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提前一天回港,被衛星抓拍到罕見一幕,8萬噸巨艦海上倒車

蔣福偉 2024-05-13 10:09:16

中國海軍第三艘航母福建艦已順利完成首次航行試驗,提前一天返回上海某碼頭。從國內商用衛星拍到的相關衛星圖與官方放出的信息看,福建艦此次海試進行的十分順利,後續的試航等工作有可能進一步提速。

【中國海軍第三艘航母福建艦已順利完成首次航行試驗】

根據官方消息,福建艦是在5月8日下午回到上海,正式結束的此次航行試驗。而之前海事部門發布的禁航時間,其實是到9日。福建艦其實是比計劃提前一天完成的試航。

這無疑從側面證明了,福建艦在此次海試過程中,沒有出現任何特殊情況,所有預定科目測試都順利完成,且有可能以超出預期的速度完成了部分科目的測試。畢竟,只有這樣,福建艦才有可能提前回港。

由于是首次海試,福建艦此次的主要測試內容應該是動力、電力等系統設備的可靠性。在中國海軍官方放出的試航視頻之中,也出現了福建艦在海上進行小半徑機動的畫面。同時,有國內商用衛星拍到了福建艦在海上轉彎倒車的罕見一幕。

【有國內商用衛星拍到了福建艦在海上轉彎倒車的罕見一幕】

這些無疑都證明了,在此次海試之中,福建艦的動力系統表現出了足夠的可靠性,其海上機動能力可能不弱于噸位更小、更易作出轉彎等動作的山東艦。

而隨著首次海試的順利結束,動力和電力系統的可靠性得到驗證,中國海軍和軍工部門應該會在進行測試情況彙總,對艦船進行一次檢查保養後,便選擇合適的時機,安排後續的海試。

在後面的海試之中,測試的內容將會逐漸深入到船電、武器系統等方面,並將進行關鍵的艦機合練,真正在海上航行條件下,測試一下電磁彈射等系統的性能。

如果所有測試都能夠像此次的動力等系統測試一樣順利進行,福建艦的整體海試時間有可能會縮短,這艘航母便有望早于外界預期,在明年上半年就徹底結束海試,真正交付中國海軍。

在福建艦交付後,中國海軍與軍工部門,也能夠依托從福建艦建造、測試的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推動後續型號航母的建造,並爭取加快突破核動力等技術瓶頸,早日確定中國海軍首個量産型航母的具體型號,然後在合適時間,開始航母“下餃子”模式。

【福建艦的後續海試工作可能會進一步加快】

以中國南北兩大航母建造基地的産能,只要確定了量産型號,中國就有望實現同時開工兩艘乃至更多航母。

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正式交付還需要一定時間,但從官媒放出的圖片看,中國海軍的接艦官兵其實已經接手了福建艦,承擔著海試過程中的艦船操作任務,配合廠方人員進行著設備的調試工作。這其實也是中國海軍艦船測試中的一種常見安排。

這種安排的好處在于,未來負責駕駛艦船出海作戰的官兵,可以更早地展開對應訓練,熟悉艦船情況,縮短服役後,整艦形成戰鬥力的時間。具體到福建艦,更是可以確保中國海軍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擁有三艘可以隨時拉出去作戰的航母。

【負責駕駛福建艦出海的是中國海軍的接艦官兵】

這也就引出了中國海軍目前正在做的另一件大事——進一步完善自身獨特的航母人才培養體制,減少戰鬥力生成的時間。

畢竟,人才是所有軍隊發展的最關鍵要素,手中有航母,但沒有足夠的航母人才,就無法發揮出航母戰鬥群應有的戰鬥力。我們不願看到人等航母的情況出現,但更不願意讓航母等人。

爲此,中國海軍不光讓接艦官兵從海試開始就實際操作航母,還在其他領域作出了一系列調整,不斷增加自身的人才儲備。

以艦載機飛行員培養爲例,在剛剛擁有航母的時候,中國海軍使用的是“改裝模式”,從現役的陸基航空飛行員中選拔,培訓艦載機飛行員。

在快速組建艦載機飛行員隊伍後,中國海軍便開始想辦法,推動艦載機飛行員隊伍的不斷壯大,爲後續的航母儲備飛行員。很多初代的艦載機飛行員,就在積累了一定的航母作戰經驗後走向了教練員崗位。

【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組織陸基模擬著艦訓練】

與此同時,中國海軍不再使用“改裝模式”培訓人才,而是開始使用“生長模式”,從新學員開始培養艦載機飛行員,以及部分地勤機務人員。爲此,解放軍專門在原有的海軍航空兵學院等院校基礎上,組建了新的海軍航空大學。

也只有在具備了快速量産航母的技術條件;擁有了足夠的人才儲備,且構建了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並且通過福建艦等艦船積累了足夠的航母使用經驗,摸索出了一條合適的作戰體系,真正做到所有要素齊全之後,中國才有可能加快航母的建造服役乃至叠代速度。

【從遼甯艦服役到擁有三艘航母,中國海軍用了約12年】

從首艘航母遼甯艦服役到擁有三艘航母,中國用了大約12年的時間。但從現在的3艘航母,到擁有6艘航母,再從6艘航母到擁有10艘以上航母,中國的速度可能會越來越快。

我們甚至可以大膽預測,在未來30年到50年內,中國海軍就有望真正超越美國海軍,成爲全球最強的海上力量。等到那個時候,不光台海等問題可以得到有效解決,中國在全球所有地區的海外權益都能夠得到保障。

0 阅读:160

蔣福偉

簡介:副教授,軍事專家