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武當仙山酒坊香

京都聞道閣 2024-03-22 12:16:49

文丨師利國

昨天受朋友之邀,到武當山玉虛宮遊玩。其實我不知來了多少次,但我還是欣然接受邀請,因爲這裏的建築不僅曆史悠久,而且文化底蘊豐厚。奇妙的建築讓你有穿越之感,綠瓦紅牆翠柏青石讓你感覺是在畫中遊,雕刻精美的赑屃栩栩如生,巨大的龜馱碑簡直就是奇迹,清澈的護城河楊柳依依,迎春花爭相開放。難怪明朝著名文學家王世貞爲此不禁發出"玉虛仿佛秦呵房″的贊歎。

遊玩玉虛宮走到劍河,朋友說我們去參觀一下武當釀酒坊。因爲我對酒精過敏,從不沾酒,自然對酒沒有興趣,更談不上對酒文化的了解。但朋友說,這裏是酒廠,但又是一種武當文化,你一定喜歡這裏,我給廠長聯系接待一下。我說千萬別麻煩他們,自己走走看看十分自由。酒坊離玉虛宮只有幾百米距離,我們邊走邊聊,很快到了酒廠大門。

走到大門口,有一種視覺沖擊之感,仿佛走進的不是酒坊,而是精美氣派豪華的園林。這裏綠樹成蔭,坐落在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腳下老營鎮,廠房前面就是武當山二十四澗之一,也是最長景色最美的劍河,流淌的清泉甘甜可口。廠區建築設計無論是房屋,還是錯落有致的景觀,從屋檐,窗格,回廊,小橋,講究的是道法天地,自然和諧,都觸入武當山地域文化元素,散發出古樸典雅的自然之美,彰顯古代道教文化之底蘊。

酒廠始建于1960年,經過六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無論是酒的品質,還是酒文化打造及園區建設規劃,已不是建廠初期小作坊。而是集科研,研發,生産,經營及養生,武術,醫藥,道樂,手工藝民俗文化爲一體的現代企業。目前建有武當民俗文化産業園,武當養生酒文化館,萬噸酒庫,紅色記憶,大武當書畫院,道心醫館,武當道酒博物館,武當酒坊,釀酒坊,中國道酒産業園。

中國有句俗語:好酒不怕巷子深。走進廠區,酒香味撲鼻而來,對你的嗅覺産生強烈的沖擊,聞到這醇香的味道,真讓你心曠神怡。似乎它可以消除你的疲勞,精氣神上身。聽酒廠師傅介紹,武當山釀酒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幾千年,明朝時達到鼎盛時期。因爲武當山是皇家道場,大興武當時,有幾萬人能工巧匠駐紮在這裏。那個年代可是沒有糧食釀酒,大多選擇山上的野果,運用道家古法煉丹秘方及宮廷技術,加上名山秀水構成得天獨厚的條件,經過千年傳承,使酒入口香醇,余味悠長。我雖然不能喝酒,但純正的香味從嗅覺中領悟出來。有人給我講,喝武當山酒,不僅僅是品酒香,而是品嘗酒文化,體會的是道家養生之道,尋求的是長壽秘籍。難怪很多人喜歡武當酒,意義不在酒中,而是通過酒作爲橋梁,重在養身。

大門口兩側擺放著24壇酒,每壇酒代表一個節氣,清晰的圖案代表具體時節。廠房根據自然地勢環境依山而建,布局講究,景物搭配恰到好處。這種設計理念,從道教文化中,就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法則。廠區內四處可見盛開的榔梅花,梅花,桃花,海棠花,茶花。花朵的香氣與武當道酒的香氣渾然一體。難怪很多來這裏遊玩的人,都喜歡深呼吸,細品味,穿梭在各個展館。也許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聞到不同的醇香,這與身處位置遠近,季節,天氣變化,鮮花品種息息相關。

我在武當道酒博物館地窖旁停留了很長時間,因爲大門緊閉,無法進去看個究竟,只能搜索網絡獲知裏面的秘密。我不願意離開的原因,似乎在尋找一種東西,但又不知道找什麽,但讓我嗅覺過了一把瘾,因爲嗅覺已經穿透了地下博物館,聞到了窯泥的醇香。當微風吹來,雖然有些寒意,但散發的香氣更加清晰可辨,雖然全身上下都受益,但嗅覺是第一個接受信號的。不能喝酒,聞酒是不是養生我不知道,但我擔心的是長時間被酒味熏陶,是不是也會醉人?

遊玩武當酒坊,給我的感覺,經過六十多年的打磨培育,這裏不僅僅是生産酒的工廠,而是以酒爲媒,精雕細刻的民俗文化産業園區,簡直就是武當山下鑲嵌的一顆寶石。

2024.3.21十堰

☆ 作者簡介:師利國,1957年出生,1976年入伍,1993年轉業回湖北十堰。

原創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編輯:易書生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