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的荔枝》開機,曹盾雷佳音能否破馬伯庸IP改編困局?

呼呼世界 2024-03-17 09:58:36

《長安的荔枝》:馬伯庸IP影視化困境與希望

一部又一部馬伯庸的作品被搬上了銀幕。

《長安的荔枝》電視劇正式開機,保持了熟悉的“留白影視+馬伯庸+曹盾+雷佳音”組合,他們之間的默契與經驗,讓人對《長安的荔枝》的期待倍增。

然而,隨著《長安的荔枝》的開拍,圍繞馬伯庸IP影視化的爭議再度升溫。

一方面,觀衆對影視化作品的門檻仍然存在,面對著口碑的兩極分化和收視率的困境;另一方面,資本和影視制作方卻在不斷加碼,影視改編的周期也在進一步縮短,使得IP市場持續升溫。

那麽,爲何馬伯庸宇宙頻繁出現這種不對稱現象?《長安的荔枝》是否能打破這一魔咒?

拍了、播了、撲了

客觀地說,除了《長安十二時辰》可以稱爲小爆款之外,根據馬伯庸IP改編的影視劇都未能達到預期。

盡管《長安十二時辰》從制作到口碑再到熱度都表現出色,播放量突破50億,豆瓣評分高達8.8分,但相較之下,仍然只能算是小爆款。

與其他爆款相比,《長安十二時辰》的存在感被削弱。《陳情令》和《親愛的熱愛的》等爆款劇的影響力一時間遮蔽了它。

而後續由愛奇藝投資制作的幾部劇,包括《風起隴西》、《風起洛陽》以及《古董局中局》系列,收視率和口碑都未能達到預期,給觀衆留下了“拍了、播了、撲了”的印象。

馬伯庸的作品適合影視化嗎?

馬伯庸擁有相當龐大的書迷群體,尤其以男性用戶居多,而他擅長的曆史懸疑和曆史解構更是與當下市場需求契合。

然而,每一部影視化作品都以高水准的制作著稱,服裝、置景、角色都經過了精心設計,但觀劇壁壘卻成爲了影響收視率的關鍵因素。

好看不一定有人看

盡管影視作品在制作上十分精良,但過多的曆史細節和複雜的敘事方式讓普通觀衆感到困擾。

例如,《顯微鏡下的大明》中關于明代賦稅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討論,對普通觀衆來說可能過于專業,導致觀衆流失。

資方爲何獨寵馬伯庸?

盡管馬伯庸的影視化作品並未在市場上取得巨大成功,但資本對其的熱情依然持續。

除了收視率和播放量,馬伯庸的作品在文化意義上也有著重要的價值。他的作品刻畫了曆史人文和傳統文化,符合當前影視行業追求精品的導向。

《長安的荔枝》的希望

《長安的荔枝》作爲馬伯庸的又一部作品,原著本身就適合影視化改編。而由曹盾和雷佳音主演,也爲影視化增添了信心。

但也有人擔心,原著內容較少,如何改編成一部40集的電視劇可能需要加入更多新內容,這可能會增加觀劇壁壘。

然而,這也許是一個新的機會,通過增加新的劇情來吸引更多的普通觀衆,打開更大的市場。

結語

《長安的荔枝》的成功與否,將是對馬伯庸IP影視改編能否打破困境的一次檢驗。無論結果如何,馬伯庸的作品都將繼續爲影視産業帶來文化的價值。

0 阅读: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