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點蔣介石退守台灣的高人是誰?建議毛主席先奪台灣的人又是誰?

史海任我行 2024-04-28 15:06:55

1949年12月10日,西南戰役基本已經結束,國民黨軍兵敗如山倒,蔣介石在隨從的簇擁下匆匆登上了前往台灣的飛機。

下午兩點左右,蔣介石的飛機補充好燃油,即將從成都鳳凰山機場起飛。由于飛行路線要經過廣州,所以鳳凰山機場的地勤人員致電廣州白雲機場:“白雲機場收到請回答,你們那裏天氣如何?氣流是否適合飛機航行?”

鳳凰山機場的地勤人員並不知道此時我軍早已控制了白雲機場,在解放軍的命令下,被俘的國民黨士兵回話:“氣流穩定,適合航行。這是誰的飛機?”

“是蔣總裁的飛機,大概一個小時左右抵達廣州上空。”

剛剛拿下白雲機場的解放軍立即將這一消息報告給了廣東軍區副司令洪學智,洪學智向葉劍英請示,是否將其擊落。

葉劍英認爲事關重大,需要向中央軍委請示,但因爲多種原因,蔣介石的飛機最終飛到了台灣。

搖搖欲墜

爲什麽國軍大勢已去後,蔣介石會把台灣當成是自己的棲息之地呢?到底是哪位高人指點蔣介石下了這步棋?這就不得不提民國著名地史學家——張其昀。

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蔣介石作出這一重大決策的背景。1948年春,國民黨在戰場上的優勢逐漸被消耗殆盡,雖說依然占據大部分主要城市,但明眼人都能看出,這些城市猶如一個個孤立的據點,如果戰爭持續下去,國軍將毫無勝算。

更爲嚴重的是,國民黨內部也出現了分歧,這種分歧主要體現在蔣介石與李宗仁、白崇禧爲首桂系軍閥之間的鬥爭。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在戰場上遭受了巨大挫折,而四十萬桂軍在解放戰爭前期幾乎毫發無損,“李,白”無疑成爲了蔣介石獨裁道路上的最大絆腳石。

3月29日,國民黨在南京舉行了選舉,蔣介石當時的影響力依然鶴立雞群,在國民黨內是一把手。

副手的人選就比較重要了,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副手的位置是由“親蔣派”來坐還是“反蔣派”來坐,直接關系到蔣介石是否還能持續自己的獨裁統治。

一向精明的蔣介石極力推舉孫中山之子孫科擔任副手,孫科雖說算不上是“親蔣派”,但影響力不足爲懼,日後比較好控制。

但是,孫科屬于“扶不起的阿鬥”,競選副手時被政敵曝出“藍妮事件”等醜聞,最終以微弱的劣勢敗給了李宗仁。

蔣桂之間素來不和,李宗任當選副手後始終觊觎蔣介石的位置。正好當時美國人已經對“不太聽話”的蔣介石失去耐心,于是把目光投向了李宗仁,在美國人的扶持下,李宗仁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正當蔣、李二人爲了權利而勾心鬥角之時,粟裕打出了一場神仙仗——豫東戰役,這次戰役基本宣告國民黨在晉冀魯豫的統治走向終結。

1948年11月13日,又一個噩耗傳到了蔣介石的耳朵裏,素有“總裁智囊”之稱的陳布雷不忍看到國民黨日落西山,服用安眠藥自盡。

當時陳布雷擔任的是總統府國策顧問,如今國民黨面臨的局勢十分嚴峻,這一崗位萬萬不可無人,究竟由誰來接替陳布雷的職務呢?蔣介石想到了在浙江大學任教的張其昀。

張其昀熟讀地理曆史,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史地學家,能力毋庸置疑。最重要的是,張其昀與蔣介石是浙東老鄉,對于國民黨高官的任命,蔣介石一直有個潛規則,優先重用老鄉。

張其昀來到蔣介石身邊時,三大戰役打完了兩個,廖耀湘兵團、黃維兵團、黃百韬兵團、邱清泉兵團、李彌兵團等國軍精銳兵團基本已經覆滅。

眼下國軍拿得出手的兵力只剩下了宋希濂兵團和胡宗南兵團。而“李,白”的四十萬桂軍故意保存實力,坐看蔣介石嫡系被解放軍殲滅。

無奈之下,蔣介石只好厚著臉皮來求美國人,然而美國人也沒有給他好臉色。當時美國剛剛完成總統大選,杜魯門在競選中勝出,由于蔣介石曾表達過支持杜魯門的政敵杜威的態度,杜魯門對此耿耿于懷。

國民黨在治理經濟方面也是一塌糊塗,國民黨內部各大利益集團相互勾結,導致蔣經國主持的貨幣改革步履維艱,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上海金融體系崩潰,物價飛漲,就拿大米來說,原本每石20元,經過一番折騰後上漲到了2000元,百姓們無不痛罵國民政府的無能。

軍事上接連敗北、政治上勾心鬥角、經濟上一團亂麻,現在基本已經可以確定,國民黨的倒台只是時間問題。

張其昀此番前來,接手了一個爛攤子,蔣介石也不敢奢求讓他力挽狂瀾,只求他能指條路,讓國民黨的敗相不那麽難看。

爲什麽要去台灣?

國民黨的倒台已經是必然事件,眼下亟待解決的難題是,這些殘兵敗將究竟應該撤往何處?當時國民黨內部有三種聲音,分別是:撤往海南島;撤往西南各省;撤往台灣。

首先被排除的就是第一種方案,海南島不可能成爲國軍殘部的棲息之地,這一點蔣介石自己也能看出。

海南島面積狹小,物資匮乏,與大陸相隔瓊州海峽,最狹窄的區域只有二十余公裏,這麽窄的海峽,解放軍只要准備一些稍微寬敞一點的木質帆船便能輕松跨越。

除此之外,海南島的民衆對國民黨的認可度偏低,到了解放戰爭後期,馮白駒領導的瓊崖縱隊已經發展到了兩萬多人。

這支部隊最早由農民起義軍組成,早在1927年9月就已經開始在海南島開展土地革命戰爭。論資曆,瓊崖縱隊甚至能夠與南昌起義軍平起平坐。

如果國民黨登陸海南島,等待他們的將會是無休止的遊擊戰,並且國民黨在海南島沒有雄厚的群衆基礎,這座小島對他們來說就是一所露天監獄。

至于究竟應該撤往西南還是台灣,國民黨內部産生了爭議。以李宗仁爲首的桂系主張撤往西南,畢竟桂軍發家于西南,李宗仁在西南各省的影響力甚至要超過蔣介石,所以撤往西南更符合李宗仁的訴求。

桂系將領在台灣的影響力有限,一旦跟著蔣介石去了台灣,“李,白”就得完全聽蔣介石的了。

早在1948年10月,蔣介石便將心腹愛將陳誠派往了台灣主政。外人看來,陳誠在東北吃了敗仗,被蔣介石流放到台灣,實則是派他爲自己鋪一條後路。

當然,除了李宗仁自身的政治訴求外,客觀來說西南地區也具備國民黨苟延殘喘的條件。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西南地區地勢複雜,易守難攻,只是當時李宗仁沒有想到,一年之後的西南戰役中,國軍敗的如此迅速。

退守台灣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台灣與大陸隔海相望,國軍一旦退守台灣,就意味著蔣介石口中的“反攻大陸”不過是空中樓閣。

事實也是如此,台灣與大陸相比,無論是人口還是資源都存在巨大差距,“反攻大陸”談何容易。

蔣介石內心是傾向于退守台灣,但並沒有下定足夠的決心,關鍵時刻,張其昀給了蔣介石一份報告,讓蔣介石下定了決心。

張其昀認爲,西南地區的天險並不足以擋住解放軍,當年紅軍長征時期就領教過蜀地的惡劣環境。

當年國軍握有絕對優勢都未能徹底“剿滅”紅軍,如今解放軍的武器、後勤與國軍不相上下,僅依靠西南的險要地形就想擋住解放軍?顯然是不現實的。

解放軍陸戰骁勇,但海戰經驗不足,台灣海峽可以作爲一個天然屏障,縱是解放軍有千軍萬馬,沒有強大的海空軍,也難以攻下台灣。

國民黨撤退後,大陸必然出現親蘇的社會主義政府,而台灣是美國建立遠東防線的重要節點,保衛台灣符合美國的利益,所以國民黨有望再次抱上美國這條大腿。

除此之外,日軍曾長期殖民台灣,島上的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台灣的氣候、資源也遠遠優于西南。

政治方面,1947年台灣發生了“二二八事件”,島上的共産黨員基本已經被清除,陳誠在台灣打下了一定的根基,所以蔣介石前往台灣,政治方面遇到的阻力幾乎可以忽略。

讀完這篇報告,蔣介石便行動了起來,他先是將長子蔣經國派往了台灣主持工作,然後又將國庫內的260萬兩黃金,400萬枚銀元秘密運往了台灣,作爲日後壯大勢力的資本。

蔣介石有張其昀,那麽毛主席有誰呢?

愛國名將的高瞻遠矚

我軍正在籌備渡江戰役時,毛主席曾收到一封信,信件的主要內容是“解放軍應該全力攻下台灣,然後再殲滅西南、西北的國民黨殘部”。

寄信的人名叫楊傑,此人軍事理論水平極高,日本人曾評價:“中國有四位軍事家,白崇禧、劉伯承、蔣百裏、楊傑。”

楊傑早年曾是孫中山的忠實追隨者,大革命之前便已是陸軍中將,曾擔任陸軍大學校長。孫中山去世後,蔣介石的理念與孫中山遺願背道而馳,因此楊傑逐漸與蔣介石貌合神離。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不顧民族危機,執意集中兵力“剿滅”紅軍,這讓楊傑對國民政府徹底失望。

蔣介石也看出楊傑不可能爲我所用,所以委任他一個閑職。解放戰爭時期,楊傑積極與進步分子溝通,逐漸與蔣介石分道揚镳。

渡江戰役前,楊傑就已經看出蔣介石的唯一退路便是台灣,于是寫了這封信給毛主席。

楊傑認爲,蔣介石撤往台灣,也就意味著他把自己的利益與美國人綁定在了一起,美國人的介入將會是解放軍殲滅國民黨殘部的最大阻礙。要想切斷蔣介石與美國人之間的利益鏈條,必須在他撤往台灣之前將台灣攻下。

毛主席非常贊同楊傑的觀點,但是當時我軍剛剛打完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二野、三野、四野的主力依然分布在山東、江蘇、河南等地,我軍距離與台灣隔海相望的福建還很遠。楊傑的建議雖說十分合理,但缺乏實施的條件。

解放戰爭後期,楊傑積極與國軍將領溝通,號召國軍將領棄暗投明。1949年7月,楊傑寫給劉文輝部的信被保密局扣押,蔣介石命令毛人鳳立刻逮捕楊傑。

楊傑得知消息後連夜前往了香港躲避,但依然沒有逃脫特務的跟蹤,1949年9月10日晚,楊傑被特務槍殺于家中,一代愛國將領就此落幕。

周恩來得知情況後將楊傑的遺孀接到了北京,她捧著丈夫的遺照出席了開國大典。

蔣介石撤往台灣後,我軍曾試探性的發起過金門戰役,金門島距離大陸最短距離只有兩公裏,但金門戰役成爲了解放軍心中永遠的痛。

經此一戰,毛主席也看出我軍缺乏海戰經驗,海空軍實力不足,短時間內不具備攻打台灣的能力。

1950年,我軍收複了海南島,積累了一定的跨海作戰經驗,粟裕也多次在東南沿海組織三野官兵進行登陸作戰演練。

然而,後來發生的事正如楊傑預料到的那樣,美國第七艦隊在朝鮮戰爭期間駛入了台灣海峽,當時新中國海軍主要以木質帆船爲主,想要對抗美國先進的船艦幾乎不可能。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的海空軍實力與日俱增,我們現在完全有實力用武力去解決台灣問題。

但爲了展現我們對對岸同胞的關懷,我黨對台政策從武力解放轉變爲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爲主,願意用最大的誠意來實現祖國和平統一,但是我們也堅決不放棄使用武力收複寶島,島內分裂勢力如果膽敢挾洋自重,將會迎來摧枯拉朽的雷霆打擊,而祖國的統一其實只是時間問題。

9 阅读:2263
评论列表
  • 2024-04-28 18:41

    分享分享您的觀點~讓我們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