和損失,這也是爲什麽很多人在遇到陌生人需要幫助時,都會選擇袖手旁觀的原因之一。

其實,對于這樣的情況,我們不能因噎制欲,而是應該從制度和法律層面入手,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善舉保護機制,讓好心人在出手相助後能夠得到及時和有效的保護,也能夠避免因此而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和打擊。

二、善良需要被保護,應建立善舉保護機制

在現如今這個社會中,善良的人越來越少,也是因爲善良的人往往會成爲別人的“靶子”,容易受到各種傷害和打擊,所以很多人都不敢再展現自己的善良一面,生怕會因此而給自己帶來麻煩,這也是相當不利于社會的正能量傳播和社會和諧穩定的。

所以,我們必須要讓善良得到保護,也要讓那些心存善念的人能夠放心出手相助,而不必再爲自己的安危和利益得失而猶豫不決。而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善舉保護機制,讓善良的人在遭遇意外的情況後,能夠得到及時的幫助和保護,也能夠擺脫不必要的麻煩和糾紛。

而在這樣的保護機制中,可以適當提高對善良人的“舉報門檻”,也要大對“惡意舉報”的懲罰力度,讓那些別有用心的人不敢隨意對好心人進行誣陷和訛詐,也能夠有效地減少這樣的事件發生。同時,還可以爲好心人設立相應的榮譽稱號和獎勵措施,讓他們能夠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和鼓勵,也能夠成爲更多人學習和效仿的榜樣。

三、善良需要被鼓勵,也需要被理解

在這起南京扶老人被訛的事件中,好心人楊某雖然受到了無端的誣陷和訛詐,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的善良一面,而是選擇相信並原諒老人的兒子,也相信社會的公正和溫暖,這樣的做法也得到了廣大網友的認可和支持。

在現實生活中,善良的人往往會受到各種冷嘲熱諷和非議,也會面臨各種道德綁架和利益勒索,但我們不能因爲這樣,就讓善良離我們遠去,而是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和鼓勵,也要用實際行動來支持和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善良是有價值和意義的,也是社會所需要的。

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善良並不等于無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和原則,也有權利去保護自己,所以當善良的人面臨各種困境和挑戰時,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幫助,而不是去“指責”他們爲什麽不再做得更多,更應該一起去思考,當下的社會需要我們共同來守護善良,也需要我們共同來解決各種道德困境和挑戰。

結語

善良的力量是偉大的,也是社會前進的動力之一,而要讓這股力量能夠持續地散發光芒,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善舉,更需要的是對善良的保護和理解,也需要的是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努力。

希望在以後的生活中,能夠有更多的人敢于向善,也能夠有更多的人願意去接納和理解善良,讓這樣的力量能夠不斷地傳遞下去,也能夠爲我們的社會帶來更多的溫暖和希望。

1 阅读:109

木塔

簡介:看社會百態,品人間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