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籃名將叢學娣:父親癱瘓母親早逝,我的丈夫不是李秋平

胖月追星記 2024-05-03 18:45:24

青年叢學娣

因爲個子太矮,只有1米66,叢學娣在剛進市隊時一直被“嫌棄”。

爲了不做“多余”的人,她決定做些改變,增加核心競爭力。

牢記一句“揚長避短”,她開始練習控球、傳球和投籃的能力。

小個子女孩用速度、敏捷外線投射,做到遠距離關鍵處決定比賽走向。

女籃叢學娣將自己練成了與鄭海霞搭配最好的後衛球員。

只是賽場上揮灑汗水,賽場外揮灑淚水。

在追夢的背後,叢學娣說她對不起父親,遺憾于母親,愧疚于丈夫、兒子。

感情歸宿並不是大衆以爲的李秋平。

叢學娣,一個爲籃球“舍棄”了家人的名將。

幸好遇見了那個命中注定,她才有一生幸福的機會……

01

球場上找准位置太重要!

1963年出生于上海,叢學娣一直很喜歡運動。

要不說大城市的教育條件要領先一些地方好多年呢?

60年代,叢學娣所就讀的常熟路小學就開展了不少體育基礎項目。

田徑、壘球、乒乓球、遊泳、足球……

叢學娣是個運動迷,她田徑練得不錯,壘球成績突出,乒乓球更是打得曾代表學校外出參賽。

1973年,10歲的叢學娣在校內第一次接觸到籃球。

接觸就被深深吸引,她慢慢遺忘其他運動,開始主攻籃球。

12歲入選體校的中學生隊,19歲被選拔進上海市隊。

天賦與努力相輔相成,拉開了叢學娣的職業籃球生涯。

只是不進入市隊,這女孩還沒有特別大的“處于弱勢”的感受。

一進市隊,看著周圍身高都在1米8以上的隊員。

經常被喊“小孩”的她覺得十分被打擊。

那時候有人曾告訴叢學娣,說:

“籃球是高個子的運動,你鍛煉那麽多年還只長到1米66,說明你根本就不適合打籃球,賽場上周圍人光身高就能壓死你,你能看見球從哪兒來嗎?”

這話說得屬實不客氣,可想著教練在賽前點兵時總說“你個頭不占優勢,先站一邊去”。

叢學娣又覺得非常不服氣。

“既然看不上我,又爲什麽要把我招進隊裏?”,她撓破頭皮,想自己憑的什麽進入的市隊。

叢學娣與伯樂楊伯镛

好在教練一直關注著每位球員的狀況。

發現叢學娣開始思考後,教練將她叫到了身邊:“在一群高個子裏放進去一個矮個子,這個矮個子有什麽優勢?”

在心裏想象球場,又將自己在每個位置上放一遍。

叢學娣忽然發現,自己一直以來追求的“沖鋒位”,好像不適合矮個子發揮。

那自己的優勢是什麽呢?

靈光一現,她想到了後衛!

“加強速度,練靈活度,離開高個子球員,主攻遠距離投射,打控球後衛,這樣矮個子不僅能眼攬全局,還能在關鍵時刻扭轉戰局!”

說完這些,叢學娣恨不得高興地蹦起來。

大喊著“教練,我知道了”,之後叢學娣專心開始了後衛和搶斷球的練習。

02

榮耀加身兩度退役

每天泡在籃球館裏,遠投能投到手抽筋。

圍著場館早晚跑步,她苦練短跑,逼自己一天天提高瞬間的速度爆發力。

在隊員中穿梭回避,她要自己的靈活性全場第一。

一年多的時間投球命中率練起來了,爆發力有了,靈活搶斷球的技術熟練了。

同時叢學娣還充分發揮自己的統籌能力,當起了球場上戰術的發起者。

1983年,矮個子被教練組點名,走上了第五屆全運會並打到決賽。

站在組織後衛的位置上投籃72次,得72分。

這場比賽後,叢學娣的投球命中率高達50%,被評爲了“最佳中遠距離投籃手”。

優秀的個人技術與靈活的頭腦,讓國家隊快速注意到了這個小個子女孩。

1984年,叢學娣被選拔代表中國女籃,爲國家爭得洛杉矶奧運會的入場券。

當時在哈瓦那預選賽上對戰韓國女籃。

叢學娣在全場獨得20分力挽狂瀾,以一分之差贏得比賽。

之後對陣上屆奧運會中的銅牌得主南斯拉夫隊。

她在這天送了自己一份最好的生日禮物——取得勝利。

被評爲“最佳後衛”,走上第23屆奧運會。

首次代表中國女籃出戰世界大賽的叢學娣用全場平均48.4%的投籃命中率。

幫助中國隊實現了奧運籃球賽場獎牌零的突破。

一場奧運女籃獎牌爭奪戰,讓世界人消除了在籃球場上對小個子的偏見。

1986年隨女籃走上第11屆亞錦賽,坐上冠軍寶座後叢學娣又隨隊開拔第10屆世錦賽。

之後的1987年,第六屆全運會拉開帷幕。

叢學娣代表上海隊出戰4場共得80分。

也是在這屆全運會上,她獲得了“最佳後衛”以及“最佳搶斷手”稱號。

時間很快來到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

宋曉波、張月琴、陳月芳等主力球員退役。

那次中國女籃出戰的隊員分別是叢學娣、鄭海霞、柳青、彭萍、淩光、薛翠蘭、韓慶玲、徐春梅、李曉勤、趙薇、張桃花、展淑萍。

作爲首發出場,叢學娣不僅擔著組織球隊的重任,還擔著得分的任務。

可小組賽中輸給南斯拉夫和美國,戰勝捷克,無緣小組出線。

排位賽上雖然力挫韓國隊,但大比分落于保加利亞隊,只拿到了第6名。

這次賽事,中國女籃雖然沒有取得理想成績。

但叢學娣和鄭海霞一起被國人稱爲“最佳拍檔得分王”。

只是這場比賽讓叢學娣備受打擊,加上當時她傷病複發。

覺得自己的狀態已經開始下滑,叢學娣在1989年選擇退役。

左起:陳月芳、叢學娣、鄭海霞

將心神放在家庭,叢學娣慢慢消失于人前。

一個沒想到,1991年,巴塞羅那奧運會開始之前。

女籃因爲主力球員陸續退役,實力掉到了幾乎曆史最低。

國家隊教練組經過綜合考慮,給29歲的叢學娣發了召集令。

對于運動員來說,國家的需要一直被放在第一位。

即使傷病還沒有養好,叢學娣也第一時間做出回應,表示自己一定拼盡全力。

賽前不要命地練,與隊員培養默契。

之後對陣美國隊她個人貢獻18分5籃板2助攻。

半決賽對陣古巴隊的那場關鍵局中,她兩分球、罰球無一失手。

出戰23分鍾拿下全場最高20分,一路沖擊上了亞軍領獎台。

巴塞羅那奧運會中國女籃取得的成績,是迄今爲止中國籃球在國際大賽中的最佳戰績。

功成沒有立馬身退,第二年叢學娣又隨中國女籃在第一屆東亞運動會中登上最高領獎台。

取得冠軍後再次退役,叢學娣說:“我真的應該回歸家庭了,不然我這一輩子都將在愧疚中度過……”

03

父母的愛總是無以爲報

叢學娣一直覺得,自己是個不孝順的孩子,不合格的妻子。

她對不起父親,遺憾于母親,也愧對于丈夫和兒子。

早在1983年叢學娣剛加入國家隊的時候。

她的父親因爲突發腦溢血被送往醫院搶救,之後一直昏迷不醒。

醫生連著下病危通知書,讓其家人做好心理准備,叢家母親這才通知女兒回家看看父親。

剛20歲的叢學娣得知消息後焦急又害怕,向隊裏請假,以最快的速度回家。

醫院裏,她趴在父親的病床前眼淚滂沱。

不知道是不是血脈至親的力量擊退了病魔。

叢學娣到醫院的第二天,叢父醒了過來。

只是醒來卻沒有個好脾氣。叢父有些口齒不清地表達,要叢學娣快點回國家隊去。

不想女兒耽誤訓練,不想影響女兒未來的發展。

“在我父親心裏我最重要,我卻做不到在他需要時一直陪伴,我是個不合格的女兒……”

從父親醒來到離開,叢學娣只待了一天。

她想多待一待,可父親以不接受治療相要挾,就要女兒回國家隊去。

包著眼淚坐上開往北京的列車,那之後叢學娣一直努力努力再努力。

她想讓愛自己的父親看見自己站上領獎台的樣子。

她也想通過打比賽贏得獎金,爲落下後遺症,半邊身子癱瘓的父親提供生活保證。

讓一邊工作一邊辛苦照顧父親的母親少些生活壓力。

只是事情許多時候,會撞上一個“事與願違”。

1988年3月,叢學娣正在爲漢城奧運會集中備戰時。

她的母親因爲突發心髒病被送往醫院。

因爲她當時的訓練屬于封閉式的,消息收取不及時。

等叢學娣訓練暫時結束走出集訓地,她母親已經去世。

沒有見到母親的最後一面,也沒有參加母親的葬禮。

叢學娣心痛得難以複加,她不停地問自己,爲什麽要打籃球,爲什麽要進國家隊,她怎麽做人子女這麽對不起。

在集訓途中請得3天假,叢學娣跪在母親的靈位前死活不肯起。

是父親給了她極大的安慰。

他說:“你媽媽有個心願,就是你能在奧運會上取得好成績。去訓練吧,她從沒有怪過你……”

正是家人從沒怪過,正是因爲一直生活在父母的愛裏。

叢學娣沒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這件事,成了她往後多年的心結。

1988年漢城奧運會,中國女籃沒有取得好成績。

賽前的傷心加上賽後爆發的傷病,叢學娣決定退役。

告訴父親自己要回家了,叢父歎息之後表示歡迎女兒回來。

畢竟榮譽再重要,也沒有女兒的身體重要。

況且當時的叢學娣說,她想要結婚了。

04

丈夫支持她做家庭的“甩手掌櫃”

對于父母來說,不論兒子還是女兒,婚姻大事都是他們重點關心的事情。

叢學娣有個比她大一歲的男朋友,名叫陳岩泉。

早年他們一起在上海市體校打籃球,感情在青春懵懂時建立。

他們一個19一個20的時候,確定了戀愛關系。

只是陳岩泉的職業生涯沒有叢學娣那麽長。

他因爲膝蓋傷病早早退役,之後在某體育部門工作。

而叢學娣之後一路從國家隊走進世界各大比賽的舞台,耀眼無比。

事業上好像女強男弱,但叢學娣與陳岩泉的感情一點都沒有受到事業強弱的影響。

陳岩泉非常支持叢學娣的籃球事業,叢家人對陳岩泉一直非常滿意。

所以在自家女兒說退役後准備結婚時,叢父舉雙手同意。

不過當時陳岩泉不在意什麽時候結婚,他更在意女友的身體。

堅持讓叢學娣在家休息,好好養傷。

哪知1991年,國家隊會向叢學娣發出歸隊召集。

當時的叢學娣沒什麽猶豫,陳岩泉卻有些沉默。

因爲女友的傷都還沒養好,如果繼續打球,病情可能會再次加重。

可看著女友眼中的渴望,陳岩泉沉默之後選擇支持。

1991年10月,叢學娣堅持與陳岩泉領取結婚證,之後去往北京。

剛結婚就分居,叢學娣有些覺得對不起,但陳岩泉從沒有責怪過她一句。

1992年參完賽,1993年再次退役。

當叢學娣回到家時,她發現丈夫與自己的父親住在了一起。

“我父親需要人照顧,我們結婚後他就開始接手我父親的生活。說實在話,他這個女婿一直都比我這個女兒做的好太多……”

1994年,叢學娣與陳岩泉迎來兒子陳維中的誕生。

想要好好在家相夫教子,讓父親安享晚年,讓丈夫不那麽勞累。

可1995年,上海女籃向叢學娣發出邀請,希望她能擔任女籃教練。

這次可以說是非常猶豫,因爲叢學娣知道,只要自己答應,那麽自己的父親和兒子,都會成爲丈夫的“壓力。

不得不說,她真是嫁了個好丈夫。

陳岩泉簡直任勞任怨,他鼓勵叢學娣追求自己的價值實現,爲家鄉培養出更多優秀籃球女運動員。

感動于丈夫的支持,在事業中不斷拼搏。

那之後的7年,叢學娣只圍著團隊打轉,在家就像個“甩手掌櫃”,一切事物交由丈夫負責。

2003年,因爲身體透支嚴重,當時已經把上海女籃從乙級隊帶到甲級隊的叢學娣提出辭職。

從丈夫手中接過已經長大一些的兒子。

當時兒子在得知媽媽不用管籃球隊時的興奮,她記憶多年。

只是顧家的日子剛過一年半。

2005年,因爲上海女籃的成績嚴重下滑,市隊的領導再次找上門希望她出山。

這次還是丈夫陳岩泉主動表示能照顧好家裏。

“我爲了家庭不去任職不會後悔,但我也會放不下這事,他最懂我,不想我有一點爲難……”

再度擔任女籃主教練,叢學娣的忙碌生活一直持續到2011年。

期間她錯過了孩子的多個生日,錯過了孩子相當重要的中考。

也錯過了丈夫許多次需要她陪伴的時刻。

05

一輩子爲籃球奉獻,這就是命!

在外是手指乾坤的厲害教練,在內是被丈夫照顧極好的“甩手掌櫃”。

叢學娣一直覺得對不起丈夫,誰料到這期間還有媒體前來“攪弄風雲”。

叢學娣在上海市隊做女籃主教練,前中國男籃國手李秋平在上海市隊做男籃主教練。

在一處工作,經常會被拍到兩人一起進出的畫面。

于是媒體大膽猜測,說這兩人是夫妻,並將此猜測放到了網上,爲此叢學娣一直非常生氣。

2011年,叢學娣的兒子陳維中來到高三階段。

覺得自己不能將陪兒子備考的壓力全壓在丈夫身上,她果斷選擇離開上海市隊。

進入當地體育局下屬的一個部門工作,叢學娣終于有了些休息時間。

每天開車接送兒子上下學,用心爲家人准備早晚餐。

陪兒子學習到深夜,陪兒子打球舒緩學習壓力。

那段時間,叢學娣感受到了一種陪伴的幸福,她也更加眷戀家庭。

2012年,陳維中考上了不錯的大學,也表示想要獨立。

于是叢學娣開始圍著丈夫打轉,想要對丈夫多年來對自己的好都做出回饋。

可事情就是這麽措手不及。

2014年,中國國家青年女子籃球隊向叢學娣發出邀請,希望她出任主教練一職。

好像逃不過,好像擺不脫。

陳岩泉笑著說“這就是命”,之後讓妻子前去報道。

早年打球爲國征戰,後來做指導爲國家培養球員。

早已將籃球運動刻進血脈裏,叢學娣從小到大,都在爲中國籃球獻力。

帶著國家青年女子籃球隊三次拿下亞青賽冠軍,一次獲得U19女籃世界杯第五。

2020年至今,叢學娣又開始至交上交大的女籃隊。

57歲走進大學任教,現在的叢學娣依舊在籃球運動中奉獻精力。

結語:

說叢學娣是中國女籃第一後衛絕不爲過。

她曾經創下中國籃球史上的矮個子傳奇,1米66的身姿充滿絕對的自信。

之後一直爲中國的籃球事業做貢獻,她半生行進,一直沒與籃球分離。

叢學娣對中國女藍的貢獻是巨大的,只是顧住了籃球就顧不住家庭。

她覺得對不起父親,遺憾于母親,也一直讓丈夫扛起了家庭幾乎所有的壓力。

幸好遇到了那個最對的人,陳岩泉給了叢學娣毫無後顧之憂的幸福家庭。

這對叢學娣來說,也許是比結緣籃球,更大的幸運!

1 阅读:274

胖月追星記

簡介:明星不止星光萬丈,還有鮮爲人知的心酸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