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就該這樣拍

娛樂硬糖 2024-02-29 20:11:54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晖

曆史粉說,張居正爲苟延殘喘的明朝續了命,是有著一顆紅心的權臣。

嬷嬷粉說,東亞女性千百年來被視作美的事物都被安排在這位頂尖內閣首輔身上了,那是美得不可方物。

寫《萬曆十五年》的黃仁宇說:“張居正似乎永遠是智慧的象征。他眉目軒朗,長須,而且注意修飾,袍服每天都像嶄新的一樣折痕分明。”美髯公和細節怪蓋章認證了!

《風禾盡起張居正》的劇方說,要找有實力又有流量的中生,硬糖君都替他們犯難。因爲內娛的中生,有實力的沒流量,有流量的實力捉襟見肘。很多中生變成穩重老幹部,根本不是因爲實力長進,純粹是年紀大了稀裏糊塗被推到這個位置。

這幾天,從陳坤到張頌文,從中生代到流量生,誰能演張居正已經成爲吃瓜群衆最關心的話題。甚至黑粉都找到了全新武器——力薦自己討厭的明星去演。“XXX就是天選張居正”,嚇得真粉否認三連。或許就連明星本人心裏也覺得悻悻然,面對曆史餅想吃又怕噎著。

早在上世紀40年代,朱萸就在《曆史劇往哪裏去》中提出“停止架空的虛無的叫囂”。曆史劇雖然取材于曆史,但屬意現實。我們對曆史感興趣,必定是由于它現在是什麽,而不是由于它過去是什麽。

真正的問題也不在于單個選角,而是選角群像:當下的我們需要怎樣的一個明代建模,這將反映我們對正在發展的時代有怎樣的認識。是宮廷內外的權力旋渦,還是全國上下的改革艱難,是所向披靡的男頻爽文,還是男男女女皆可任意排列組合的情感劇本殺。

一場選角大討論,牽涉尤多,完全可以當成社會意識與曆史審美的望遠鏡。

誰能演張居正?

少年神童,權臣帝師,大明王朝最出圈的首輔。工于謀國,拙于謀身,不顧個人毀譽也要改造天下。死前幾天加封太師,死後被抄家削墳,新政也毀于一旦。更有行霹雳手段之金句流傳後世:“使吾爲劊子手,吾亦不離法場而證菩提。”

泥塑的天生聖體,CP粉嗑瓜子的殿堂。如此美強慘buff疊滿的人設,不僅是一塊絕佳好餅,也是檢驗演技、突破形象、鞏固國民度的良機。難怪粉絲紛紛自薦、遛人輪番不休,硬糖君少不得品評一二。

“少年張晚意,中年辛柏青,老年王勁松”是一個選角視頻下的高贊回複。雖然熊召政原著《張居正》開篇張太嶽已是中年(47歲),但改編劇不排除安排點少年時期的回憶殺。少年時期張晚意和王星越似乎都可以,前者更邪更有權欲感,後者更正氣更有赤誠感。

中年辛柏青、張壘都是極佳人選。辛柏青有厚重的書卷氣且重情義,《人世間》裏的周秉義完全能讓人感受到他的清廉正義,看得硬糖君生怕他病死了;張壘在《玉樓春》《一念關山》《爲有暗香來》裏看起來更擅權鬥,明制漢服屬他扮相好看。

張壘不是單純的帥,而是自帶儒生氣質的老練和城府。難怪群衆讓他在B站將張居正、申時行、楊士奇演了一萬遍,把王楚然和張壘拉郎配的《良陳美錦》cut更堪稱仙品。誰要看男友煮粥被感動得一塌糊塗的劇情啊,就要和內閣權臣拉扯才帶感。

但辛、張二人似不符合劇方“有流量”的訴求,考慮到招商和收視等因素,啓用朱一龍、陳曉、胡歌、王凱亦可。其中又以陳曉爲佳,另外三人的古裝扮相過于老實敦厚了。尤其是王凱在《清平樂》裏的趙祯,木戳戳的樣子在嘉靖朝後期根本活不過三天。

陳曉在《夢華錄》裏簡直患有“官服牛逼症”,紅衣撐傘過長街的畫面有種堪比關曉彤的美(《影》花絮)。假想當初《知否》裏明蘭祖母的探花郎長這樣,硬糖君也就能理解了。抛開演技不談,陳曉能夠散發一種“上位者的松弛感”,這應該是大明神童張居正身上必有的氣質之一。

此外,黃曉明、陳坤、陸毅、靳東這四人可以獨提一檔。黃曉明去油成功以後應該不會演得太膩,但陸毅極有可能複制《人民的名義》裏的老幹部形象,硬糖君認爲不可。靳東古裝不多,可參考《琅琊榜》,就怕起範兒太過將權臣演繹成了魅力精英男。

陳坤則要防止他迷戀黑長直造型,夢回廠花時代。哥不要被粉絲忽悠瘸了啊,你披頭散發的樣子只有徐克能拍好看。其他導演鏡頭下,就像昨晚被人好好疼愛過的樣子。

老年張居正,硬糖君其實不推薦王勁松,他在《大明王朝1566》裏的楊金水形象太過深入人心。尤其看過《雲襄傳》,總感覺他是武林高手。中年張居正的演員妝化老點即可,不必另行選角。反正張居正死得早,全書年齡跨度其實就十年(1572-1582),一個人演下來最合理。

古偶版《張居正》不好嗎?

正劇固然有高大上濾鏡,不過硬糖君認爲凡事都應該不懼創新。這幾年現實題材領域不是流行流量演員、年輕演員演正劇嗎?曆史題材劇也不妨步子大一點,一步到位,效法青春版牡丹亭,拍他個青春版《張居正》。畢竟圍繞著張太嶽的男女老少相愛相殺,那可比任何古言、古耽都複雜精彩多了。

嗑藥吐血的隆慶帝就讓成毅來客串,反正他在《蓮花樓》裏李相夷病恹恹的形象深入人心,粉絲也鍾愛各種仙俠戰損造型。況且他在《山河月明》裏演過少年Judy,也算自帶朱家基因了。

隆慶皇帝寵愛的妖妃奴兒花花,硬糖君本打算讓楊穎和張嘉倪來,畢竟一個善演美豔白月光,一個演過《延禧攻略》裏的順嫔。不過因爲她倆看了“瘋馬秀”,so這次《張居正》,both you are not invited。奴兒花花就讓陳都靈來吧,雖然不是少數民族不太符合曆史和原著,但勝在夠妖夠媚。而且絕色女配一律由陳都靈出演,這也是內娛的規矩。

至于女主角李貴妃,就讓白鹿來,此女向來有一種理直氣壯的霸淩感,四舍五入符合原著的“既有魅力又有主見”,可以爲被老爹搞得精神衰弱、意志薄弱的隆慶帝拿主意。遇到後宮妃嫔爭寵,白鹿就可以用《以愛爲營》的語氣說:“我要是靠美色行宮鬥之便,你以爲你還能好好的站在我面前?”

必須指出,目前大家選角推薦高圓圓之類中年美婦,實在不合曆史。李貴妃在原著中出場時不過26歲,她比張居正小21歲,本就該找95花來演。

太監馮保硬糖君力薦王星越,加點無傷大雅的感情戲,延續《周生如故》《甯安如夢》後第三次他對白鹿的求而不得。我們知道《萬曆首輔張居正》裏李貴妃和馮保,是由梅婷和馮遠征繼《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後的二搭。可見這對怨侶的選角,也要考慮演員的前世今生。由心理上的愛而不得,轉爲生理上的愛而不得,宿命感拉滿。

張居正就讓老張家的張晚意來,和白鹿的李貴妃、王星越的馮保上演古裝版《燃冬》。三人結盟,先在內閣拱掉了高拱,又在新政被挑釁時抱團亂殺,讓反對派偃旗息鼓,言官不敢發聲。

具體關系是,張居正和馮保都和李貴妃玩柏拉圖。馮保本來憎恨張居正,卻在新政中對他産生了莫名的慕強情愫。後來李貴妃成了太後權焰滔天欲彈壓首輔,是馮保幾次救張居正于水火。某次劫後余生,張居正詫異:“馮公公一向視我如眼中釘,爲何此番搭救?”馮保在雪地裏背過身輕輕一笑:“世人都以爲閹人無情,實則是有的……”

張居正的小情人玉娘由劉浩存演,這角色在原著裏完全是男性意淫的“愛老爺”機器人,想出彩得大改。武將戚繼光由吳磊出演,與文官集團的年輕化保持一致,造型複制《長歌行》裏的阿詩勒隼。但戚繼光給張居正送雙胞胎波斯美女采陰補陽這種原著情節就刪掉吧,保留張居正給戚繼光送熏風閣豬頭做年貨,增加嗑點。

哎哎哎,張太嶽實在百搭,想到是君臣是師生是父子是……的小萬曆,硬糖君已經枯竭,就作爲開放題留給大家吧。

三個維度的張居正

熊召政的小說《張居正》,創作醞釀于鄧小平南方談話之際,是當時的改革現實激發了作者的曆史書寫。而對曆史改革的書寫,又反過來回應現實。

作爲影視作品,《風禾盡起張居正》存在三個維度:曆史上的張居正、熊召政小說裏的張居正、演員演繹的張居正。三者截然不同,但又有很強的內在聯系,處理不好易翻車。

小說裏的張居正其實有點男頻爽文氛圍,可謂成竹在胸、無往不利。如果觀衆期待的是《大明王朝1566》式的正劇氛圍,可能會有落差。張居正使用的改革能吏金學曾,倒因爲辦的是具體的事、遇到的是改革中具體的難題,更易令普通人共情。

同時,小說基本隱去了張居正徇私貪賄、生活奢靡方面,更一筆帶過了曆史上影響較大的張居正遭門生劉台彈劾之事。劉台彈劾的奏疏中說他“起大第于江陵”、“輔政未幾,即富甲全楚”,于慎行說他“操弄主之權,钤制太過”,都是小說未呈現的。反而小說中張居正規勸萬曆不要過于靡費,使二人心生嫌隙。其實這對師生對奢侈品的喜愛,那真是一脈相承。

如果說曆史上的張居正是褒貶不一的箭垛式人物的話,那麽熊氏小說裏的張居正基本就是偉光正了。《風禾盡起張居正》的導演汪俊,曾在《蒼穹之昴》裏對慈禧形象有過全新解讀,但在《如懿傳》裏因過于瑣碎的敘事吃了敗仗。他擅長從多面角度解構人物,但容易陷入與角色的媚態共情。

編劇常江(筆名掠水驚鴻),是前耽文作者,因此張居正和萬曆的暧昧線可能落實。但她編劇質量不穩定,《軍師聯盟》把司馬懿改成了前後人設不一的白蓮花,《九州缥缈錄》被改得不忍直視,6.4分的《三國機密》或許是其真實水平。

和《張居正》一樣,《少年天子》也是茅盾文學獎改編的曆史劇。具有哈姆萊特氣質的順治帝,不停在精神困鬥裏自毀和掙紮,故事和人物都比較詩化,就不如二月河系列改編劇火爆。但《張居正》原著風味接近明清通俗小說,甚至也是章回體,按說是適合改編成電視劇的。

《大明王朝1566》中飾演張居正的郭東文曾飽受好評,而《萬曆首輔張居正》中飾演首輔的唐國強則始終給人一種披著帝王皮的錯覺。可見,生臉出演張居正也有好處,已經成名的演員如果不把自己刻板的形象給捏碎,恐怕過不了關。

紀錄片《中國》裏對張居正形象的構建,深得硬糖君的青睐。張居正與海瑞在紅牆下相對而行,海瑞沒回頭,而張居正回望數次。“在這樣的臣子走遠後,大明帝國也只剩下一襟晚照。”濃濃的宿命感,配上無詞的《蘭亭序》曲子,可消幾盞淡酒。

如果《風禾盡起張居正》的創作有段位,那麽下等之作得男頻爽劇,中等之作得性轉《甄嬛傳》,上等之作得《萬曆十五年》。蒼茫大地,誰可料之!備上瓜子,徐徐待之。

0 阅读:17

娛樂硬糖

簡介:有溫度的泛娛樂産業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