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外婆80歲壽辰,壽宴上老太太對岸英說:我還欠別人一筆錢

史海任我行 2024-04-30 08:04:49

1949年8月5日,解放軍138師邁著矯健的步伐,從東屯渡出發,途經五裏牌、二裏牌,然後從小吳門進入了長沙城內。

此時的長沙城張燈結彩,百姓們夾道歡迎正義之師的到來,解放軍所到之處,掌聲雷動,群衆們不斷揮舞著手中的紅旗。

人群中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太太,她眼含熱淚,目不轉睛的看著解放軍的隊伍,“我終于等到了這一天,潤之他做到了。開智,他現在在哪?岸英和岸青呢?”

“母親,他們都在北平,等全國解放了,您一定有機會看到他們的。”

這位老太太正是楊開慧的母親向振熙,旁邊的年輕人則是楊開慧的哥哥楊開智。

二十年前板倉一別,向振熙便再也沒能與女婿見面,如今革命即將勝利,老人最大的願望就是與毛主席見一面。

無條件支持丈夫的好妻子

向振熙出生于1870年,爺爺和父親均是讀書人,爺爺曾考中進士,在地方當個小官,父親在仕途道路上雖不及前輩,但仍然靠著肚子裏的墨水讓一家人過上了小康生活。

向振熙出生時,清政府剛剛平息了太平天國運動,朝廷爲了恢複南方各省的建設,在當地苛以重稅,百姓們怨聲載道,向振熙的父親目睹了百姓們艱難的處境,發誓向家人甯死不爲封建王朝服務。

由于出生在書香門第,向振熙是同鄉眼中的大家閨秀,從小便知三從四德。由于向振熙的父親比較開明,家庭教育上一直遵循男女平等,向振熙成爲了父親開辦的私塾中第一位女學生。所以與封建時期的傳統女性相比,向振熙顯得鶴立雞群。

在家人的撮合下,向振熙在十八歲時嫁給了比自己小一歲的楊昌濟。楊昌濟其實是向振熙的表弟,但家庭條件遠不及向家。楊昌濟的父母早亡,這導致他從小就爲了生活四處奔波。

向振熙嫁給楊昌濟後逐漸成爲了一名家庭主婦,楊昌濟則一直想通過讀書來拯救危亡的中國。楊昌濟在外一邊讀書一邊工作,生活非常拮據,家中的大小事務基本就落到了向振熙的頭上。

夫妻二人結婚後大部分時間是分居狀態,向振熙對此毫無怨言,她始終堅信,丈夫終究會有出人頭地的一天。結婚之後,向振熙生下了一兒一女,即楊開慧和楊開智。

1903年,楊昌濟獲得了公費赴日留學的機會,對于丈夫的離去,向振熙非常不舍,但她依然選擇無條件的支持丈夫的事業,在家裏獨自一人撫養兩個孩子。

雖說楊開慧和楊開智並不記得父親的模樣,但向振熙始終教育兄妹二人,將來要成爲像父親一樣,心系國家的人。

楊開慧五歲時,板倉曾發生過一次水災,百姓們流離失所。向振熙帶著兩個孩子四處躲避,當看到街上乞討的災民時,她主動讓年幼的楊開慧給他們送去一些糧食。

楊昌濟無比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在日本期間成績優異,畢業後又被章士钊推薦到了歐洲繼續深造。

盼星星,盼月亮,向振熙總算盼到了丈夫回國的日子。當時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壓迫底層群衆300年的清政府終于覆滅。

楊昌濟學習的科目是教育學,最先受到新式思想影響的是他的家人。在父親的影響下,楊開慧進入了一所新式學堂學習,向振熙也重新拿起了書本,前往了家鄉附近的衡粹女校學習。

楊昌濟回國後,被湖南第一師範學院聘請爲講師,在這裏,他遇到了才華橫溢的毛主席。

大概是因爲出身于教育專業,楊昌濟非常善于發現學生們的優點,懂得量才適用,學生們也都是發自內心的對他尊重。

楊昌濟經常邀請毛主席、鄧中夏等學生來家中做客,大家坐在一起探討國事,聊的不亦樂乎。有時天色較晚,毛主席經常在恩師家中留宿。爲了讓學生們吃到可口的菜肴,向振熙經常在廚房忙的不可開交,但她卻樂在其中。

久而久之,毛主席便與楊昌濟的愛女楊開慧暗生情愫,最終在父母的祝福下,兩人確定了戀人關系。

然而,楊昌濟並沒有見證女兒與最器重的學生步入婚姻殿堂,便因爲一場疾病離開了人世。由于楊昌濟爲中國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北京和長沙都爲其舉辦了追悼會,毛主席提出爲恩師守靈。

1920年底,毛主席與楊開慧正式結爲夫妻,楊開慧很快便懷上了毛岸英,由于革命需要,毛主席沒有時間照顧懷有身孕的妻子,這一期間,楊開慧都是由母親向振熙照顧。

後來楊開慧又先後懷上了毛岸青和毛岸龍,向振熙始終陪伴在女兒身邊,她還教育楊開慧:“你作爲潤之的妻子,要無條件支持他的偉大事業,不要有任何怨言。”當年楊昌濟遠渡海外,她自己也是這麽做的。

養育毛氏後代

毛主席與楊開慧結婚不久,兩人便雙雙加入了共産黨,向振熙深知愛婿平時工作繁忙,便和女兒女婿生活在了一起。一來是爲了照顧兩個年輕人的生活,二來是爲了掩護兩人的革命活動。

1922年,毛岸英出生,向振熙十分疼愛這位可愛的小外孫,她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教育毛岸英這件事上。

第二年,由于長期從事革命工作,毛主席被反動軍閥通緝。爲了保護他的安全,組織把他調到了上海工作。楊開慧當時已經懷上了毛岸青,她始終牽挂著丈夫,爲了滿足女兒的願望,向振熙陪同她一起來到了上海。

隨著形勢的發展,毛主席的工作日益繁忙,爲了革命事業,他輾轉于廣州、武漢等地,與家人相聚的時間越來越少。

毛主席每到達一個城市,楊開慧總會隨後趕到。楊開慧能夠與丈夫見面,多虧了向振熙的陪同。

1925年,楊開慧與毛主席回到了韶山開展農民運動,夫妻二人便把毛岸英和毛岸青托付給了向振熙。兩人爲了革命事業傾盡所有,殊不知危險也正在不斷逼近。

1927年,毛主席完成了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正當大革命即將達到頂峰時,蔣介石爲全國的革命者潑了一盆冷水。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時,楊開慧剛剛生下毛岸龍,由于身體虛弱,沒有跟隨組織轉移,而是回到了板倉開展地下活動。

湖南軍閥何健奉蔣介石之命,抓捕楊開慧,並懸賞1000大洋。爲了保護三個孩子,楊開慧分別爲他們取了化名,毛岸英化名爲楊永福,毛岸青化名爲楊永壽,毛岸龍化名爲楊永泰。

爲了躲避特務們的監視,楊開慧深居簡出,家中的大小事務全部由向振熙和保姆陳玉英負責。

八七會議後,毛主席秘密回到了板倉,之後便帶領秋收起義軍前往了井岡山。這也成爲了一家人相聚的最後時光。

之後的日子裏,毛主席成爲了蔣介石的重點通緝對象,楊開慧則繼續在板倉從事地下工作。但反動特務無孔不入,最終還是探查到了楊開慧的住處。

一天晚上,楊開慧、陳玉英、毛岸英被特務帶走,楊開慧在獄中甯死不屈,拒絕與反動當局進行一切合作。

年邁的向振熙得知女兒被捕的消息後,與楊開智不遠萬裏來到了南京,動用了丈夫生前的所有人脈,只爲能夠保釋三人。

在蔡元培、章士钊、譚延闿等人聯名致電國民政府,要求釋放楊開慧和毛岸英。當時向振熙已經年近六十,爲了女兒和外孫的安全,她四處奔波。

考慮到輿論方面的影響,蔣介石也致電了湖南軍閥何健,要求延緩對楊開慧的刑訊。但是,蔣介石對地方軍閥並沒有足夠的約束力。

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在長沙浏陽門外英勇就義,得知這一消息後,向振熙悲痛欲絕,但她並沒有被悲傷的情緒擊倒,開始獨自撫養三個外孫(毛岸英後來被地下黨營救,回到了外祖母身邊)。

楊開慧的遺體被赤衛隊員偷偷運回,向振熙帶著三個孩子安葬了楊開慧。在兵荒馬亂的時代,一位六旬老婦撫養三孩子十分不易,但她從未主動聯系毛主席,因爲她知道,此時愛婿的處境同樣十分艱難。

毛主席得知楊開慧犧牲的消息後,委托地下黨員給向振熙帶去了30塊銀元,作爲楊開慧的安葬費,這已經是毛主席的全部積蓄。

1931年,黨組織考慮到三個孩子在鄉下生活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于是決定把他們帶到上海,交給從事地下工作的毛澤民撫養。

得知這個消息後,向振熙找來了兒媳李重德幫忙,假扮成去上海走親戚的母子。一路上,他們多次遭到軍警的盤問,向振熙沉著冷靜,帶著“母子”四人途經武漢,輾轉抵達了上海。

在上海,毛澤民、錢希鈞夫婦接待了向振熙,並對她多年來對毛氏後代的撫養表示感謝。返回板倉前,向振熙親吻了一下毛岸英的額頭,沒想到兩人再次見面,竟然是新中國成立之後。

“我還欠別人一筆錢”

1949年8月,新中國即將成立之際,毛主席突然收到了一封信,寄信的人是楊開智。楊開智在信中詢問兩個侄子的情況,同時提到了自己的母親向振熙。

得知嶽母健在,毛主席非常興奮,立刻給楊開智回了一封信:“岸英岸青尚好,也替我向嶽母問好。”新中國成立初期,毛主席日理萬機,所以回鄉看完嶽母的願望一直未能實現。

1950年,正值向振熙80歲壽辰,毛主席委托毛岸英代表自己回鄉探望嶽母,臨走前他囑咐毛岸英:“不要拿著‘毛澤東兒子’這一名號去搞特權,深入到群衆中去,多了解一下群衆們的想法。”

5月24日,毛岸英終于見到了分別20年的外婆,向振熙雖說年邁,但並不糊塗,一眼就認出了毛岸英,老太太一邊流淚一邊說:“要是你的母親還活著,那該多好啊。”

後來在談話過程中,向振熙告訴毛岸英:“我還欠別人一筆錢。”

原來當年毛主席從北京返回湖南後,爲了傳播思想,打算辦個文化書社,但因爲囊中羞澀,這一計劃一直被拖延。

向振熙爲了支持女婿,拿出了楊昌濟的喪葬費,但依然不足以支持毛主席創辦文化書社。無奈之下,向振熙東拼西湊,向妹妹等人再次湊了100元。

由于後來與毛主席見面的機會並不多,所以向振熙一直未提及這件事,可能是因爲意識到了自己時日無多,所以向毛岸英透露了這一心結。

得知這個消息後,毛主席立刻給湖南省委寄去了一筆稿費,委托地方幹部找到當年的債主,幫向振熙還清了這筆債。陪外婆過完八十大壽之後,毛岸英便前往了朝鮮戰場。

1951年,毛岸青也回到了板倉探望外婆,當得知毛岸英已經在朝鮮戰場犧牲之後,向振熙淚流滿面。

新中國成立後,毛主席本想把向振熙接到北京生活,但她卻以習慣了鄉下生活爲由,拒絕前往北京。直到1962年老人病逝,毛主席每年都會拿出一部分稿費寄給她。

11月份,毛主席得知嶽母已經病逝,他交代給地方幹部:“把楊老太太和楊開慧葬在一起,我們是一家人。”

結語

可能是因爲毛主席的光芒太過耀眼,所以大家往往會忽略他身邊的人。

參加革命初期,向振熙給予了愛婿諸多幫助,大革命失敗後,冒著生命危險養育毛家後人,從這一點就能看出,老太太深明大義,全心全意的支持女兒和女婿的革命工作。

作爲一名大家閨秀,她既有中國傳統女性的忠貞、本分,又有革命者的勇敢、堅韌,我們應該永遠的記住她的名字——向振熙。

3 阅读: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