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神童”跌落到人人聲討的“啃老族”,他到底經曆了什麽?

上北下南 2024-04-29 14:24:50

神童張炘炀,10歲上大學、13歲讀碩、16歲讀博,成爲當時全國最年輕的博士,妥妥別人家的孩子。

令人詫異的是,此後,他卻從“神童”步步淪落成“啃老族”。選擇躺平的他,博士畢業至今無房無車無存款,靠父母接濟度日,甚至在節目中囔囔父母欠他北京一套房!一時間惹得人人喊打!然而,真相真就如同網友看到的嗎?

回顧張炘炀的人生軌迹,開始讀博前可謂風光無限,之後的躺平,大概率有他父母的原因,網友更是表示:他家祖墳冒了三次青煙,但被其父母硬生生堵回去了。

第一次,張炘炀10歲參加高考,考上二本,想複讀考985大學,但遭到父母的反對,父母更在意“最小大學生”的稱號。

第二次,13歲考上了研究生,他的導師幫忙聯系德國公費留學,但父母怕他不回來,依舊沒有同意。

第三次,16歲時讀博士,當時北京的房價處于冰點,他想著加上自己的獎學金,家裏剛好有能力買下一套房,他提出不留學的話,就在北京買一套房。這次父母終于答應了,但租了一套房騙他。

三次機會,隨便抓住一次,也許他的人生軌迹就會大不相同。然而,事與願違,博士畢業後的他,短暫工作後選擇了躺平,也許是在責怪、抗議父母安排的人生,“明明什麽都不懂還要指點江山”是他的原話。他的父母應該認爲他是全中國,乃至全世界最聰明的,卻不認爲他是這個家裏最聰明的,可歎的是,爹媽的那一點點智慧都用在了安排兒子人生上。

對于張炘炀的經曆衆說紛纭,有人認爲父母過于強勢,過度幹預兒子的人生,人生重要的選擇沒有尊重兒子的意見。也有人認爲,張炘炀自小開挂的人生,受到衆人的吹捧,使得他自視甚高,迷失了自我。正如,他的導師評價:張炘炀與實驗室其他博士生相比,優勢只在年齡小,並無其他優勢可言,媒體和社會的言論束縛了他的成長。又如,央視網評:“家有神童固然值得驕傲,但是媒體的瘋狂炒作,學校的高調招收,衆星捧月似的社會輿論,也對這個僅僅十歲的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了影響。家長用心良苦,小孩卻要身心受苦,小小年紀就失去了本應該無憂無慮的童年,失去了本應該沒有任何雜質的童心,提前擁有了一些成人世界中的功利與虛榮,學校、家庭和社會大衆應該進行反思”。

對張炘炀來說,應該存在許多意難平吧,否則不至于說“現在 理想這玩意兒好吃嗎”。不論怎樣,往事誠已矣,道存猶可追。馬上而立之年的他,仍是實打實的博士畢業生,當打之年還有許多機會。躺平只是一時過渡,希望他放下羁絆,正視挫折,重拾信心,在可以自己做選擇的時候揚帆起航,不久的將來,說不定又會有開挂的下半生。“江東弟子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也希望此文能被多些父母看到,過度參與孩子的選擇不見得是好事。現在的孩子大多不喜歡被定義,他們個性鮮明,過度把父母的想法加持到孩子身上,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人人都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殊不知自己做不到的事,強加在孩子身上,好像也不合適。成材先成人,不如多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引導孩子向善向上。如此,您的小孩是金石,總會熠熠生輝。

0 阅读: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