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這輩子最大的失誤:雖然請到諸葛亮出山,卻錯過一個絕世高人

李舟 2024-04-07 18:08:35

話說當年劉備,那可是個求賢若渴的君主。

他一心想著光複漢室,可是手底下的人才啊,實在是不夠看。

于是呢,他就聽說了諸葛亮這個臥龍先生,那可是個神機妙算、足智多謀的人物啊。

劉備心想,要是能把這臥龍先生請出山,那大業可就有望了。

于是,劉備就帶著關羽、張飛這兩個兄弟,一路跋山涉水,來到了諸葛亮的茅廬前。

哎呀,這茅廬可真是簡陋啊,一看就是個隱士住的地方。

劉備也不在乎這些,他就想著見到諸葛亮,好好請教一番。

可是呢,這諸葛亮,他可不是個輕易露面的人。

劉備他們第一次去的時候,諸葛亮不在家,他們只好失望而歸。

第二次還是沒見著。

第三次去的時候,又碰上了諸葛亮在睡覺。

劉備他們不敢打擾,就在門口等著。

這一等啊,就是好幾個時辰。

關羽和張飛都有些不耐煩了,可是劉備呢,他還是耐心地等著。

終于,諸葛亮醒了。

劉備趕緊上前拜見,說明了來意。

諸葛亮聽了劉備的話,心裏也是挺感動的。

他覺得劉備這個人啊,雖然出身低微,但是志向遠大,而且待人誠懇。

于是,諸葛亮就決定出山相助了。

就這樣啊,劉備請到了諸葛亮這個賢才。

從此以後,他們兩人就一起謀劃大業,最終打下了蜀漢的江山。

劉備也因爲有了諸葛亮的輔佐,才能夠實現自己的抱負。

1、水鏡先生爲什麽推薦諸葛亮?

水鏡先生即司馬徽,是東漢末年的名士,爲人清雅,學識廣博,有知人之明。

他之所以推薦諸葛亮,主要是因爲他認識到了諸葛亮的非凡才能和潛力,並認爲諸葛亮能夠輔佐劉備成就大業。

在司馬徽的眼中,諸葛亮是一個具有卓越智慧和出色才能的人。

他精通兵法、經學等多種學問,能夠洞察天下大勢,爲劉備提供寶貴的建議和策略。

此外,諸葛亮還具備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領導能力,能夠帶領劉備的團隊走向成功。

同時,司馬徽也看到了劉備的潛力和志向。

他認爲劉備是一個有抱負、有才能的君主,能夠帶領蜀漢走向繁榮。

因此,他希望通過推薦諸葛亮這樣的賢才,幫助劉備實現自己的抱負,共同開創蜀漢的輝煌未來。

所以啊,司馬徽推薦諸葛亮,是出于他對兩人才能和潛力的深刻認識,以及對天下大勢的敏銳洞察。

他的這一舉動,不僅爲蜀漢的曆史進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爲後世留下了一段佳話。

2、爲什麽劉備沒有留下水鏡先生?

劉備沒有留下水鏡先生司馬徽幫忙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司馬徽本人的性格和志趣,並不傾向于直接參與政治和軍事活動。

他是一位清雅脫俗的名士,更熱衷于學問的研究和人才的培養,而非投身到具體的政治和軍事鬥爭中。

這種性格特質,使得他更傾向于作爲幕後的智囊和顧問,而不是前線的決策者或執行者。

其次,劉備在尋求賢才時,主要是希望找到能夠直接輔佐他,實現政治和軍事目標的人才。

諸葛亮就是這樣的人才,他具備出色的智謀和領導能力,能夠直接參與到劉備的事業中,爲蜀漢的發展出謀劃策。

而司馬徽雖然智慧過人,但他的專長並不在于此,因此劉備並沒有強留他。

此外,劉備也深知人才的流動和選擇是雙向的。

他尊重司馬徽的選擇和決定,不會強求他留下。

這種尊重和理解,也是劉備能夠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後,從曆史的角度來看,司馬徽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劉備的事業,但他的推薦和指引爲劉備引來了諸葛亮這樣的傑出人才,間接地爲蜀漢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因此,即使司馬徽沒有留在劉備身邊,他的影響力仍然不可忽視。

0 阅读:36

李舟

簡介:站在人性角度,理解商業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